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 气敏湿敏传感器(讲)
第八章 气敏湿敏传感器(讲)
(1)电容—湿度特性
其电容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基本 上呈线性关系。当测试频率为l.5MHz左右 时,其输出特性有良好的线性度。对其它测 试频率,如1kHz、10kHz,尽管传感器的 电容量变化很大,但线性度欠佳。可外接转 换电路,使电容—湿度特性趋于理想直线。
C/pF 350 (f=1.5MHZ) 300 250 200 0 100 50 相对湿度/% 电容—湿度特性
(3)厚膜型气敏元件将气敏材料(如SnO2、ZnO)与一 定比例的硅凝胶混制成能印刷的厚膜胶。把厚膜胶 用丝网印刷到事先安装有铂电极的氧化铝(Al2O3) 基片上,在400~800℃的温度下烧结1—2小时便制 成厚膜型气敏元件。用厚膜工艺制成的器件一致性 较好,机械强度高,适于批量生产。 ◆以上三种气敏器件都附有加热器,在实际应用时, 加热器能使附着在测控部分上的油雾、尘埃等烧掉, 同时加速气体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提高器件的灵敏 度和响应速度。
1)电容式湿度传感器
(a)、结构
高分子薄膜电介质电容式湿度传 感器的基本结构。
(b)、感湿机理与性能 电容式高分子湿度传感器,其上部多孔质的金电 极可使水分子透过,水的介电系数比较大,室温时 约为79。感湿高分子材料的介电常数并不大,当水 分子被高分子薄膜吸附时,介电常数发生变化。随 着环境湿度的提高,高分子薄膜吸附的水分子增多 ,因而湿度传感器的电容量增加。所以根据电容量 的变化可测得相对湿度。
氧化钌电极 感湿陶瓷
1)、结构
加热器
护圈电极
基板
电极引线
陶瓷湿敏元件结构图
2)、主要特性与性能 (a)电阻一湿度特性
MgCr2O4-TiO2系陶瓷湿度传感器的电阻一湿度特性,随 着相对湿度的增加,电阻值急骤下降,基本按指数规律下降。在 单对数的坐标中,电阻—湿度特性近似呈线性关系。当相对湿度 由0变为100%RH时,阻值从107Ω下降到104Ω,即变化了三个数 量级。
也有少数陶瓷湿度传感器,它的感湿特性量为电容。
该湿度传感器的感湿体是MgCr2O4-TiO2系多孔陶瓷。这种多 孔陶瓷的气孔大部分为粒间气孔,气孔直径随TiO2添加量的增加而 增大。粒间气孔与颗粒大小无关, 相当于一种开口毛细管,容易吸 附水分。材料的主晶相是MgCr2O4相,此外,还有TiO2相等,感湿体 是一个多晶多相的混合物。
第八章 气、湿敏传感器
一、气敏传感器
二、湿敏传感器
8.1 气敏传感器
• 气敏传感器是一种检测特定气体的传感器。
• 它主要包括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接触燃烧式气 敏传感器和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等,其中用的最 多的是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 它的应用主要有:
• 一氧化碳气体的检测
• 瓦斯气体的检测、煤气的检测、氟利昂(R11、 R12)的检测 • 呼气中乙醇的检测、人体口腔口臭的检测等等。
• 气敏传感器将浓度有关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 根据这些电信号的强弱就可以获得与待测气体 在环境中的存在情况有关的信息,从而可以进 行检测、监控、报警; • 还可以通过接口电路与计算机组成自动检测、 控制和报警系统。
由于气体种类繁多,性质也各不相同,不可能用一 种传感器检测所有类别的气体,因此半导体气敏传 感器的种类非常多。
电解质氯化锂湿度传感器最为典型
R/108 10 Ω ① PVAC 1 ② 0.25% LiCl ③ 0.5% LiCl 0. ④ 1.0 % 1 Li ⑤Cl 0.01 0 30 6 90 2.2%LiCl 相对湿度/% 0
⑤④ ③ ②
①
R/108 10Ω
1 0.1 0.01 0 30 60 90 相对湿度/%
1、电解质湿度传感器
电解质是以离子形式导电的物质,分为固体电解质 和液体电解质。若物质溶于水中,在极性水分子作用下 ,能全部或部分地离解为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称为 液体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而溶液的浓度,在一定的温度下又是环境相对湿度的函 数。如由氯化锂与聚乙烯醇组成的混合体。 。
◆金属氧化物在常温下是绝缘的,制成半导体后 却显示气敏特性。
(半导体的功函数与气体吸附分子的亲和力或离 解能比较): 通常器件工作在空气中,空气中的氧和NO2这 样的电子兼容性大的气体,接受来自半导体材 料的电子而吸附负电荷,结果使N型半导体材 料的表面空间电荷层区域的传导电子减少,使 表面电导减小,从而使器件处于高阻状态。一 旦元件与被测还原性气体接触,就会与吸附的 氧起反应,将被氧束缚的电子释放出来,敏感 膜表面电导增加,使元件电阻减小。
3.测量电路
城市煤气报警器(甲烷、一氧化碳、酒精)
检测停车场内有害气体浓度
8.2 湿敏传感器
主要应用有:
精密仪器、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制造场所; 气象预报; 医疗卫生; 食品加工; 农业生产等行业。
分类: 电解质型:以氯化锂为例,它在绝缘基板上制作一对电 极,涂上氯化锂盐胶膜。氯化锂极易潮解,并产生离子 导电,随湿度升高而电阻减小。
