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电和磁1、简单的磁现象: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 、北极N 。
磁极间存在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物理学家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空间磁场分布的情况。
磁体周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N 极出来,回到磁体 S 极。
3、地磁场:地球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地磁场。
磁针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拟,地磁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4、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是: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电磁铁。
电磁铁的优点是:(1)磁性的有无可由通断电来控制;(2)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来控制;(3)磁的极性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控制。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它把电能转化成为机械能。
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使线圈沿原方向继续转动,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的方法:改变电流方向。
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_在平衡位置(还有很多可能)_____.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里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2、一部分导体、3、切割磁感线运动。
若电路不闭合,则无感应电流,但有感应电压。
这种现象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切割磁感线方向和磁场方向方向有关。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发电机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电。
我国交流电周期0.02秒,频率:50赫兹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1秒内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大型发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两部分。
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转动的方式。
8、家庭电路:火线与零线间的电压是 220 , V,分辨火线、零线的工具是测电笔电能表的作用:测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220V 10(20)A ”的意义:。
熔断器的作用: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自动熔断连接:串联保险丝材料要求:电阻率大,熔点低的合金丝保险丝选择原则:使保险丝的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正常工作的电流。
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保险丝熔断原因:电路短路或过载导致电流太大插座、开关和灯座:插座:“左零右火,上接地”,与接地孔相应的那个插头脚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开关和灯座的连接火线接开关,经过开关进灯座,零线直接进灯座插座与灯泡是并联的,开关与灯泡是串联,9、安全用电1、触电原因:家庭电路中,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安全电压: 36伏以下单线触电低压触电双线触电2、触电种类高压电弧触电高压触电跨步电压触电3、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与符号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二、物质的结构和组成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 正 电的 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容易 得到 电子,形成带 负电的 阴 离子点拨:一、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
描述物质组成..时,是指从 宏观 上去看这种物质,纯净物看它由哪些 元素 组成,混合物看它由哪些 物质 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是指从 微 观上看这种物质,看它由哪些粒子( )构成的。
(如)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由 水分子 构成,水的化学性质由 水分子保持;铁由 铁元素 组成,由 铁原子 构成,铁的化学性质由 铁原子 保持;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保持。
二、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硫,硫酸等。
(F 2 Cl 2 Br 2 I 2 H 2 O 2 N 2 O 3)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石墨,金属等。
(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除碘外)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多数碱,盐。
(NaCl )三、 分子和原子的最根本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四、物理变化的本质是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五、说明:(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它既不是最小的粒子,也不是唯一的粒子(2)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保持物质的如颜色状态熔点等物理性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3)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最小的粒子。
因为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如铁等金属,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原子。
六、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西瓜模型”、→卢瑟福: “核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氢原子的中子数为零;5、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
6、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7、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
七、元素的分布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
②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
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③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高的还有氯元素和钠元素。
④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八.组成物质的元素分裂成重新组合构成分子子新的分子新物质物质简单分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按组成元素的(一种物质种类可分为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按组成或一种分子)成分可分为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或多种分子构成),如空气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请说明理由答:不一定,如金刚石和石墨_混合在一起,他们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却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九.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名称的符号。
2、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可表示一种物质。
例:H表示氢元素和1个氢原子,而Na表示钠元素、1个钠原子和金属钠。
如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则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
例:2O只能表示2个氧原子,mCu只能表示m个铜原子。
3.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2)元素根据其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按原子结构规律排成的周期表叫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要知道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结构和规律。
十.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双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元素符号右下角标上数字2读法:固体、液体直接读元素名称,气体在元素名称后加“气”3、化合物的读法:(1)一般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2)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1个时,还要指出1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叫做”几某化几某”4、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一价氢钾钠银,二价氧镁钙钡锌,铝是正三单质零,负一氟氯和溴碘,铜汞一二铁二三,四六负二硫可变。
5、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一些规律:A化合价有正、负之分;B在化合物里,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氢为+1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显-2价);C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最重要的一条规则);D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E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F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也可能不同。
6、离子符号的表示:⑴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 Cl-⑵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离子。
如:铵根离子NH4+,碳酸根离子 CO32-7、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1)、元素符号前面: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如2N、2H2、2Mg2+等。
(2)、元素符号右下角:表示构成每个分子(或原子团)的某原子个数。
如H2、SO42-。
(3)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如Ca2+:表示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4)、元素符号正上方: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2如:CuO 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5)、元素符号左下角:表示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如:92U(6)、元素符号左上角:表示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即相对原子质量)。
如235U记牢关系: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离子所带的电荷的正负与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相一致。
十一.元素符号表示的量1.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量就等于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C-12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相比所得到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