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构造特征
• 西周城市建设:洛 西周城市建设: 邑王城遗址已荡然 邑王城遗址 无存,依《考工记》 等推测“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 城中九经九纬,经 途九轨,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市朝一 夫。”宫殿位于王 城中央最重要的位 置,将太庙和社稷 挟于左右,说明西 周时君权已凌驾于 族权、神权之上, 中国宫殿的总体格 局已大体初定。
二、中国建筑的材料及其特点
1、主材是木材,基 木材, 木材 本特征是比重轻, 本特征是比重轻, 其次是材质软但 强度大韧性好。 强度大韧性好。 材质软便于加工 可切割成各种造 型,因此中国建 筑的榫卯技术在 世界上堪称一绝。 强度大韧性好又 决定了可以建造 跨度较大的框架 结构,空间处理 也比欧洲古典建 筑灵活。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构件及其用法
• 河姆渡遗址水井井架和草顶复原图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苇编残片
2.奴隶社会夯土墙、夯土台建筑
• 夏代 夏代建筑已发现的最早建筑是位于河南偃师西南的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 • 此宫殿建筑遗址已发掘两座。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 南北100米,东北折进一角。整个庭院用夯土筑成高出于原地表0.4~0.8 米的平整台面,此时建筑上已大量应用夯土技术。庭院北部正中为一座 略高起的长方形台基,东西30.4米,南北11.4米,四周有檐柱洞,可复原为 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大型殿堂建筑。殿顶应是最为尊贵的重檐庑殿顶。
1.原始的穴居巢居 原始的穴居巢居
• 《易·系辞》“上古穴居而野 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 住岩洞是当时用作住所的普 遍方式。氏族社会后,生产 力水平提高,房屋建筑也开 始出现。但穴居依然是主要 方式,不过人工洞穴取代天 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 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其平 面多为圆形 ,随着原始人 经验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 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 最后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 右为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
•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及其复原图甲
• 西安半坡遗址2 号圆形大房子及 其复原图乙丙
南方 干阑 式民 居
• • 南方潮湿地区,“巢居”演进为初期的干阑式建筑。长江下游河姆渡遗址 中发现许多干阑建筑构件,甚至有较为精细的卯、启口等。 既然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主流,我们可大胆将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阑 木构誉为华夏建筑文化之源。这是一种下部架空的住宅,具有通风、防潮、 防盗、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地区非常适用。它距今约 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建 • 筑
•
从春秋战国始,中国就有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春秋时,各国兴建 大量城市和宫室。宫室都属台榭式建筑,以阶梯形夯土台为核心。战国 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二城,大城称郭是居民区,其内为封闭的闾里和集中 的市;小城是宫城,建有大量的台榭。此时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 晚期开始出现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等。 图为河北燕下都出土的陶排水管 河北燕下都出土的陶排水管。 河北燕下都出土的陶排水管
新石器时代陶屋
•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 为巢,以避群害。”以此推 测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 而多虫蛇地区采用的一种居 住方式。 • 近年考古发现一批原始祭坛 神庙,出现了沿轴展开的多 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 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飞跃。 从此建筑不仅具有了物质功 能而且具有了精神意义,促 进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层 次发展。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与特征王从新Fra bibliotek2008.4.25
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阶段与分类 二、中国建筑材料及其特点 三、木构架的种类与结构特征 四、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
一、中国建筑发展阶段与分类
• 按历史发展分 按历史发展分:原始社会阶段、奴隶社会阶段和封建 社会阶段三个。 • 从建筑结构分 从建筑结构分:第一阶段的原始穴居巢居阶段、夯土 墙和夯土台为承重主体的木框架阶段、成熟的科学完 美的木框架结构系统三个阶段。 • 从建筑形制分 从建筑形制分:创始阶段(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整 个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成型阶段(春秋到南北 朝)、成熟阶段(前半期隋唐,后半期五代宋辽金) 和程式化阶段(元明清)、衰退阶段(1840年后)。 • 大致类别 大致类别:宫廷建筑、寺庙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 筑和园林建筑等。
