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

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

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石 锋提要 本文是在吴宗济对普通话单元音声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音系学的原则,从元音格局的角度对普通话的10个单元音的声学元音图进行再分析,考察普通话元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表现以及整体的分布关系。

关键词 语音格局 元音格局 声学分析 声学元音图 元音层级一 关于10个单元音的语音分析吴宗济主编的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语图册 (1986)中,给出了男女各10位发音人所发的普通话10个单元音的声学元音图(见图一)。

这是关于普通话元音的经典性的语音学分析。

很多教科书都采用普通话10个单元音的这种说法。

图中每个元音有20个点,用小字母表示,各有一个椭圆圈把这些小字母包括进去。

其中的黑体字母则是这20个点的平均位置。

从图中可以看到,每个椭圆圈都有互相重叠的现象,有的重叠部分还相当大。

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所发的同一个元音的频率不完全相同。

图一 普通话10个单元音的音位变体声位图图二 普通话10个主要元音及其在韵母中变体的声位图另外,吴宗济(1986)还给出了男女发音人所发的普通话10个主要元音及其在各韵母中的变体的声位图(见图二)。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

图中黑点是男发音人的数据,圆圈是女发音人的数据。

为了方便我们进一步的深入考察,可以把男女发音人分别各画为一幅声位图(见图三a 、b)。

石 锋: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图三a 男发音人的声位图图三b 女发音人的声位图本文准备在吴宗济对普通话10个单元音的声学分析基础上,结合音系学的原则,从元音格局的角度对普通话10个单元音的声学元音图进行再分析,考察普通话元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表现以及整体的分布关系。

二 元音格局的说明每一种语言或方言都有各自的语音格局。

语音格局的分析是把语音学方面和音系学方面联系在一起的。

格局的观念很重要。

格局的分析可以用于声调,也可以用于元音,还可以用于辅音。

各种语言和方言的语音格局对于我们认识不同语言中所表现的语音的共同规律以及它们各自的个性特征都是极有意义的。

比较不同语言和方言的语音格局,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

元音格局是元音系统性的表现。

汉语的字音结构简单明了,首先分出声母和韵母,字调一般认为是由声母和韵母共同负载,实际上主要表现在韵母上。

韵母中再划分韵头、韵腹、韵尾。

其中韵头又称为介音,韵腹也叫做主要元音或核心元音。

本文所分析的元音格局就是指主要元音的格局。

依据普通话主要元音跟韵母中其他成分的组合关系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元音级别。

出现在单韵母中的元音是一级元音;能够带韵头的元音是二级元音;能够带韵尾的元音是三级元音;既能够带韵头也能带韵尾的元音是四级元音。

一个元音在同一语言或方言中可以同时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元音。

同一个元音在不同的级别上表现出的相对关系和分布情况也不一样,显示出语音的结构层次。

每一级别上所有的元音都在声学元音图上形成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分布格局。

三 声学元音图利用元音发音的舌位特征,可以绘制元音舌位图。

利用语音实验测得元音的共振峰频率,可以绘制声学元音图。

我们选取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的频率为y 轴坐标,第二共振峰(F2)的频率为x 轴坐标。

为了接近实际的听感距离,本文对x 轴用对数标度,y 轴用线性标度,并把坐标的零点设在右上角。

这种根据元音的F1和F2频率画出来的元音分布图就是声学元音图。

因为单元音的舌位和声腔形状保持不变,所以每一个单元音都可以在图上得出一个代表点。

复合元音的发音特点是从一个元音的发音动作迅速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动作过渡,舌位和声腔都有变化。

二合元音是一条联结两个端点的近似直线。

三合元音则有两个端点和一个折点,通过三点可以构成一条近似折线,折点就是中间的元音。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4期(总第62期)声学元音图虽然不能完全和生理舌位图相同,但是在相对位置上大致对应。

首先,舌位高低跟F1密切相关。

舌位高,F1就低;舌位低,F1就高。

其次,舌位前后跟F2密切相关。

舌位靠前,F2就高,舌位靠后,F2就低。

另外,F2和嘴唇的圆展也有关系。

圆唇作用可以使F2降低一些。

我们从中可以直观地考察同一元音音位内部变体的表现,以及不同元音之间的分布关系等等。

因此,利用声学元音图研究语言的元音系统是很方便的。

裘斯(Joos)(1948)认为,尽管不同的人所发的同一个元音共振峰的频率不同,但是每个人所发的各个元音在声学元音图上的相对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

人的大脑正是以这种相对位置为背景来感知语音的。

因此,这种因人而异的变体虽然看来叠合纷乱,但是对于同一个人来讲,应该是成系统的,有规律可循的。

我们根据元音的不同级别,画出不同层次上的元音分布图,就会对元音的格局有一个清楚直观的了解。

元音格局的分析不仅在语言学理论上极有意义,而且在语言教学方面有着实际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语音教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四 汉语普通话的一级元音普通话的一级元音有 , ,i,u,y,a, /7个。

其中,[ , ]分别受声母严格制约,可以合并为一个音位 ,成为六元音。

为了方便,可以把 写做 。

这样,普通话的一级元音就是 ,i,u,y,a, 6个。

它们的声位图见图四。

图四 普通话一级元音声位图(左图为男发音人;右图为女发音人)从音系学观点来看,汉语的语音形式可以分为单字音、派生音、边际音三种(王洪君,1999)。

其中单字音是分析语音系统的基础。

只在派生音和边际音中出现的元音不能列入元音格局,例如儿化韵就属于派生音,需要另外进行分析。

根据这种观点,在本文开头的图一中列出的10个元音里面,有3个元音需要提出讨论。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元音 [ ]在做单韵母的时候只在象声词、语气词和叹词中出现,属于边际音,所以不应列入一级元音。

