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电子行业研究报告

汽车电子行业研究报告

一、汽车电子行业监管体制(一)行业监管体制我国汽车电子行业的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的市场调节管理体制,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引导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并实施其他宏观调控措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行业自律机构,其主要职能为产业和市场研究、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行业自律管理以及构筑行业内外交流平台等。

(二)行业政策汽车电子行业与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产业息息相关,两个产业的相关法律政策都对将对汽车电子行业产生影响,关联比较密切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表所示:二、行业概况(一)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概况汽车电子行业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细分行业,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状况与下游汽车行业紧密相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0)》中指出,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关键在于抓住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化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1、汽车电子行业产业链构成如上图所示,汽车电子行业处于汽车产业链中的一环,是汽车厂商(包括整车厂商、维修厂商)行业的上游产业。

而向上追溯,汽车电子行业的上游组件包含各类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软件等各类不同的行业,依据不同的汽车电子产品而定。

因此汽车电子行业隶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汽车行业具有重大的相关性。

是汽车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汽车行业发展概况2009 年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美国、欧洲、日本等几大传统汽车市场产销量下降,新兴汽车市场在全球崛起,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汽车产量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 32.94%。

2010 年,全球汽车产量达 7,761 万辆,较2009 年增长 25.75%,中国汽车产量达 1,826 万辆,比同期增长 32.44%,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2012年全球汽车产量8418万辆,中国生产1927万辆,占比27%,分别同比增长5%;2012年全球汽车电子产值1530亿美元,中国本土产值2672亿元,占比287%,分别同比增长8%、11%。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现已基本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华中、西南等六大零部件企业集中区域,主要零部件产业园区有103个,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河北、浙江、福建拥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较多,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特点突出。

从企业数量和结构来看,截止至2012年,我国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5,000家,民营企业占45%,集体企业占20%,国有企业占25%,合资企业占5%,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大型零部件企业较少,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3、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汽车零部件的创新是汽车行业创新的源泉,零部件企业总体技术创新数量高于汽车企业。

在持续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的产值规模是整车的1.7倍,而 200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只有整车的84%,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蕴含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机遇。

2009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实现总产值12,000亿元,同比增长26.57%,其中整车配套市场实现产值6,300亿元,售后市场1,700亿元,出口市场4,000亿元,分别占总产值的52.50%、14.17%和 33.33%。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746亿元,同比增长 39.55%。

2011 年,由于海外市场需求强劲,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仍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2011 年 1-10 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250.56 亿元,同比增长28.01%,预计全年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将超过2 万亿元。

在出口方面,2011 年1-10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出口金额约383.5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8%。

其中,发动机产品出口额为 14.68亿美元,同比增长88.30%;行驶系统零部件出口156.46亿美元,同比增长 38.95%;转向系统零部件出口7.74亿美元,增长37.38%;发动机零部件出口39.71 亿美元,同比增长34.11%;传动系统零部件出口20.63亿美元,增长28.30%。

其他相关汽车零部件系统均保持了不同程度增长。

从企业数量和结构来看,我国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5,000家,民营企业占 45%,集体企业占20%,国有企业占25%,合资企业占5%,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大型零部件企业较少,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4、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变革,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极大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从全球来看,汽车电子发展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而中国汽车电子的真正发展仅有 10 年左右的历程,作为国民经济新兴朝阳产业,汽车电子承担着深入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

(1)汽车电子分类(2)汽车电子产业的地位从历史上看,近30年来每一次汽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当前世界汽车工业60%~70%的技术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的使用。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整车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汽车电子不仅是汽车的核心技术,更是各国汽车技术竞争的焦点。

电子技术在一定意义上主导着汽车技术进步的方向和步伐,未来汽车技术的竞争将越来越多体现在汽车电子技术的竞争上,汽车电子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3)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现状收益于汽车普及后舒适、安全需求提升,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持续提升,现在已经达到25%左右,未来将持续提高,意法半导体预计到2020年提升至50%。

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中汽车电子成本占比已经达到47%,随新能源汽车产量逐渐增加,汽车电子单车产值仍将持续提升。

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赛迪咨询统计,2012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为2672亿元,较5年前市场规模的1216亿元增长了120%,年均增长率达到24%。

