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高三必修情景默写填空训练与答案
2020高三必修情景默写填空训练与答案
是
,
?”
8. 在《师说 ) 中 , 韩愈将讨论的焦点引到以“道”为师的态度上,
并且发出强烈感叹的句子是“
,
,
?
9. 在 ( 师说 ) 中,韩愈认为择师不应该分贵贱和年龄的句子是
,
10 在 ( 师说 ) 中,韩愈以“道”为标准择师的句子是
,
。
3
2020年最新
11. 师 说 中 , 韩 愈 在 赞 美 古 人 、 批 评 今 之 众 人 从 师 态 度 后 , 得 出 结 论 的 句 子
2020年最新
高三必修情景默写填空训练与答案
1、《劝学》(选自《荀子》) 1.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印证了这句话。
这句话
2. 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
中的“
,
,
”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 往往会仰头长叹 : “天啊 ! ”, 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
:
,
。
4. 在 《 屈 原 列 传 》 中 , 司 马 迁 为 了 论 证 “ 父 母 , 是 人 类 的 根 本 ” 这 一 观 点 , 举 了
“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5. 在《屈原列传》中 , 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
到的两句是 :
是
,
;
,
。
2
2020年最新
4. 《 谏 太 宗 十 思 疏 》 中 阐 明 竭 尽 诚 心 与 傲 世 他 人 的 结 果 的 句 子
是
,
。
5. 《 谏 太 宗 十 思 疏 》 中 阐 明 人 民 的 力 量 巨 大 , 人 君 应 该 小 心 慎 重 的 句 子
是
,
;
,
。
6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明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是:
,
。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 。”
”。在后面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
7、“
,
”,通过“木”
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
,
, 其中认为其文字练、用辞精 。
6.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 , 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
弘大, 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 却很深远的两句
是:
,
。
7. 我们读屈原的《离骚》 , 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
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
, 关于这一点 , 司 。
是:
,
。
3、《谏太宗十思疏》情景默写
1. 《 谏 太 宗 十 思 疏 》 中 阐 明 使 水 流 得 远 , 使 国 家 安 定 的 方 法 的 句 子
是:
,
;
,
。
2. 《谏太宗十思疏》中阐明“人君”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应该防范危险,注重节俭
的句子是“
,
。”
3. 魏 征 将 人 处 忧 患 与 得 志 之 后 的 表 现 进 行 对 比 的 句 子
“
,
”
4、《师说》
1. 韩 愈 所 说 的 “师 ”, 明 确 自 己 所 说 的 老 师 不 是 指 启 蒙 教 师 的 句
子
,
,
。
2. 《师说》从多个方面对比,抨击
“耻学于师 ”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
师的两种结果 ,并 用一 个反问 句推 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 愚笨 的原 因的语
句
,
8. 在《屈原列传》中 , 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即使与日月对照 , 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 ,
,
。
9. 《 屈 原 列 传 》 中 , 司 马 迁 对 “ 离 骚 ” 一 词 作 出 自 己 的 解 释 的 句 子
是:
,
。
10. 《 屈 原 列 传 》 中 , 指 出 小 人 离 间 令 屈 原 处 于 困 厄 处 境 的 句 子
11 、《赤壁赋》中写到 “舞幽壑之潜蛟 渊为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蛟龙非深渊不潜,因此《劝学》以蛟龙生 ,
12 、《劝学》中表达即使极力眺望远方
“
,
,也不如借助地势的改变来拓宽视野的句子是
2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
1
2020年最新
1. 在《屈原列传》中 , 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
能明辨是非以外 , 还有“
,
” , 一针见
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 在《屈原列传》中 , 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
,也
就是 心中有怨 气 , 而导 致屈 原 有怨 气的 直接 原因是 因为 屈原
“
,。”Βιβλιοθήκη 3. 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 《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
。
7. 《 课 太 宗 十 思 疏 ) 中 概 括 历 代 君 王 能 创 业 不 能 守 业 的 普 遍 规 律 的 句 子 是
“
,
”
8. 《 谏 太 宗 十 思 疏 ) 开 篇 以 “ 固 本 ” “ 浚 源 ” 为 喻 , 提 出 全 文 主 旨 的 句 子 是
“
,
”
9. 《 课 太 宗 思 疏 ) 中 指 出 历 代 帝 王 能 有 好 的 开 始 却 不 能 坚 持 到 底 的 原 因 的 句 子 是
是
,
12、《师说》赞美手工业者们互相学习的句子
,
13、师说中,能对师生关系的结论性概括的句子是
,
。
5 、《阿房宫赋》 1 、 言 阿 房 宫 占 地 之 广 , 状 其 楼 阁 之 高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
?
3. 《 师 说 》 以 为 子 择 师 和 自 己 不 从 师 对 比 , 韩 愈 认 为 这 样 做 , 最 终 导 致 的 结
果
,
。
4. 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择师的标准是:
,
,
;
,
,
。
5. 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怎样
,
,
,
,
。
6.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
7. 韩 愈 在 《 师 说 》 中 , 用 反 问 的 方 式 说 明 从 师 的 重 要 性 的 句 子
. 劝学》
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
要性。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荀子在 《劝学》 中说“
,
。”
10 、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
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形成鲜
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