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大学院毕业生、名校志向塾大学院进学课程讲师朱玮——
留学生接触日本最先端的技术
黄文炜
人物简介:朱玮,出身上海,2007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进入上海惠普公司工作,部门是对日开发,作为软件工程师,2008年和2009年两次被派遣到日本的大型软件公司工作。
2010年4月来日留学,10月入学东京大学大学院情报理工学研究科,就学浅见/川原研究室。
2012年9月毕业。
,2013年4月入NTT东日本工作。
名校志向塾大学院进学课程讲师。
体验日本工薪族的生活
朱玮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惠普公司工作,部门是对日开发,她和日本的缘分就从那时开始了。
因为工作和日本相关,于是朱玮从零开始学习日语,每天下午6点之后公司请日本人老师来教日语,每周三天。
朱玮还到上海新世界日语培训学校学习日语,2008年2月考过了日语二级。
作为软件工程师,2008年和2009年她两次被派遣到日本的大型软件公司工作,一次约两个月,从事现场技术支持工作。
在数月的时间里,朱玮体验了日本普通工薪族的生活,早上穿着正装去上班,挤电车,每周加班两三次,乘坐末班车回家,周五有时和同事一起去居酒屋喝喝酒……
日本企业给朱玮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很严格,上下级很分明。
因为从事技术开发工作,有一定的保密性,有次她中午出去吃饭,电脑屏幕忘记关了。
刚好被一个客户看到了,给公司的上级发了信,说朱玮没有关屏幕。
这事被当成很严肃的事情,朱玮被上司批评了,领教了日本人的细致,从此她处处留意细节。
在日本企业工作时,朱玮觉得自己初出茅庐,得到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应该多学些。
后来她渐渐觉得本科学历不够,想进一步深造,考虑到与其在国内考研,不如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拿个外国的文凭。
她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日本,选择日本的另一个原因是,家里的经济负担会少一些。
对她来说,辞职的代价是很大的,辞职前薪水刚涨了30%。
上司还忠告她:“你这样辞职很冒险。
一是你还没考上日本的大学,二是考上之后未来也不知道怎样。
”但是朱玮义无反顾,工作三年,已经到了遇到瓶颈的时期,感觉自己的状态和能够得到的机会不大吻合,一心想到新环境突破一番。
她考虑到,有了更高层次的知识,希望做一些企划、架构方面的工作。
考取东大,好似做梦的感觉
2010年4月朱玮来到日本的一家语言学校学习,刚来日本时对于考学一头雾水,但她无法多想,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出愿、应试,很遗憾的是第一次冲刺失败了,报考东京工业大学没有被录取。
而对朱玮来说,已经没有退路了,她接着开始准备东京大学大学院的考试。
复习时首先把大一和大二的知识都过了一遍。
东大大学院的考试范围涉及八门专业课,但是考试题目只有六七道题,万一没复习到就很吃亏。
当时朱玮精神压力很大,对自己说,如果考不进日本前十名的大学,那留学就失去意义,她颇有些破釜沉舟的心境,因此心理压力很大,有时捧着电脑一边看一边哭。
朱玮说,考取东大,好像做梦的感觉。
当时还有个小插曲。
朱玮当初报考东大时选择的是10月入学,发榜的那天晚上,朱玮去东大看榜,只看到4月入学学生的榜,一看没有自己的名字,很是失望,晚上对着父母哭了一场,父母安慰她:你原计划花一年时间考东大,这回就当练习了一次,没考上很正常。
但是第二天朱玮却接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东大的入学通知书,是有关办入学手续的资料。
她一时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前一天,她以为自己落榜了,于是向联系过的浅见教授报告,自己落榜了。
老师也安慰她说:“你再试一次,冬季的入学考试可能会简单些。
”现在她又挺不好意思地跟浅见教授说,接到入学通知书了……教授帮她到事务所确认,得知朱玮确实是被录取了。
原来,当天晚上她去看榜时,只看到4月入学的榜,而忽略了放在边上的10月入学的榜。
对朱玮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好事多磨吧。
考取名门大学的兴奋也没有持续太久,入学之后她就开始准备研究课题的内容了。
塾给予学生应试上的支持
朱玮2012年暑假来塾工作,担任大学院理科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同样是东京大学大学院情报理工学研究科在学的魏巍老师主讲专业知识,一方面朱玮作为TA辅助教学工作,同时主讲专业知识课中自己所擅长的数据库、电路设计内容。
她说,今后有机会也希望担当英语方面的教学工作。
朱玮深有感触地说,塾帮助学生熟悉大学,找寻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研究室,学生从塾获取信息,包括出愿的流程等。