• 中山王陵享堂复原图
战国建筑技术与装饰艺术
• 左:半圆瓦当1、2 • 左下:战国漆器上建筑形象 • 下:中山王墓铜案的斗拱
•
下:战国大木床——古人席地而坐, 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床既是 卧具也是坐具。商代出现较成熟的 髹漆技术,并被运用到床、案类家 具装饰上。战国时家具的制造水平 大大提高,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 (如鲁班)。木制品大部分以漆髹 饰,一则为美观,显示家具主人的 身份和地位,二则是对木材起保护 作用。 上 : 战 国 漆 器 上 建 筑
(1)叠梁式(抬梁式)
• • 我国应用最广的结构 形式,尤其在北方。 梁柱结构体系。应用 很广优点是室内少柱 或无柱,可获得较大 的空间,空间相对灵 活;缺点是柱梁等用 材较大,消耗木材较 多。 构成形式:基础上立 柱,柱间横向与纵向 由梁连接,每间梁上 放小立柱(瓜柱), 纵深方向在瓜柱上再 置梁,梁两端再承接 檩,依次层层叠加。 房屋进深越大,叠层 越多。
•
•
• 左:湘西穿斗式 • 右:穿斗式实景
• 采用木头 围成矩形 木框,层 层叠置, 形成木头 承重的墙 体。 • 大多于林 区,外观 厚重而原 始,应用 范围窄。 如广泛应 用,自然 环境将不 知破坏到 何种程度。
(3)井干式 )
西周宫殿建筑
• 山西岐山凤雏建筑基址 :
分两组,甲组建筑坐北朝 南,1469平米,高台建筑。分前 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 北布置了广场、照壁、门道及 其左右的塾、前院、向南敞开 的堂、南北向的中廊和分为数 间的室(又称寝)。中廊左右各 有一个小院,室的左右各设后 门。三列房屋的东、西各有南 北的分间厢房,其南端突出塾 外,在堂的前后,东西厢和室的 向内一面有只廊可以走通,整 体平面呈日字形。此处建筑的 墙用黄土夯筑而成,一般厚 0.58~0.75米。墙表与屋内地 面均抹有以细砂、白灰、黄土 混合而成的“三合土”。
4、中国建筑不足之处: • 木材怕天火(雷击) 又极易腐朽,导致 目前存留的大多为 唐宋后建筑。 • 地基浅,基础多在 冰冻线以上,几经 冻裂,稳固性大为 脆弱。 • 不擅利用三角形的 稳定性,房屋框架 基本为长方形,因 而一倾斜或倒塌。
三、木构架的种类与结构特征
1、大木作:中国建 、大木作 筑的承重形式是以 木构架承重为主体, 以其他材料做围护 的基本特征的建筑 体系,承重骨架主 要以柱、梁、檩构 成,这三大构件成 为大木作,是中国 建筑的主体。(也 包括椽和斗拱,门 窗隔扇栏杆等为小 木作) 2、种类 叠梁式、 叠梁式、 、种类:叠梁式 穿斗式、井干式。 穿斗式、井干式。
•
•
商代前期城市遗址 :湖北黄陂盘龙湖畔的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建于公元前15世纪 商代 盘龙城遗址 前后,面积约1.1平方公里 。已发现3座坐北朝南、前后平行排列的大型 宫殿基址。 下为盘龙宫殿复原图:下层宫殿建在生土上,上层宫殿群的营建是先筑 成高大的夯土台基,再在上面修筑宫殿。
• •
河南安阳殷墟 商朝 殷墟是商朝 殷墟博物苑建有仿殷大殿, 殷墟 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下图殷墟博物苑 殷墟博物苑 大殿夯土台阶,重檐草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古朴凝重。 东西六公里,南北四公里。大致分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 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城市布局严谨合理。从城市规模、 面积、宫殿之宏伟,出土文物质量之精,数量之巨,充分证明是全国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繁华大都市。“宫殿区”发现54座王宫建筑基 址,宫殿的建筑物都建在厚厚的夯土台阶上的,由夯土墙、木质梁柱、 门户廊檐,草秸屋顶等部分构成。
穿斗式的基本构件
• 柱:每根柱都落 地,多见于川、 滇等地。有些柱 落地,有些不落 地,而插于下层 穿枋之上,多见 于湘、鄂等地。 穿枋:穿过横向 穿枋 柱间将柱联成排 架式屋架的构件。 挑檐: 挑檐:用挑枋穿 过柱子,承托挑 檐(檐檩),其 尾穿入内柱,或 是置于穿枋之下, 也可用穿枋出头 挑檐构成墙倒屋 不塌。 构成形式:基础上立柱,柱距密柱径细,落 构成形式 地柱与短柱相结合直接承檩,柱间不用梁架 连接而是用穿枋联系,出檐则由柱上伸出的 挑枋承接。
• 战国 战国建筑可以河北平山 中山王陵为代表。 中山王陵
• 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从墓 中出土的金银错《兆域图》 铜版(左),即此陵的陵 园规划图,可知原规划意 图。中山王陵有封土,同 时在封土上又有享堂。
•
中山王陵五座享堂都是三层夯土台心的高台建筑,最中一座下面又多一 中山王陵五座享堂 层高1米多的台基,体制最崇,从地面算总高有20米上。封土后侧有四小 院。整组建筑规模宏伟,均齐对称,以中轴线上最高的王堂为构图中心, 后堂及夫人堂依次降低,使得中心突出,主次更加分明。中国建筑的群 体组合多采院落式的内向布局,也有外向性格较强者,中山王陵虽有围 墙,但墙内高台建筑耸出于上,外向性格就很显著。封土台提高了整群 建筑的高度,使很远就能看到,适合旷野的环境,有很强的纪念性格, 是一件优秀的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2、木材创造 了大跨度框 架结构,也 造就了结构 结构 复杂多变, 复杂多变 造型玲珑剔 透、勾心斗 角、轻盈舒 展等特征。 展等特征 除欧洲哥特 式建筑具备 此特征,其 他均不具备 这种独特造 型语言。
3、木材造就了 中国建筑的装 饰装修特征, 木构件精雕细 刻,品种繁多, 木饰彩面彩画 灿烂辉煌,形 成了中国建筑 色彩热烈而庄 重、美丽而深 沉、华贵而不 浮躁的特点。
•
叠梁式的 基本构件
• 柱:角柱、檐柱、 中柱、金柱、山柱、 瓜柱; • 梁:由所支承在上 面的檩木根数而命 名。承受几个檩子 就叫几架梁; • 檩:与屋脊平行的 构件叫檩。取名方 式与柱子名称一致。 有檐檩、脊檩、上 金檩、中金檩、下 金檩、挑檐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