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定义: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设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设计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与其他心理学的研究类似,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应围绕与设计活动相关的人(主体)的心理和行为来进行。

最主要的是设计师(设计主体)和消费者(设计客体)两类。

这是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的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对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部分,及影响设计活动中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

2心理过程,设计活动中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包含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3.个性心理,在设计活动中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包含动力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帮助设计师发展创造行思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审美情趣和设计能力,提升设计师的心理素质。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心理学的历史以及相关学科20世纪40年代战争中人机工程学和心理测量等应用心理学科得到迅速发展,战后转向民用。

消费者心理、行为研究盛行。

优秀的职业设计师反对单纯以样式为核心的设计,想要真正为使用者设计。

学科:工业心理学、人机工程学。

广告心理学:针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

职业设计师的用户心理研究格雷夫斯:《为人民设计》《人体测量》,可用性工程、可用性设计,赫伯特·A. 西蒙有限理性说、设计思维,唐纳德·A. 诺曼《日用产品的设计》、《情感设计》,感性工学态度量表、仪器测量。

格式塔心理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人物:惠特海姆、考夫卡、科勒。

理论:心理场,视知觉一系列法则: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人物:弗洛伊德、荣格。

主要理论:意识与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感觉的定义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了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

感觉的功能1、生存需要,帮助人类适应外界环境;2、获得各种生物意义上快乐体验。

阈限: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

绝对阈限: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

差别阈限: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

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人的眼睛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能对红、绿、蓝三种色光产生基本感觉,其他颜色都是这三种颜色加减混合得到的,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获得白光。

拮抗加工理论所有的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成分,红绿、黄蓝、黑白,也称为互补色,互补色之间具有拮抗作用,当一个成分疲劳或过度刺激,就会增加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

知觉的定义1、知觉是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是认识、选择、组织并解释作用于我们的刺激的过程。

2、知觉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感觉,知觉组织,辨别与识别客体。

知觉的四个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知觉组织一切知觉经验,都必定是某种分门别类的加工过程的最终产品,这种分门别类的工作就是将感觉信息组织到一起使人们能形成连续知觉的过程。

知觉组织的六个规律简洁律、恒常律、图与底、错觉轮廓、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深度知觉知觉的恒常性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两可图形两可图形是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使人们能对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

错觉轮廓:错觉轮廓也被称为主观轮廓,是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深度知觉产生的原因1、主体:人双眼提供的视差和视轴辐合是产生深度知觉的重要生理机制。

2、客体:所观测对象的图形为感知提供了深度线索。

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图像中的元素,增加或减少图像的深度。

深度知觉的线索1、大小: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显得更近;2、质地:组成质地的单元大的比小的显得近,例如建筑效果图中运用地板砖来表现室内空间纵深;3、插入:阻挡其他物体的不透明物体显得更近;4、焦距:细节清晰的物体比模糊的物体显得近;5、饱和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比低饱和度的颜色显得近。

错觉分类:长度错觉、分割错觉、对比错觉、变形错觉。

模板说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各种经验知识的模板(Template),人们识别时将刺激信息的编码“模板”进行比较,刺激与模板存在最佳的匹配时,再认对象就得到了识别。

原型说人们对物体的识别是一种“原型匹配”的过程,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该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

即使某一范畴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外形、大小等方面的一定差异,这些个体仍可与原型相匹配而得到识别人们无法寻觅到合适的原型的时候,一方面会造成识别障碍,另一方面可能寻找最接近的原型,来做出判断。

注意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具体来说,就是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注意的特征:大小、对比刺激的活动、活动刺激静态和动态、颜色刺激明亮和暗淡。

记忆的分类:表象系统(形象记忆)和言语系统(词语逻辑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表象系统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而言语系统是以概念、命题为内容的记忆,这是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

情景记忆接受和贮存关于个人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具象的;个人的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须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包括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

——抽象的,约定俗成可用性设计的八个原则1.按照人的尺度设计。

2.考虑人的极限。

3.形成自然匹配。

4.易视性和及时反馈。

5.容错性。

6.易学性7.简化性。

8.兼容性、灵活性与可调节设计心理尺度:研究并使设计遵循人的尺度人的尺度是指人体各个部分尺寸、比例、活动范围、用力大小等,它是协调人机系统中,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人的尺度通常是基于人体测量的方式获得的,它是一个群体的概念,不同民族、地区、性别、年龄的群体的尺度不同。

