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著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名著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名著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名著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 把获得的感受、 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 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 文的篇名、 作者、 写作年代, 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 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 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 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 所摆事实、 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 为基本观点服务。

4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 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 于灵活掌握。

比如, 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 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 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名著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 伸或者说结果。

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

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 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 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 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 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

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 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 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 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 留下空子可钻。

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 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 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

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

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 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 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红与黑》读后感一 外国文学,作为大学期间一门必修课,起初令我很是头疼,其中最重 要的原因可能除了文学背景之外,作品中长长的人名也是非常之头疼。

开课了,在我见了雷小青老师同时也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直至听了 她的课之后,我竟也渐渐的喜欢上了它。

闲余时间,去图书馆借过几套文学书籍,其中的《红与黑》是印象比较深刻的。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十分成功地塑造了于连 · 索黑尔这个极富时代色 彩,又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而且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示了法国复 辟王朝时期广阔的时代画卷,触及到当时许多尖锐的社会问题。

书中最主要的三个角色 1 于连一个木匠的儿子,长得清秀英俊,一心想进入上流社会。

2 雷纳尔夫人市长夫人,长得端庄美貌。

当她看到了年轻英俊的于连后,被他所吸引,不自觉地爱上了他。

后来事情被人察觉,两人不得不分开,但她仍然一心想着于连。

后来教士逼迫她写了一封诽谤于连的信,破坏了于连的婚姻。

3 玛蒂尔德小姐巴黎一个很有势力的侯爵的女儿,长得天姿国色,但 生性古怪。

她后来也爱上了于连,并且不顾父亲反对,坚持要嫁给他。

十八岁的于连外表英俊,尽管出身贫寒却心高气傲。

他渴望挤入上流社会,却又"对上流社会,只怀着仇恨和厌恶,事实 上,上流社会只在餐桌的末端接纳了他,这也许是他产生仇恨和厌恶的原 因。

"在当时的法国,家庭教师在上流社会的眼中是与仆人一样的级别, 甚至连吃饭也不能与主人同桌。

胸怀大志的于连尽管非常渴望挤入上流社会,非常珍视去市长家做家 庭教师的机会,但他宁愿继续做木匠甚至逃离家乡也无法忍受与仆人一起 吃饭的侮辱,经过抗争才被破格允许与主人同桌吃饭。

他的坚强,他的高傲,他的虚荣,自尊心之强,在某种程度上是令人 钦佩的。

雷纳尔夫人对于连有好感,不仅因为他年龄小,聪明,干净,对她视 为生命一样重要的三个孩子很友好,还因为于连的贫寒和可怜。

于连没有了母亲,父亲视他为家庭的负担,两个哥哥甚至当着雷纳尔 夫人的面把于连打得"满脸是血,昏倒在地"想到于连的不幸遭遇,她常常 伤感地流下泪来。

当她发现于连由于贫穷而没有足够的内衣时,终于决定瞒着丈夫送点 钱给于连,没有想到却遭到了于连愤怒的拒绝,于连将此看成是对他的羞 辱。

这不但没有使雷纳尔夫人产生恶感,反而更加敬佩起于连来。

终于日久生情,不知不觉爱上了于连。

在那段时期,他与雷纳尔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大部分是为了反抗和 报复贵族阶级对他的凌辱。

但是,纸醉金迷,利欲熏心的上流社会也腐蚀了于连的灵魂,助长了 他向上爬的欲望和野心。

于连进入阴森恐怖的神学院后,亲眼目睹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丑 恶内幕,于是他便耍起了两面派手法,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居然得到院长 的表睐和宠幸。

神学院的生活进一步扭曲了于连的性格,强化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和虚 伪的作风。

于连给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后虽然还不时流露出平民阶级的思想意识,但在受到侯爵重用,征服玛蒂尔德小姐后,于连的 "平民阶级叛逆心" 已消失。

他成了复辟王朝的忠实走卒。

正当于连一步步走向他所向往的"光明"时,因枪击雷纳尔夫人而彻底 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作为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者却给予主人公于连了他深切 的同情,通过人对欲念的执着追求与追求不到的痛苦来批判那个时代特定 的社会现实,这也是《红与黑》流传至今魅力长存的原因。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二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 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凡尔纳三 部曲的第二部。

本书主要描述了阿龙纳斯在一次意外中遇到神秘人物印度的达卡王 子,然后跟着他的游艇经过海底,看到海底里面的各种新奇事物及美景。

同时也遇到海底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 等许多险情。

假期里,抽时间拜读了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先生所著的《海底两 万里》这本名著,感慨万千。

凡尔纳先生一生写了六七十部科幻小说,成了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 科幻小说家。

而《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零年,是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中的 第二部。

其中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在想这无非是一本科幻小说,随便翻翻 吧。

可是在翻的时候,却深深地被它的内容所吸引。

这部小说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 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

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 用海洋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 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 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 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

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 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 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 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

最令我佩服的是凡尔纳先生的想象力。

一八七零年小说出版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 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

可是他成功的塑造出了鹦鹉螺号潜水艇。

在小说发表 25 年后,人们才制造出了真实的潜水艇,这与小说描写 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 依据。

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

书中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地理和地质学的知识。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告诫了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 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 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 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 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 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 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 明。

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 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 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傅雷家书》读后感三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 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创作于 9~9 经历了文革初期,文革前,傅聪去波兰留 学。

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

文革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所以文章中 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 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

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 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