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2.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3.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4.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5.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6.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7.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B.C.D.8.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A.2()55m n-B.2()55n m-C.255m n-D.255n m-9.“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10.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1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13.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高温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A.H2B.H2O C.H2O2D.HCl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16.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7.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A.木炭B.红磷C.蜡烛D.硫18.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9.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20.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A B C D实验内容空气中O2量测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检查气密性收集氧气水的作用通过量筒中水体积变化得出O2体积。
防止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降温,便于气密性检查。
排净空气,便于观察满。
A.A B.B C.C D.D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问题:(1)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固体时,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__________(选填“上部”、“中部”或“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图1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请指出该装置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
(3)利用图2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________(选填“A”或“B”)中溶液变红。
(4)图3是过滤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图4是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已知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收集二氧化硫,则应选用图4中的__________(选填“X”、“Y”或“Z”)。
22.下图为实验室气体制备、干燥、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已知:22ΔH CuO Cu H O ++ (1)若用Zn 和H 2SO 4溶液反应制取干燥的氢气,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点燃氢气前,先要检验氢气的_____;以免氢气发生爆炸。
氢气燃烧的方程式是:_____。
②生成氢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若以H 2O 2溶液为原料(以MnO 2为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干燥的氧气。
并用来测定CuO 和Cu 的混合物样品中CuO 的含量,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C 。
①仪器B 的作用是_____;②仪器A 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③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 处大玻璃管质量的增加,来计算样品中CuO 含量。
若反应后大玻璃管中红色的Cu 还没有完全消失,则样品中CuO 含量的测算结果将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23.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____(填字母)。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
2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a 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B装置可用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实验完毕后,通过某操作、再经干燥即可回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则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 、____、烧杯。
(3)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用F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收集时气体应该由_______(填“长”或“短”)管进入瓶中。
(4)D装置与E装置在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 ____________。
用此类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氯酸钾制取氧气C.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5.实验室制下列三种气体A.O2:2KClO32KCl+3O2↑B.CO2:______C.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说明: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1)写出制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下列有Ⅰ、Ⅱ、Ⅲ三种制气装置和Ⅳ、Ⅴ两个收集装置①制取CO2应选取的装置是______,制取氯气应选用的制气装置是______;②用Ⅳ装置收集Cl2时,Cl2应从______口(填导气管接口处的字母)进入瓶中。
(3)A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后,从剩余固体中分离出MnO2的实验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和洗涤。
其中过滤时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用100g 36.5%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混合加热,理论上能制得Cl2的质量为______g,而至到反应停止时,实际收集到的Cl2质量远远小于这个数值,若操作正确,装置不漏气,则可能的原因是(只需答一条合理的原因)______。
26.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或收集装置,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选填序号)。
若某同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反应速率不变②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③生成氧气质量不变④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3)若B装置中固体为二氧化锰,②中加入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可制O2 。
要获得干燥的O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___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4)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常用______,检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用C装置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7.(8分)研究小组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铁的探究活动。
将木炭、氧化铁及试管充分烘干,并将木炭和氧化铁混合均匀、研磨。
取适量上述混合物于试管中,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试管竖直向上,可使加热时的热量尽少散失)。
【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X含有哪些成分,质量分别是多少?【查阅资料】铁的氧化物被还原时,是从高价铁的氧化物逐级还原成低价铁的氧化物,最后还原成金属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