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1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 . 比喻B . 拟人C . 夸张D . 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2. (2分) (2020·周村模拟)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 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B . 拙著《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刚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C . 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D .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3. (2分)下列对课文《狱中书简(节选)》的理解有误的一组()。
A . 《狱中书简》中没有描绘监狱的黑暗与残酷,而是描写了一些美好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说明监狱的生活环境很好,文中的主人公生活得很幸福。
B . 《绞刑架下的报告》中作者用平静的笔调,轻松的语言来写敌人的严刑拷打,说明主人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C . 《牛虻就义》中对刑士兵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牛虻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革命气概。
D .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三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心声。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4. (4分) (2019八上·嘉陵期末) 名句默写(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
(崔颢《黄鹤楼》)(2) 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4) 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5)《渡荆门送别》中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杜甫《春望》中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4分)5. (14分) (2019九下·玉田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汉字的形美不可抗拒。
历代优秀的书法家各具风(cǎi),成就卓著:王羲之,飘逸峻朗;颜真卿,粗犷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假如少了书法家们的(tí)词,就会让游人少了一份敬仰,小桥流水倘若留有名家的“墨宝”,就会声名远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cǎi tí________________各具风________________词成就卓著粗犷(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四、对比阅读 (共1题;共17分)6. (17分) (2019七上·北京期中)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管宁割席①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③出看。
宁割席④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①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②轩冕:轩,车子。
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冕,帽子。
古代大夫以上的官乘轩服冕,此处指贵官。
③废书:放下书。
④席:坐席。
古人席地而坐。
(1)解释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华捉而掷去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请你结合原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4)《管宁割席》中,管宁身上具有什么优秀的品质?(请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7. (11分)(2013·恩施) 欣赏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闻王昌龄左迁①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②落尽子规③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⑤西。
(选自语文七年级上)【注】①左迁:贬官降职;②杨花,柳絮;③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④五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其流域在今湖南西、贵州东;⑤夜郎,这里指湖南省黔阳县。
(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2)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三层意思(选答两层)?六、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6分)8. (26分)(2019·沾化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胸中常积一股气陈鲁民①人食五谷杂粮,自然就有七情六欲。
喜怒哀乐,都要由气而生,又变成气而发泄。
因而,一个真正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一个经历过大起大落、建立大功大德的人,都是胸中常积一股气,使其久不发散,用气来支撑自己、刺激自己、磨砺自己。
②胸中要常积一股浩然正气。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胸中无不时刻郁积着浓郁得化不开的浩然正气。
有了这股正气,才能舍身报国,杀身成仁,如同屈原、文天祥、谭嗣同;有了这股正气,才能刚正不阿,不向黑恶势力低头,不向魑魅魍魉屈服,如同“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秋瑾,拍案而起宁死不屈的闻一多,宁饿而死不食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
他们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谱写了一曲曲撼天动地的正气歌。
③胸中要常积一股不平之气。
天下不平,世间不公,看在眼里,积在胸中,蓄势而发,就常成惊人之鸣,醒世之音。
司马迁为李陵鸣不平,因此遭受宫刑,留万世之作;鲁迅为人世不平著杂文,为学生被杀而抗争,成国人的精神领袖;梁漱溟为农民收入低、贡献大、负担重而鸣不平,不惜当面顶撞,秉义直言,被错误批判20年,耿介之心,后代景仰。
如果没有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那么他们可能都是好好先生,安然无恙,寿终正寝;正是因为郁积胸中的一股不平之气,让他们走向辉煌,成为不朽。
④胸中要常积一股郁闷之气。
人不得志时,受屈辱磨难时,虎落平阳、凤凰落地时,遭受不公正待遇时,再具体来说,譬如考试升学、奖励表彰、升级提职不如意时,胸中总会不同程度地郁积一些郁闷之气,这股气虽然是个人之私气,也同样会给人刺激,给人磨砺,促人奋进,使人成功。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列举的那些历尽千辛万苦后而成就事业的楷模,其实几乎都是胸中郁积着郁闷之气,这种气使他们不沉沦,不堕落,不懈息,终于战胜苦难,走出困厄。
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①,别家离国,受尽屈辱,儿子被杀还做成肉羹逼他吃掉,他心里也气得很,这一股气在心中转来转去,发酵积聚膨胀放大,终于转变成了一本经典著作《周易》。
⑤胸中郁积之气,究竟有益还是有害,关键是看能不能转化。
如果不能转化,一直郁积在心,闷闷不乐,怨天尤人,那确实有害身体,于事无补,还不如不生气,少生气。
反之,如果我们能把胸中郁积之气化为自强不息的动力,化为翻身雪耻的精神,化为竞争向上的志向,化为坚忍不拔的韧劲,那气就越多越好,越浓越好。
⑥君不见,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大功德者,无一不是借气而生,凭气而斗,因气而争,为气而胜。
志愿军在朝鲜打胜仗,原因就是“钢少但气多”;王进喜为了扔掉贫油国的帽子,“肺都气炸了”;钱学森、邓稼先为造“两弹一星”,为中华民族争气,殚精竭虑。
总之,打仗要靠气,建设要靠气,科研要靠气,国家强盛要靠气,个人成功也要靠气,什么事情要干好都离不开气啊!(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仿照第③段的结尾,用“如果……,那么…;正是因为……”句式,为第④段周文王著《周易》的例子做分析。
(3)简要回答第⑤段的作用。
(4)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面对千疮百孔、步履维艰的现实,胸中郁积一股浩然之气,他大声疾呼,希望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
B . 读《藤野先生》,鲁迅眼见麻木的国人在围观同胞被杀,耳旁却又传来日本人的欢呼声,胸中郁积一股不平之气,他决定弃医从文,来挽救国人的灵魂。
C .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看见屋上“三重茅”被风卷走,南村群童又欺他老无力,胸中郁积一股浩然之气,他便想着拥有“广厦千万间”,来“大庇天下寒士”。
D . 读《水浒传》,林冲先是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府,后又遭陆谦设计,火烧草料场,胸中郁积一股郁闷之气,最终雪夜上梁山。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9. (8分) (2017八上·昭化期中)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是___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八、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0. (11分) (2017八下·仁寿期中) 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2)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
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
(3)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
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
反方认为没有必要。
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
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正方:________九、作文 (共2题;共10分)11. (5分)(2020·丰台模拟) 题目一:“宅”最初的意思是“住所、住宅”,后来网络上流行的热词“宅”是指“长期足不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