在普通话单字音系统里,元音 [ ]不是独立的音位。

元音o [o]独立成音节时也只在象声词、语气词和叹词中出现,应为边际音,因此并不属一级元音。

卷舌元音er[ ]带有卷舌动程,实际发音是[ r],带卷舌韵尾,不是一级元音。

五 普通话的二级元音普通话的二级元音有 i 、u 、y 、a 、 5个(见图五)。

其中,单韵母 i 、u 、y 可以看作是分别带有韵头i 、u 、y(王洪君,1999)。

因此,它们又属二级元音。

元音 a 可以带韵头i 、u 成为ia 、ua;元音 可以带韵头i 、u 、y 组成ie 、uo 、ye 。

两个中元音o 和e 所出现的条件互补,应该归石 锋: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为同一个音位。

图五 普通话二级元音声位图(左图为男发音人;右图为女发音人)介音对主要元音有影响。

图五的元音 a 在ia 中比在ua 中要靠前一些;元音 受的影响更大,以至成为前元音[e]和后元音[ ]两个变体。

二级元音声位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图形的中央部分是一片空白。

元音 [ ]在韵头-i ,y -后面出现的时候,跟元音[ ]形成互补分布,是二级元音 音位的变体。

元音o[o]在唇音声母后面的实际发音是带有唇化的[u ],有韵头u-,应跟其他声母后面的uo 一样属二级元音。

复合元音io 只是在象声词、语气词和叹词中出现,应为边际音,不列入元音格局。

六 普通话的三级元音普通话的三级元音有 i 、u 、a 、 4个(见图六)。

单韵母可以认为是由韵腹元音延伸而填充了韵尾的时段(石锋,1994)。

这样,单韵母 i 、u 就分别带有元音韵尾i 、u,它们又能够作为三级元音。

图六 普通话三级元音声位图(左图为男发音人;右图为女发音人)韵尾的发音对主要元音的分布有影响。

在元音 a 和 的分布中都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前元音尾i 使元音靠前且低,后元音尾u 使元音靠后且高;前鼻音尾n 使元音偏前,后鼻音尾 使元音偏后。

女发音人的an 和ang 位置与此不同,可能是误差或例外。

元音 [ ]在韵尾-i 前面出现的时候,是三级和四级元音 音位的变体。

卷舌元音er[ ]实际发音是[ r],带卷舌韵尾。

根据元音级别的划分原则,能够带韵尾的元音是三级元音。

七 普通话的四级元音普通话的四级元音有 i 、u 、a 、 4个(见图七)。

如第五节所述,单韵母 i 、u 可以看作是分别带有韵头i 、u;再据第六节所述,单韵母 i 、u 又可以看作分别带有元音韵尾i 、u 。

因此, i 、u 能够作为四级元音。

女发音人的ueng 位置偏低,可能是测量误差。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4期(总第62期)图七 普通话四级元音声位图(左图为男发音人;右图为女发音人)在带鼻音尾的四级元音的分布中,首先是以韵尾划分,按照前鼻音尾n 和后鼻音尾 为界,分为前后两组;在每一组内部再依据韵头i 、y 、u 的次序从前向后排列。

在带元音韵尾的四级元音中也是如此表现。

元音格局的这种有序的分布很有意义,说明了在元音的发音过程中,韵尾的影响大于韵头的影响。

八 普通话元音的特点普通话元音格局中,从一级元音到四级元音,每一层级都有高、中、低3种元音。

中元音有较强的游移性。

不同元音音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总体上是一种有序的平衡分布。

在同一元音音位内部的变体表现方面,造成同一元音内部的变体分布差异的原因有介音及韵尾的影响。

在介音和韵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韵尾的作用大于介音的作用。

本文的分析证实了裘斯(Joos)(1948)的看法:尽管不同的人所发的同一个元音的共振峰频率不同,但是每个人所发的各个元音在声学元音图上的相对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

本文在吴宗济对普通话10个单元音的声学分析的基础上,从元音格局的角度进行再分析所得到的男女发音人的情况正是如此,他们所发的各个元音在声学元音图上的相对位置基本上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鲍怀翘(1989)元音,载吴宗济、林茂灿主编 实验语音学概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 焘 王理嘉(1985) 北京语音实验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石 锋(1991)试论语音的层次, 中国语言学报 第4期,北京:商务印书馆。

石 锋(2001)苏州话的元音格局,第二届吴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王洪君(1999)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 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1991) 音系学基础 ,北京:语文出版社。

吴宗济主编(1986)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语图册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薛凤生(1986) 北京音系解析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游汝杰等(1980)论普通话的音位系统, 中国语文 第5期。

袁家骅等(1989) 汉语方言概要 (第二版),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Cheng, C.C.(1973)A Synchronic Phonology of Mandarin Chinese ,Mouton:The Hague.Joos,Matin (1948)Acoustic Phonetics,Languague 24,(Suppl.2).Ladefoged,Peter (1982)A Course in Phonetics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作者简介石 锋,男,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