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默写与总结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默写与总结
练习:10 CO2中的氧原子个数与个N2O5中氧原子的个数相同。
9.根据化合价写离子符号:钠离子,碳酸根离子;
10. 3SO42-表示,它共带个单位负电荷。
★11.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 ①氧元素②两个氧原子③氧气④两个氧气分子
⑤氧离子⑥两个氧离子。
§1-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原子的质量很小,为了方便表示,就用一种相对原子质量方法来表示。若C-12原子的质量为M克,氧原子的质量为N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为。
★练习:多少克NH4NO3中含N元素的质量为70克?
§2-1空气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参见书本P35页图2-3)
(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是体(固或液),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上升剩下容积的。
2.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1)与硫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火焰,生成一种具有的体。
★(2)与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铁在氧气为燃烧实验现象是,生成一种色体。做此实验之前在瓶底铺一层细砂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由此可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
★3.物质与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性。
(3)此实验说明:。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现代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这些,此外还有少量的、,以及其它杂质。
2.空气中各成分有重要的利用,请对应连线:
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氧气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
固态叫干冰,是一种良好的致冷剂;
(注意这个实验的一些操作注意事项:如试管口为何略向下斜?;实验结束时为何先移导管?等等。。。,参见课本后面的实验内容,自己整理。)
★9.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的反应。
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则可能发生;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不及时散失,则可能引起。
★10.下列有关缓慢氧化,燃烧和自燃说法正确的是:
-1价:、、、;原子团、
+2价:、、、;
-2价:、S(显负价时);原子团、、
+3价:、Fe(显高价时);
-3价:原子团有。(一定要背出!)
(2)★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完成下列符号组合成的化学式:
(横线上写化学式,横线下写化学式名称)
O
Cl
NO3
CO3
Na
Mg
Al
NH4
★4.小结常见化合价的一般规则有:
①化合物中氢总是价,氧总是价;②金属元素常显价;
★5.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注:联系后面一节中可知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
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7.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和决定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和,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这是个变化(物理或化学)。
2.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3.读图P5图1-8水分子电解模型图:
(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
★4.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最复杂、步骤最多的是。
A铁生锈; B铜生锈; C橡胶的老化;D生物的呼吸作用; E稻草堆自然发热; F白磷自燃。
5.呼吸作用是个比较复杂的缓慢氧化,以葡萄糖为例,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是:。
6.★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②常温下分解过氧化氢:;
③非金属元素跟氧化合时显价,如SO2,跟氢化合时常显价,如H2S;④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⑤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最重要的一条规则);
⑥同种元素的化合价是可以变化的,如在FeCl2中铁显价;FeCl3中铁显价。
6.★标出下列物பைடு நூலகம்中N元素的化合价,请标在N元素的正上方上:
①N2; ②NO;③NO2;④N2O5;⑤HNO3;⑥NH4NO3
3.读图:书本P3图1-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
(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
★(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发生了变化而已。
7.NaHSO4中S的化合价是,KMnO4中Mn的化合价为。
★8.化学式的意义:以CO2为例,(可读图P23图1-32)
①宏观上可代表这种物质;
②宏观上说明二氧化碳是由组成;
③微观上可代表分子;
④微观上可说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构成。
(注意:联系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的知识,⑤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0 CO2只代表,只有这层微观意义。
;也可以竖着(按读),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
★4.熟记1-20号元素,对应序号后写出其元素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表示物质的符号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组成)的式子叫做,物质的化学式是由测定出来的,一种物质(指纯净物)只有个化学式。
§1-5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C可代表的化学意义有:宏观上表示这种元素;微观上表示个碳原子。而2C仅表示。
★(注意:联系化学式知识C宏观上还可表示碳这种物质)
2.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横行,代表个周期;同一周期中元素从左到右一般是按元素、元素和元素这样排列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与相同。
3.元素周期表可以横着(按读),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依次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中的质量可以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注:联系后面讲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
(4)阅读P10页表格,不难发现下列规律: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有些原子中可以没有,不同的原子中一定不同;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或不一定)相等;
4.下列基本粒子中最小的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基本粒子是:;相同的原子中数一定相同。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中子 E电子 F夸克
学生:______科目:教师:______第阶段第次课时间:20__年___月___日____段
八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扫描
§1-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
A地球仪; B t;Cρ;D 细胞模式图;E地图;F S=vt; G W.C.; H O2
★2.常见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写出下列单质的化学式,
氦气氖气氩气(单原子分子) 臭氧氧气氮气氯气氟气
碘(双原子分子)铝铜铁金刚石碳磷(习惯如此)
★3.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化合物中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律书写;口决,正前负后,交叉法、约简)
(1)背出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用符号填写)
+1价:、、、;原子团
§1-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将下列科学家与其提出的相应的原子模型连线:
英国道尔顿 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
英国汤姆森 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英国卢瑟福 卫星模型(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围绕核运行)
丹麦波尔 西瓜模型(电子嵌在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原子球体)
现代科学家 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单位)
2.根据元素的分类,将下列元素分别填入相应类别中:
金属元素
★元素 固态的非金属
非金属元素 液态的非金属
气体元素 常见气体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1铁;②钠;③硫;④碘;⑤溴;⑥汞;⑦氧;⑧氢;⑨氩;⑩氦。
★根据物质分类,将下列物质分别填入相应的类别中:
混合物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氧化物
其它化合物
①氯化钠溶液;②铁;③液氧;④水;⑤氯酸钾;⑥臭氧;⑦二氧化碳; ⑧石灰水。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我们发现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不断
的过程,以使它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3.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电荷)
原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电荷)
(电性) 原子核
(带电荷 ) 中子(中子电)
相关说明:(1)原子核带的电荷数又叫;
★(2)由于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中各粒子的关系:
★(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
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科学上把具有相同(即)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铁元素就是指的总称。元素是宏观、集合概念,(讲或不讲)个数。
6.原子核内相同,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
7.由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2311Na可知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