R/Ω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20 40 60 80 100 相对湿度/%
(b)电阻—温度特性
是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测量陶瓷湿度传感器的电阻—湿度特 性。从图可见,从20℃到80℃各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具 有负温度系数,其感湿负温度系数为–0.38%RH/℃。如果要 求精确的湿度测量,需要对湿度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
聚苯乙烯磺酸锂湿度传感器的湿度特性
(3)其它特性
优点:升湿响应时间比较快,降湿响应时间比较慢,响应时 间在一分钟之内。湿滞比较小,在(1%~2%)RH之间。这种湿度 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存储一年后,其最大变化不超过2% RH,完全可以满足器件稳定性的要求。 缺点:对于含有机溶媒气体的环境下测湿时,器件易损坏;另 外不能用于80℃以0℃ 40℃
106
105 104 103 20
60℃
80℃
40
60
80 100 相对湿度/%
MgCr2O4-TiO2系湿度传感器的电阻—温度特性
(c)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特性如图。根据响应时间的规定,从图中可知,响应 时间小于10s。
%RH 100 80 60 40 1%RH 50%RH 94%RH 50%RH
20
0 10 20 30 t /s
MgCr2O4-TiO2系湿度传感器的时间响应特性
(d)稳定性
制成的MgCr2O4-TiO2 系陶瓷类湿度传感器,需要实验:高 温负荷实验(大气中,温度150℃,交流电压5V,时间104h);高 温高湿负荷试验(湿度大于95%RH,温度60℃,交流电压5V, 时间104h);常温常湿试验[湿度(10~90)%RH,温度(–10℃~ +40℃)];油气循环试验(油蒸气↔加热清洗循环25万次,交流电 压5V)。经过以上各种试验,大多数陶瓷湿度传感器仍能可靠地 工作,说明稳定性比较好。
10K 1K 30 脱湿 40
Δ<± 3%RH
50
60
70
80 90 相对湿度/%
电阻—湿度特性
(2)温度特性
聚苯乙烯磺酸锂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较为明显,具有负温 度系数。在(0~55)℃时,温度系数为(–0.6%~–1.0%)RH/℃ 。
R/Ω
104 25℃ 103 40℃ 102 10 0 2 0 40 60 相对湿度/% 80 100 50℃
引线端
感湿膜
梳状电极
基片
(1)电阻—湿度特性
当环境湿度变化时,传感器在吸湿和脱湿两种情况的感湿特性 曲线,如图。在整个湿度范围内,传感器均有感湿特性,其阻值 与相对湿度的关系在单对数坐标纸上近似为一直线。吸湿和脱湿 时湿度指示的最大误差值为(3~4)%RH。
(b)、主要特性
R/ Ω 10M
吸湿
1M 100K
陶瓷型:一般以金属氧化物为原料,通过陶瓷工艺, 制成一种多孔陶瓷。利用多孔陶瓷的阻值对空气中水蒸 气的敏感特性而制成。
高分子型:先在玻璃等绝缘基板上蒸发梳状电极,通 过浸渍或涂覆,使其在基板上附着一层有机高分子感湿膜 。有机高分子的材料种类也很多,工作原理也各不相同。
单晶半导体型:所用材料主要是硅单晶,利用半导体 工艺制成。制成二极管湿敏器件和MOSFET湿度敏感器 件等。其特点是易于和半导体电路集成在一起。
该类气敏元件通常工作在高温状态(200—450℃), 目的是为了加速上述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用氧化锡制成的气敏元件,在常温下吸附 某种气体后,其电导率变化不大,若保持这种气体 浓度不变,该器件的电导率随器件本身温度的升高 而增加,尤其在100~300℃范围内电导率变化很大。 显然,半导体电导率的增加是由于多数载流子浓度 增加的结果。气敏元件的基本测量电路如图10-1(a) 所示。氧化锡、氧化锌材料气敏元件输出电压与温 度的关系如图10-1(b)所示。
3、高分子湿度传感器
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湿度传感器,主要是利用其吸湿性 与胀缩性。某些高分子电介质吸湿后,介电常数明显改变,制成 了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某些高分子电解质吸湿后,电阻明显变化 ,制成了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利用胀缩性高分子(如树脂)材料 和导电粒子,在吸湿之后的开关特性,制成了结露传感器。
按制造工艺上分烧结型、薄膜型、厚膜型。
(1) 烧结型气敏元件将元件的电极和加热器均埋 在金属氧化物气敏材料中,经加热成型后低温 烧结而成。目前最常用的是氧化锡(SnO2)烧 结型气敏元件,它的加热温度较低,一般在 200-300℃,SnO2气敏半导体对许多可燃性气 体,如氢、一氧化碳、甲烷、丙烷、乙醇等都 有较高的灵敏度。
(2) 薄膜型气敏元件采用真空镀膜或溅射方法,在石 英或陶瓷基片上制成金属氧化物薄膜(厚度0.1μm 以下),构成薄膜型气敏元件。 氧化锌(ZnO)薄 膜型气敏元件以石英玻璃或陶瓷作为绝缘基片,通 过真空镀膜在基片上蒸镀锌金属,用铂或钯膜作引 出电极,最后将基片上的锌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