它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同一类型群体的人的尺度也存在很大差异。

情绪与情感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情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A中等愉快水平比过高或过低的情绪状态更易于使问题求解工作达到最优效果:类似”耶克斯-道德训曲线”B兴趣和愉快为智力操作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__美的产品更好用,美使人心情愉快,从而提高作业的工作效率C:惧怕和兴趣都在新异刺激作用下发生,但兴趣是刺激新异刺激的动力,惧怕是破坏性最大的情绪,刺激引起个体是兴趣惊奇惧怕以及兴趣和惧怕间的流动程度和倾向,依赖于刺激新异程度的大小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D痛苦情绪因其压抑效应对智力起到干扰延缓的作用E愤怒也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它释放后能起到比痛苦更好的操作效果,然而,如果愤怒不能释放,则和其他负面情绪一样最操作起到负性作用情绪和情感的界定使人们体验适度正面情绪的设计的基本特征归纳为:1.造型整体而较简洁;2.对称、均衡的形体;3.要素、部件明确、一目了然;4.要素排列与分布规律而有秩序,变化富有节奏;5.一致调和的色彩体系;6.一定的熟悉度,即看起来并不完全陌生设计情感设计情感特指与人造物的设计相关的人类情感体验,它包含了一切人与物交互过程中因人工物的设计而带来的情感体验。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首先,设计是实用的艺术,因此,设计的情感体验不像纯艺术作品常常首先是艺术家本人情感表达,设计的情感体验则是与该设计的目的性相关。

第二,设计情感不仅取决于“用”的结果,还与过程密切相关。

第三,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情感。

最后,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由于其复杂的目的性,其可能激发不同类型、层面的情感理解层面的设计情感在这个层面上,设计的物环境符号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人们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人通过对设计物上所富含的信息,内容和意味的理解和体会而产生的情感. 包括1自我形象的表达2对物以及使用方法蕴含意味的领悟和反思3叙事性的解读4象征和符号物品,能传递消费者的身份地位个性爱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情感肌肤设计师并不是专业技术专家,对“小盒子”内部运行情况的了解也是极有限的;但他们又是职业性穿梭“外观前线”的沟通者,设计师的职责要求他们将产品的各种本质属性转换成合适的外壳,使用户在不了解产品内在世界的前提下,依然能控制、喜欢、信任它。

基本情感基本情绪是人们与人生俱来德,包括8-11种,分别为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悲伤、恐惧以及害羞、轻蔑和自罪感,它们具有独立的生理特征,即不同的外显表情、内部体验和生理神经机制和不同的适应功能。

复合情感1、由2-3种基本情绪混合而成,如敌意、焦虑;2、基本情绪与内驱力以及身体感觉混合而成的,如痛觉,灼烧感;3、感情-认知结构与基本情绪的混合,如道德感,理智感等。

快乐的情感设计策略1、感觉愉快:来自感觉上的满足的愉快;2、驱力愉快: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产生的快感,例如饥渴等到缓解等;3、玩笑中的愉快:来自会意和意义的解读,往往是在超出必然逻辑的的变式和类比,能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4、自我满足的愉快:这是最纯粹、最典型的快乐,来自人类通过活动获得成功,增强自信,达到理想和愿望,以及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高层级的需要的满足。

交互快感体验令用户能对物品发生交互,能选择、改变、控制、操作物品及其相应的使用方式,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的愉悦。

这种愉悦感来自人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周围的环境,使其更适合自己的需要。

痛苦产生的原因痛苦作为最普遍、最一般的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包括物理刺激和心理因素。

1、物理刺激能引起生理上的痛苦,例如刺眼的光、灼热以及破坏,反应了机体对环境变迁的不适。

2、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分离:心理上的分离不仅仅包含形式的分离,例如亲人之间的别离,也包含缺乏与他人的交往,对外界的需求无法获得应答时的所感受的孤独和不满。

失败:失误或预期不能达成,不能受到外界的认可。

不公正的待遇。

悲伤的程度:悲伤的程度依次为遗撼、失望、难过、悲痛、哀痛等点的感觉规律1)空间或面上的唯一的点常作为视觉中心;2)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点在一起的时候,视觉上两点之间有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作用,引导人的视线在两点之间往复;3)当两点形状、大小不同时,大点首先吸引人注意,而后视线仍会停留在大点上。

4)形状类似,大小相等的点会做为一个连接的整体被认知(接近律,相似律);5)大小呈规律变化的点规则排列时候给人运动感和空间进深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