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老年人营造最佳的居住环境

为老年人营造最佳的居住环境

餐厅、洗衣房等,老年人可减少部分家务劳动,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自理分为普通型和护
理型。老年公寓大多是社会力量承办的,价格较贵,而且有的配套设施还不太齐全,因此入住率
不高,只有40%左右。
第三种就是老年社区。它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方式。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联合十多个大专院校
提出了“老年人居住社区”概念,倡导通过设施硬件的建设,将“被动养老”转化为“主动养老”,
另外,以社区为主的文化设施数量十分有限"特别是文化广场!露天演出!科普画廊!街头报亭!社区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等既有意义又方便可行的休闲形式较少"让我们看下面这组数字:
以1999年为例,全国有艺术表演团体2632个;艺术表演场所1911处;文化馆2905个;公共图书馆2767所;博物馆1364个;广播电台296个,电影厂31个;故事片102部;电影放映单位69000个;电视台357座;电视剧发行数6227部(集);出版社530家;书店13573个;图书141831种;杂志8187种,文学刊物537种;中国作协会员6647人;报纸2038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50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937个"(引自5光明日报62000年12月13日)如果将每项数字除以1219亿人口,这些文化娱乐设施已是微乎其微,即便是完全服务于113亿老年人,也只是杯水车薪"
占33117%,其中城市占14178%,乡镇占15137%,农村占
43146%"
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虽然近几年老年人的文化程度
有所提高,但是全国成年人文盲的一半为老年人,老年人中
近60%为文盲,特别是女性老年人中80%为文盲"(上述
数据引自5工人日报62000年1月15日)
以北京市为例,2000年北京老年人口已达188万,占
(引自伊密,/社区-接过家庭照顾功能的第一棒0,5人口与
经济62000年第3期)
2中国老年人休闲生活的调查与分析
无疑,老龄化!高龄化社会的到来,意味着养老问题对社会介入需求加大,特别是富有闲暇时间的老年人的休闲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日益突出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他们的休闲生活状况究竟如何?下面我们先通过一些调查统计,来了解这个群体在休闲生活方面的现状"
如事先设置好的可拆改墙体和门洞;在墙上预先留好扶手的埋件,电器、电讯报警装置;地面要
防滑、防跌和防碰,不要出现高差;厨卫的门不应小于80厘米等等。
而社区其他服务设施的投入,也是一个理智的购房者和明智的开发商需要考虑的必然条件。
因此,建筑者和开发商一定要放眼长远,住宅几乎是人的全寿命的居住地方,住宅也要“长寿”。
采取“储备设施”是值得推厂的。
当然,根据不同需要,老年住宅应该多样化发展并互补,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要从适合老
年人需要出发,尽量扩大老人的交往空间,给老年人以新的生活和追求,充分享受人间的亲情。
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休闲问题
马惠娣1邓蕊2成素梅2
<自然辩证法研究第18卷第5期2002年5月>
文章编号:1000-8934(2002)05-0058-05
%。
社会养老包括几种:一是养老院或福利院。老年福利院主要供社会上无人赡养的老年人居住,
其中除了老年人个人使用的居住单元外,设置了简单的公用服务设施。此类养老院完全靠国家或
社会的慈善机构供养,属于救济型、福利性。目前这种养老方式“供不应求”。
二是老年公寓。老年公寓供老年人集居社会化养老使用,其中配有简单的公用服务设施,如
在城镇,7012%居住在农村"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间,
77102%的老年人与其子女或亲属住在一起,这已成为目前
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但不能忽视的是,空巢老人(子女
不在身边)占11%,独居老人占10144%,与未成年的亲属
一起生活的占1125%"
老年人的婚姻状况是:有1118%的老年人从未结过
婚;离婚!丧偶者占32183%;与配偶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占
对目前日渐热起来的兴建“老年社区”的概念,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普通住宅的老年化设计
是发展趋势,刘东卫就持此种观点。他认为,其实所谓“适应老龄化社会的住宅”,并非一定要
集中建设“特殊的老年住宅”,而是住宅要满足不同年龄居住者的需求,使住宅具有灵活性和可
改造性。日本提出了“百年住宅”和“长寿住宅”的概念就是坚持的这一理念。
(1)看电视是老年休闲的主要方式
据中国人民大学王琪延教授所做的/中国人的生活时间分配0研究组的调查情况统计结果(表一!表二):可以看出,第一,老年人比较注意身体健康,但是大多数老年人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精神健康问题;第二,老年人的
闲暇生活过度依赖于各种媒体,缺少多样性,其中,无指向性活动和被动休闲活动多,不能充分有效地运用闲暇时间说明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中还有闲暇真空地带;第三,老年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较少,说明我们在文化建设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老年人可以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从北京市女性不同年龄段闲暇时间的分配表中(表三):我们可以看出,北京中老年女性(40-59岁)的文化精神生活十分匮乏"她们作为潜在老年人群,大部分闲暇时间花在看电视上,而不是有意识地为退休后的闲暇生活做必要的精神和技能方面的准备"一方面表明政府和社区没有有效地加以引导;一方面也表明个人缺乏关注自己精神健康和进行休闲教育的意识"
为老年人营造最佳的居住环境
