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类的老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7.人类的“老师”)。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过渡:自然界中能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确实很多,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它的特点是什么?人类从它身上学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指导
(一)1、上节课我们已经向“鱼”老师学习。
课文中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6自然段,到文中去找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2、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教师出示PPT表格。
(二)1、这些“老师”它值得人类学习的地方是什么?人类学习的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动笔划一划,小组内交流,并填好下面的表格。
第三自然段:(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水里游的老师,当然少不了天上飞的老师。
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请生完成第二行表格)出示PPT图片。
板书:飞机设计
过渡;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
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2)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生回答)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请生回答,完成第三行表格)
出示蜻蜓图片。
看,蜻蜓翅膀末端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它叫做“翅痣”,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运用在飞机中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
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你能选用下面的句式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了,从、、和的,改良了飞机。
第四自然段:过渡:同学们,天上飞的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水里游的老师。
(请生完成第四行表格)理解“流线体”,请生到黑板上画出。
出示图片“鲸”、“轮船”图片。
板书:轮船设计
师: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你能来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吗?(请生回答)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我们不仅认识了天上飞的老师还了解了水里游的老师,其实生活中一个普普通通的鸡蛋也是我们的老师。
做一个实验:请学生上台捏鸡蛋。
(二个人)
过渡:大力士满脸通红,牙齿都咬的咯蹦响了,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请生交流,完成表格)出示图片、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板书:建筑设计
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
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
(图片欣赏,
教师稍作讲解)
师:谁来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请生回答)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第六自然段:袋鼠和贝壳又教给了我们什么呢?(请生交流完成表格)
师:同学们第六自然段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还能给我们介绍一些人类的“老师”吗?(请生交流)
师: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难怪作者由衷的感叹——(投影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3、师:同学们自然界中有很多的生物都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为什么作者只选取了这几位呢?
请生交流。
(预设:这几位“老师”最具代表性,最值得研究。
)
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能把每一位老师都写得这么具体?
(请生回答。
因为作者写作时抓住了每一种生物的特点)师: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像作者学习,抓住所写对象的特点,这样我们的文章才具体。
三、总结
1.学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
2.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不止是鱼类
飞机设计
7、人类的老师轮船设计
建筑设计
.....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