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湾镇中心小学
教学反思记录表
姓名课题木兰从军班级二年级教
材分析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
故事先介绍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原因;接着写她在多年的征战中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写她胜利回乡后,将士们才惊讶地发现花将军原来是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阅读短文后,让人感觉到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课文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展示了花木兰一身戎装驰骋沙场的英姿。
第二幅插图,展现了花木兰文静俊美的姑娘形象和将士们前来探望的情景。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了解《木兰诗》,交流木兰的故事,解题。
二、学习字词。
读词语,正字音,认识两个多音字和一个偏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拓展:交流历史上的女英雄,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听豫剧片段,引入课题。
二、精讲课文。
朗读课文,交流木兰从军的原因,理解木兰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讲木兰的故事,想象木兰诗如何说服家人的。
教学反思思得总体感觉这节课能够基本实现教学目标,总的说来,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
积极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初读阶段,给了充足的
时间让孩子们读,学生一遍遍下来感觉读得准确—
通顺—流利了,这也是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第
二段孩子读,说,演都还不错。
学生乐于学生字词,
敢于想象,在教学“渡”字的时候,通过引导比较,
不仅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渡”的意思,还让学生在
不知不觉中懂得对词义的理解要讲究严密性。
从“渡
黄河”到“渡口、渡船、横渡……”,教一个,带一串,
既丰富了学生词汇,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在
妙!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
性的和谐统一。
思失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由于开始预设的问题不够精细,引导孩子读得不充分,收尾显得急了些。
时间上也没有把握好。
还是在设计时一些问题考虑
得不够细。
思效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
从这节课里,我们确实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同时也大有收
获,在这里用一种环境“笼罩”学生的身心,对二年
级学生来说,他们尽管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没有
强制性的约束是不行的,这个“笼罩”既有开放性又
有强制性,还有艺术性,学生在这个“笼罩”里确实
是不知不觉地“熟”了。
思改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
读,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这些都有待于今后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并努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