现有的养老模式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台恩普介绍,目前,我国养老方式总体分为社会养老和居家养
老两大类型。居家养老,也称为在宅养老或家庭养老,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生活方式和住宅
状况等方面的因素出发,大多数老年人采取了居家养老模式。比如上海2001-2010城市老年人
养老方式选择及住房需求调查显示,选择与儿女在一起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5.8
提高老年人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生活方式。
这种社区理想化的模式是:多在环境优美的郊区,是以家庭需要为规划的全功能亲人社区,
住宅多是家庭同住套型、邻居型、同一居住区内两套住宅单元的分开型等等,要有同时满足老、中、青三代的居住要求。它的根本特征是以家庭居住模式为主,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和完善的
生活照料。
寻找更为现实的途径
年平均5%的速度增长"(参引5中国老年62001年第4期)
据1998年底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老年人口为1124
亿,其中男性占48125%,女性占51175%"从年龄分布上
看,低龄老年(60-69岁)占59196%;高龄老年(80岁以
上)人数虽然增长较快,也仅占老年人口的8159%,其中女
性占多数,为63120%"从老年人居住情况看,2918%居住
总人口的1416%;2010年将达230万,占总人口的1619%;
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猛增至416万,老年人口比例接近
30%"伴随老龄化过程的高龄化比重也将逐步提高"1997
年北京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317万,约占老年人口的
8%;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29万人,占老年总数的
1218%;2015年将增为39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315%"
(3)中国老年人休闲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面的调查不难看出,中国老年人休闲生活状况让人担忧,其中,主要由经济!观念!政府组织等原因所造成的问题有下列几个方面:
家庭规模持续缩小,使得老年人缺乏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到21世纪初叶,第一代出生的独生子女正在逐渐进入竞争激烈的成人世界,中国家庭将逐步告别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方式,形成小型化的家庭格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已减少为3144人"(5中国人口报62001年3月30日)子女就业!成家后有的会远离父母,或不能住在一个地区"家庭结构的变化使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日益增多,这将导致老人与儿女!亲属之间见面机会减少!交流减少,给老年人的休闲生活留出一大空缺"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老年人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相当普遍,又缺乏必要的健康科学知识,不能及时诊治!调理,加剧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个体与精神生态环境之间的疏离,给家庭和社会安定造成危害"事实已经表明,虽然老年人寿命延长,但生活质量并不高,孤独情绪导致许多老年人精神紊乱!丧失判断力!暴躁易怒"目前老年抑郁症!痴呆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北京城区老年痴呆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度和重度痴呆患病率60岁以上人口为1128%,80岁以上人口患病率高达10%"(见5三联生活新周刊62001年5月9日)休闲内容庸俗化!休闲行为被动化"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影视!舞蹈!戏曲等文化艺术形式远离老年人,使得老年人的精神食粮极度匮乏"这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反映老年人生活!符合老年人欣赏习惯的文学作品很少,即使偶然有合他们口味的演出,又因为价格太高!演出场次少!演出地域的限制而无法如愿"许多老年人戏称:/面包虽有,精神却时时感到饥饿"0因而,休闲生活的质量较低"由于中国电视的普及率只是近些年的事,对电视的理解还只限于感性阶段,对其负面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据零点公司的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看电视约为4小时16分"近些年来,老年人高发的心血管疾病!/三高0(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偏瘫!肥胖!癌症等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整日坐在电视机前,缺少体育运动和精神运动而导致的"社区建设不能充分地适应老年人休闲生活,尤其是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整体水平上看,社区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差,尤其在组织老年人休闲生活方面,更缺少专业人员"尽管在几年前,沿袭了几十年的/小脚0居委主任(由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担当社区管理人员)已被年富力强的新一代所替代,但是整体文化水平仍不高,尤其缺乏社区管理专业的培训"从我们对上海和北京两市居委会的调查和了解看,这方面的问题也很突出"近年来,社区建设虽然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对社区建设理论!社区专业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