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4.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B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D .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5.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D .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7.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8.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 .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 .Na +、Mg 2+、Cl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 .过氧化氢溶液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B .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C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 .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10.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C.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进行加热D.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25.15C1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B.C.D.12.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202137反应后质量/g15321未知A.物质Y一定是单质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4D.物质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13.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
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1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15.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16.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17.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1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少量固体B.塞紧橡皮塞C.称量固体D.点燃酒精灯20.在一定条件下,12g碳和20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的气体为()A.CO2B.CO C.CO和CO2D.CO2和O2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氢气、点燃氢气,并收集氢气燃烧后的产物。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为了实验安全,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为便于收集氢气燃烧后生成的液珠,可在②处添加_____(填仪器名称);要使制取氢气的反应停止,最简便的操作方法是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和上图提供的信息可知,此实验中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除了水之外还有_____。
(6)已知该实验状态时,氢气的密度为0.09gL,求至少需要多少升氢气燃烧才可以生成4.05g 水。
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2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测定室温下氧气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①组装实验装置。
②_____。
③把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称量试管与高锰酸钾粉末的质量为 m g 。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
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⑦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 n g 。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 a 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步骤的第②步是_____。
(3)写出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选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_____。
(5)该方法能测量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是依据氧气_____的性质。
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 V L ,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室温下氧气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_。
(6)假定其他操作均正确,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3.乙醇(25C H OH )完全燃烧时生成2CO 和2H O 。
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生成CO 。
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 、2CO 和2H O 。
请回答下列问题:I.能验证产物中有H 2O 的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以下相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II.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 中石灰水变浑浊,B 装置的作用是_____,B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I.能验证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或_____;E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F装置不足之处为_____。
IV.若乙醇燃烧时生成11.6g2CO和CO混合物,其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为31.03%,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24.(1)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实验2实验3①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设计实验1、3的目的是研究______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①通过下表进行现象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否燃烧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①(例)√╳√╳乙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②通过以上分析,推出燃烧需要氧气的依据是______。
25.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
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填序号)①要加热②使用催化剂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④原料为纯净物⑤只生成一种气体(3)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则B装置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观察图C装置,该反应处于_____(填“进行”或“停止”)中。
(4)若用B、F组合成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在制取过程中发现反应过于剧烈,可将装置做哪些改动?_____。
(5)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6)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7)拓展与延伸:实验室如何制取氮气呢?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资料:①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镁能够在氮气中燃烧。
利用如图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
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6.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①的仪器名称_____。
(2)写出实验室由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某同学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如果要选择F装置收集,则应该从_____端通入,如何验满?_____。
B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要形成液封,目的是_____,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观察到B中反应太快,不利于气体收集,他可选择下列措施中的_____(填序号)解决该问题。
A将长颈漏斗换成注射器B向装置中加入适量蒸馏水C将锥形瓶换成试管加带孔的塑料片(4)如G图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现象为_____,可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为:_____、_____。
27.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配制几次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