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2套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2套

陈钢:作曲家,上海市人。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交响乐《屈原》等。
(3)知识点的讲解:
协奏曲: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它是充分发挥某种独奏乐器演奏技巧和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意大利原文是“竞奏”。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梁祝》选材于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进行创作的标题性音乐。这首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国内外均引起了良好的反应。
教材将作品放在“音乐与戏剧这一单元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与戏剧的关系。采用分段聆听、对比聆听的方法,分步骤地解决乐曲中需要学生聆听和了解的内容,然后再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完整聆听乐曲,以解决学生长时间聆听音乐的疲劳感和茫然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欣赏之中。
4.相关的音乐知识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
(二)欣赏《梁祝》(巩固提高)
1.请学生体验音乐与感受、体验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情绪,理解音乐中描述的场景都是什么?各运用了什么乐器来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2.结合欣赏简要说明:陈钢、何占豪的生平简介及作品有哪些?
2.乐曲分析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既不是对故事情节的直接描述,也不是对越剧唱腔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音乐擅长抒情的特点,运用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提炼,并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10岁师从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弹钢琴,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调到南京部队前线歌舞团弹钢琴。1955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作品有《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金色的炉台》、《我爱祖国的台湾岛》、《苗岭的早晨》及交响诗《屈原》等。
科目: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了解两部作品的关系,学习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奏鸣曲式:结构示意图
3.作者简介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诸暨人。1950年考入省文工团当演员,后改学二胡,参加乐队。1953年调到越剧团乐队工作,改学小提琴。1957年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进修学习(后转作曲系学习)。在此期间,与丁芷诺合作改编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为弦乐曲,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毕业后留校任教。作品有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龙华塔》,民乐合奏曲《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三)结合具体作品协奏曲、奏鸣曲式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
教具:教学光碟多媒体
教法:讲解法、视图法、欣赏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作品简介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四)总结
学生在本节课了解了作曲家陈钢、何占豪的生平简介及作品、对乐曲的情绪掌握的很好!了解了作品中的不同音乐中各运用了小提琴、大提琴和圆号等管弦乐器祖彬
课题名称:初中第16册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欣赏法、教授法、探讨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协奏曲定义、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以及曲作者。
3.通过对比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梁祝》的音乐内涵,掌握《梁祝》的主体旋律。
2.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教具]:多媒体、钢琴、黑板、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动画片《梁祝》的flash动画,
让学生初次感受主题音乐。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动画短片的音乐吗?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
(1)教师简介《梁祝》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地位: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中国听众被誉为“我们的交响音乐”。外国听众也认为乐曲是一部“非常迷人和神奇的音乐”,“最美妙的旋律”。
(2)曲作者简介:
何占豪: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交响乐《刘胡兰》、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有谁了解《梁祝》这个民间故事?试着给大家讲述一下。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被列入世界名曲,又被称作butterfly—lovers(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乐曲。
2.相关知识:(教师讲授,出示多媒体课件)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这部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欢迎,我国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梁祝》以中华民族音乐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