塾给予学生应试上的支持,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熟悉考题,正确理解解题的思路。
中国的考题与日本的完全不一样,塾里的老师帮助学生总结重点,老师往往不知不觉地猜中考题。
想到自身在考学过程所遇到的无助,朱玮说,塾在精神方面给了学生许多支持。
朱玮在大二时当过家教,教过初二学生的英语与数学课程。
现在她在讲题的过程中,倾向于营造轻松的氛围,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
有时她也能利用自己东大大学院在学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些内部进学参考资料。
之前考上东大大学院的塾的学生韩非特意向她报喜,作为塾的老师,这是最为欣慰的时候了。
比较自己上过的两所亚洲的名牌大学——复旦大学和东京大学,朱玮认为东大更有国际性。
情报理工学研究科每周都有一次大课,两百名学生轮流上台演讲研究课题、发表研究成果。
每人讲25分钟,另有10分钟的答疑时间,这两百名学生里外国人和日本人各占一半左右。
在国内的大学里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日本学生往往擅长发表,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己理解是一回事,如何表达又是另一回事,三言两语就让人了解你的想法是一种技巧。
”这是朱玮的感想。
东大的国际化还体现于,研究室里有韩国人、越南人、保加利亚人等等,大家都使用英语,课题用英语发表,跟老师交流也用英语。
朱玮说,在国内英语没有用武之地,来日本后反而用英语多了,英语大为进步了。
东大鼓励留学生向国际学术会议投稿,到世界各地参加国际性会议。
去年12月朱玮所投的论文被录用,得到去美国加利福利亚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在那儿发表论文。
论文被录用的成功率在30%左右。
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通费等都是大学负担,每天有一定的补贴。
接触日本最先端的技术
朱玮因为之前提早接触了日本会社员的生活,对日本各方面都比较了解了。
谈到留学日本的优势,朱玮说,来日本学习家庭的经济负担会少很多,东京到上海两个多小时就能到,来来往往很方便。
在日本过日子很简单,环境氛围好,服务好,日本人的待人接物好。
留学生在日本碰到一个恩师,那就更好了。
在国内乘坐地铁,有时候会遇到到站了被人群困在车里,无法下车的情况,这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你喜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日本生活是很适合的。
”朱玮也谈到日本的短处,就是大家虽然都客客气气,但难以交到真心的朋友。
中国人瞬间就会心贴近,但是跟日本人还是有距离,很怕突然走近了,对方觉得唐突,保持距离的美感还是挺难的,可能这也要看机缘吧。
朱玮的求职过程比较顺利,在日本求职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面试就要过人事、技术等多个关口。
一方面她通过在网上自由应征,被NEC内定,同时东大推荐她到NTT东日本,也获得了成功。
在选择进哪家企业上,她还有过犹豫,指导教授建议她去NTT东日本这个纯日本化的企业,感受日本企业的独特魅力,接触日本最先端的技术。
于是从今年4月开始,朱玮将进入NTT东日本,作为软件工程师开始新的旅程。
她同时认为,外国人留学生在日本求职尝试全球性的企业也是不错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经验。
在日本,留学生的就职天地还是很宽广的。
在东大,朱玮的研究课题是日本的高端技术《使用动态队列对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系统的超负荷保护方法》。
在3·11东日本大地震后,朱玮还找到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在大地震发生后,通信量超负荷,导致电话、短信不通,在如此非常状态下,如何有效地、低成本地保持通信畅通。
NTT东日本对这个通信工程抗灾性课题也很感兴趣,可以预见,今后朱玮将大有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眼下中日关系正处于险峻时期,朱玮认为,从日方来看,政治与经济应是独立的,像日本的索尼、丰田这样的大企业还是很看好中国市场的。
希望两国的经济关系还是能够稳步发展。
来到日本留学的人,往往感觉到未来有一种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人觉得有期盼。
对于已经走过的路,没有必要后悔。
让朱玮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塾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
(名校志向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