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提优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提优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提优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1.课外阅读。

童心的天堂早晨,阳光下,一个孩子蹲在一(棵颗)小草前,凝视着草叶上的一颗露珠。

母亲走过来,看孩子在干什么。

“妈妈,这草叶上的露珠怎么会越来越小呢?”“被阳光蒸发了。

”“最后,整个露珠都会蒸发掉吗?”“孩子,会的。

”“多美的露珠啊!就这样消失了,多可惜呀。

”只见孩子伸出手掌,小心地盖在露珠的上方。

“孩子,你在(做作)什么呢?”“我在为露珠遮挡蒸发它的阳光。

”“这样做是没用的,最后露珠都会消失的。

”孩子说了一句话,令母亲回味了许久:“妈妈,这样(至致)少可以为露珠遮住一些阳光,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

”冬天,母亲和孩子堆着雪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有了。

孩子似乎还不满意,绕着雪人转起了圈儿。

母亲问,还差点什么呢?孩子突然解开棉衣的(钮纽)扣。

母亲赶忙劝阻,说解开纽扣会冻着的。

孩子说,这么冷的天气,雪人一点衣服也没穿,更会冻着。

说完,孩子把从身上脱下的棉衣,披在了雪人的身上。

深秋,叶子纷纷从树梢落下来。

“妈妈,现在怎么不刮风呢?”“现在刮风不是很冷吗?你为什么想要刮风呢?”“__________刮风,这些落叶__________可以乘着风轻轻地落到地上,就不会摔得那么疼了。

”“孩子,见别人摔倒了,当你懂得去疼别人时,你的心就是垫在地上的棉絮,摔倒的人,就不会感到那么疼了。

”(1)选出文章括号中正确的字。

(2)在文章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关联词造句。

(3)草叶上的露珠为什么会越来越小?()A.因为阳光的照射。

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露珠就不会变小。

B.蒸发掉了,但是露珠不会全部消失。

C.因为水分蒸发掉了,即使没有阳光的照射,露珠也会全部消失。

D.被草叶吸收了。

(4)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句:“今后我要多疼别人,让大地多垫些棉絮。

”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囚”蚁小时候,我总觉得所有的动物都能饲养,连那不知疲倦的小蚂蚁都能饲养。

那时,我们都喜欢唱“小蚂蚁,爱劳动,一天到晚忙做工。

”一天,我和妹妹突发奇想,要是能把小蚂蚁饲养起来,那该多好呀!于是,我们找来一个药瓶子,又在蚂蚁洞旁边捉了几只蚂蚁,放在药瓶里。

我在药瓶里看到几个蚂蚁烦躁不安,以为是饿了,就往药瓶里放了一些饼干渣。

可是蚂蚁看都不看一眼。

第二天,我看到蚂蚁全死了。

为此,我和妹妹伤心了好几天。

我俩为了寻找蚂蚁的“死因”,“研究”了好几天,才得到了一个结论:小蚂蚁是被闷死的。

于是,我们又捉了一些蚂蚁。

为了不发生上次那一个“悲剧”,我们把一些小稻草放进火柴盒里,又在火柴盒里开了一个小“天窗”,把我们的“蚂蚁先生”请进了这舒适的家里。

但没过几天,小蚂蚁全跑走了,我们四处寻找仍然一无所获。

从这件事,我懂得了小蚂蚁情愿一天到晚做事,也不愿享受人们给它们的安逸。

(1)“囚”字的意思是________。

文章题目“囚”蚁的意思是________。

(2)“突发奇想”的意思是________。

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

(3)作者第一次饲养蚂蚁,把蚂蚁放在________,结果蚂蚁________;第二次饲养蚂蚁,把蚂蚁放在________,结果蚂蚁________。

(4)作者通过饲养小蚂蚁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文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阅读。

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它终生都在流泪。

牛的眼睛是诚实的,在生命界,它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

它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

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

那些留在树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

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探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永不披露的秘密。

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

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

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

——选自李汉荣《牛的写意》(1)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来形容牛的眼睛。

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的眼睛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的眼睛(2)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写牛的。

(3)作者赞扬了牛的哪些品质呢?()A.正直善良B.诚实C.勤恳踏实D.忠诚无私E.团结F.索取少奉献多(4)读了这篇短文,再联系课文《牛和鹅》,谈一谈牛给你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练习。

两个农夫秋收后,地里的农活都干完了,农民们把打下的粮食收存起来并备好饲料,他们知道,冬天一下雪,就什么活也干不成了。

每年到这个季节总是物价上涨,尤其饲料价格涨一倍不止。

一个老农这样盘算着()天冷了,这会儿耕牛不干活,光吃不干,饲料又这么贵,不如现在把牛卖了,还有,备好的饲料也能卖个好价钱。

等严冬过去,春耕开始时再把牛买回来。

另一个老农没有耕牛,但他也有自己的精心打算。

他想()这会儿冬天没活干,耕牛都吃闲饭。

现在买牛,价钱便宜一半,不如这会儿就把牛先买下来,要是等到春天,这个价可就买不着喽!两个老农都觉得自己的盘算很精明,于是,他俩成交了,买牛者为了养牛,还不得不把草料也都买下。

这场交易实际上是两个老农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

过了一段时间,在春天到来之前,买牛者的牛得了瘟病,他不得不把耕牛宰杀。

卖牛者自认聪明得很,觉得牛卖的是时候,不然,像这样瘟疫一来,全亏了。

村民们也互相传告说,卖牛的真聪明,买牛的可真亏了。

此时买牛者也自认倒霉,他想,我真糊涂,怎么能在冬天买牛。

没过几天,卖牛者家里遭窃,不但钱财、粮食被抢劫一空,比遭瘟病更惨的是,这个老农连命都搭进去了。

好端端的家庭破灭了,孤儿寡妇连生活都成了问题。

村民们说,家里有现钱易遭灾啊!可怜的老农只想到卖牛的好处,他哪里能想到自己也会遭此大祸而一命呜呼!两个老农谁聪明,怎样才算聪明,至今村里还议论纷纷。

(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

(2)两个农夫都是怎么盘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农夫的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庐山云雾江祖凡①古往今来,人们提到庐山,常常把它和云雾连在一起.②清代一位学者,为了探求庐山云雾的奥秘,曾在庐山大天池整整观看云海100天.他对“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的庐山云雾“爱如性命”,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可见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

③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游客乘车登山,一到半山腰,就看到车窗外_____△____(弥漫缠绕)着浓雾。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帷幕______△____(阻挡遮挡)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④庐山雾,对山镇牯岭特别有感情,一年365天,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

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⑤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庐山云海一年四季都可看见,尤其是春秋两季最美。

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岀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

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

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千姿百态。

⑥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原来庐山峰峦林立,峡谷纵横,构成了云雾滋生的天然条件。

而江湖环绕的地理位置,又为庐山提供了生成云雾的充足水汽。

水汽旦碰上空气中的尘埃,就成了小水滴,数不清的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

(1)在第③自然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庐山云雾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