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PPT课件

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PPT课件


Souques现象

患侧上肢肩屈曲超过90°或上举过头 后,患侧手指易于伸开。Brunnstrom疗法 中可利用这一现象进行诱发肌肉随意收 缩与随意运动。
共同运动(Synergic movement)
由意志引起的但只能按一定模式的运动称之 共同运动。其组成部分为随意,部分为不随 意运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原始性运动。在瘫 痪恢复的中期出现。此时要注意不要强化这 种模式,不然对功能的恢复是不利的。
患者坐位,健侧上肢平举进行内收运 动,在健侧上肢内侧施加阻力,可引出 患侧胸大肌的反应;或者让立卧的患者 双下肢均处于外展位,当对健侧下肢内 收运动施加阻力时,患侧下肢出现内收。 或让下肢外展,对健侧施加阻力,出现 患侧下肢的外展。这是联合反应的一种 形式。Brunnstrom疗法中常利用这一现象 进行诱发随意收缩与随意运动。
Jorgensen(杂志名同上1995,76:27-32) 804例急性CVD病人 方法同上 卒中后 完全康复后
不能行走 51% 18% 帮助下行走 单独行走 12% 37% 11% 50%
恢复与疾病严重度有关 步行能力恢复除死亡例外分别为4,9,11周(无 明显瘫痪,轻、中度瘫痪,严重瘫痪)80%最好 步行能力恢复分别在1,3,5周时。
卒中后异常姿势
CVD后的异常运动模式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 表现是患肢无随意运动,由于健肢的运 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是脊髓的随意 异常运动,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在 上肢呈现为对称性;下肢内收外展为对 称性,屈伸为相反的表现。它可用于诱 发患肢的活动。
Raimiste现象
其他
侧卧位:上侧上下肢屈肌优势,下 侧上下肢伸肌优势 站立位:上侧屈肌优势,下侧伸肌 优势
Brunnstrom偏瘫后恢复六阶段 (过程)理论
• 第一期 松弛性瘫痪,无活动 • 第二期 在共同形式下的活动,出现痉挛 • 第三期 主动运动的出现仅见于肢体共同运动
形式时,痉挛增强 • 第四期 在共同形式活动外,出现随意运动, 痉挛减轻 • 第五期 能出现对个别或单独活动的控制 • 第六期 恢复至接近正常活动控制
上肢共同运动
屈肌共同运动 伸肌共同运动
肩胛带
肩关节
上举后伸
屈曲外展外旋
前方突出
伸展内收内旋
肘关节
前 臂 腕关节
屈曲
旋后 掌屈
伸展
旋前 背屈
下肢共同运动
屈肌共同运动 伸肌共同运动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足 趾
屈曲外展外旋
屈曲 背屈 伸展(背屈)
伸展内收内旋
伸展 蹠屈 屈曲(蹠屈)
姿势反射
体位改变引起四肢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 改变称姿势反射。为脑干、脊髓所控制,在瘫 痪早期出现,随着病情好转,姿势反射逐渐减 弱,但很少完全消失。计有: □紧张性颈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 □紧张性腰反射 □其他
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的目的
1 防止并发症 2 防止废用综合症产生 3 防止肢体痉挛产生 4 为以后全面康复打下基础
卒中后异常姿势
同义词:痉挛性偏瘫,Wernike-Mann姿势 上肢姿势:肩关节内收、下垂、后缩。上臂内旋。 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下垂。手指屈曲、 握拳。 下肢姿势:骨盆上提。下肢外旋。髋关节伸展。 膝关节伸展。踝关节下垂,足内翻,步行时足掌 外侧落地。
紧张性颈反射
• 非对称性
颈转向,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 屈肌优势。 • 对称性 颈前屈: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颈后伸: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
紧张性迷路反射(TLR)
• 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势 • 俯卧位,上下肢屈肌优势
紧张性腰反射
• 躯干向右扭转时,右侧上肢屈肌和下肢
伸肌优势;左侧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肢优势。 故卒中病人卧位时躯干应扭向健侧。
结 果
1、康复方法与所定标准合适、安全、有效,未 见有明显的并发症 2、28天康复组在运动功能恢复上明显优于对照 组,降低了神经功能缺损分,提高了ADL分,改 善了肌张力 3、降低了合并症如偏瘫后肩病、足下垂等 4、28天后继续康复至45天组,效果更好,其功 效明显优于28天时,7天内康复与14天内康复两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14天后康复仍有效
急性脑卒中的康复研究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牵头的全国15家医院的多中 心、大样本设有对照组的“九五”公关课题于2000 年11月结题,已由我国卫生部鉴定、验收。 方法学:病人数:1027例。康复开始于病后2周 内。设有对照组。以Bobath法康复,每日一次。康 复时间至28天。康复前、后以我国神经系统缺损量 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与ADL的MBI评定。 少数病例随后康复至45天,3个月后评定比较。
Brunnstrom偏瘫后恢复六阶段(过 程)理论(图示)
I
早期康复内容
一、早期康复涵义 二、合理选用床垫 三、翻身与体位改变 四、保持良肢位 五、被动活动 六、坐位训练 七、床上动作训练
卒中后异常姿势
握拳姿势(Bobath握拳)主动辅助运动源自向健侧翻身搭桥活动
躯干活动训练(肩髋反相活动)
坐位姿势
急性CVD国内外早期康复动态
Jorgensen(Arch Phys Med Rehabil,1995;76:406) 119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结果:除死亡250例(21%)外,95%的病人于 12.6周内功能恢复,80%的病人ADL在发病第6周 内达到最好程度。 极严重、严重、中等、轻病人,ADL达最好分别 在20,17,13,8.5周。后不再进步。ADL的恢复 约2周先于症状的恢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