得益于整体行业向好,国内的汽车电子软硬件也取得了高业绩。

据统计,2011年国内汽车电子音响设备销量近200万台,销售额近8000亿元。

2010年国内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取得收入约7500亿元。

(4)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据预测,201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201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000亿元,CAGR(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

(5)汽车电子产业应用结构目前汽车的创新70%来源于汽车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成本占比从上世纪70年代的2%成长到现在的25%,未来仍将提升。

由于汽车技术的发展主要围绕汽车安全性能、舒适娱乐、操控便捷、节能减排/动力性能等几条主线进行,对应的汽车电子应用也可分为:1)地盘控制与安全系统;2)车载电子;3)车身电子;4)动力控制系统。

据赛迪咨询机构统计,在近年我国汽车电子的应用结构中,车载电子产值占比提升明显,挤占了相对完善的动力系统的份额,另外安全系统一直是重中之重,,未来仍是新技术投向重点。

四项应用将根据技术及市场变动情况进行调整,预计到2015年,四项技术应用将趋于平均。

(二)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竞争格局1、国际老牌企业优势地位稳定传统汽车电子供应链相对稳定,其历史原因在于:不少专业的汽车电子厂商都是从整车厂商中独立出来的,所以他们之间不仅有频繁的业务关系,更有血缘和资本的联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整车企业和汽车电子供应商成为利益共同体,建成了供应的战略合作联盟关系。

在全球汽车电子供应链中,TIER1供应商仍以汽车工业发达的欧美日厂家为主,其中欧洲大厂擅长引擎传动系统和安全系统,日本大厂精通于车身系统及驾驶系统,美国厂商以引擎传动系统及底盘系统为专长,国际大厂商因各具核心技术,因而能有效将众多分系统整合成一体化系统,以满足整车客户及终端用户的需求。

2、国内汽车电子市场竞争格局跨国汽车电子企业进入中国的时间晚于跨国整车企业,但占据明显优势,主要是其产品质量、品牌、技术、行业影响力上具备竞争优势。

我国汽车电子制造企业近3000家,外资企业占19.8%(独资企业4.1%、合资企业15.7%),占据我国汽车电子市场份额为67.7%,本土企业总数占80.2%,占据市场份额为32.3%。

根据统计数据,德国大陆、博士、电装位列我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前三名,2012年合计占到我国汽车电子市场份额为28%。

根据上图显示,我国汽车电子商城供应商市场占有率前十名中,仅航盛电子是本土企业。

国内汽车电子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能力处于较低层次,配套集中在汽车电子零部件的中低端市场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汽车电子本土企业营销额突破10亿元以上的不足20家。

近些年来,部分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自主创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在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上有了提高,扩大了在国内自主品牌整车中的配套率,部分汽车电子产品开始在中档汽车中配套。

目前我国内资汽车电子配套企业中较有竞争力的企业包括航盛电子、凯立德、上海保隆等,其在行业内的分类如下表所列示:而在涉及到汽车电子业务的上市公司较为突出的有均胜电子、许继电器、荣之联等,详见下表:(三)汽车电子行业供求变动1、国内市场供应情况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初步形成了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产业集群,BOSCH、DENSO、HITACHI 等国际厂商以投资建厂或以贸易方式从海外进口产品向国内汽车厂商供货,同时国内汽车电子厂商也伴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逐渐成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市场需求情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机电器委员会的预测数据,中国和全球市场的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如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机电器委员会的计算方法,在主机配套市场,每辆新车至少需要 1 台发电机,每台发电机需要装配车用整流器和调节器各一只,因此每年主机市场对车用整流器和调节器的需求量为该年度新车产量;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发电机平均使用寿命为 4 年,在发电机的翻新过程中,车用整流器和调节器的平均可利用率为 50%,因此在售后服务市场,以汽车保有量的发电机使用寿命和车用整流器和调节器的可利用率计算需求量。

以每辆汽车装配一只车用整流器和调节器为一套计算,中国和全球市场对车用整流器和调节器的需求如下:3、总体供需态势目前市场供需总体保持平衡,未来部分优势企业将在行业内凭借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加强自主创新,进行产业链整合,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以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为契机,以技术升级促进产品升级,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扩大产销量,使市场份额稳步增长,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