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实验报告册院系名称: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期: 2015年至 2016年第二学期专业班级:地理科学2013级3班姓名:曹燕飞学号: 2013100301指导教师:陈金华老师实验最终成绩:本学期(年)开设实验课程情况一览表实验报告1⑥图像播放结束后,按信号的流向返方向依次关机,最后切断总电源。
连接如图所示:实验报告2实验名称数码摄影实验地点成龙校区实验日期成绩实验目的1.了解数码相机的组成和主要器件。
2.以尼康P5100为例了解数码相机的不同拍摄模式和设置。
3.掌握尼康P5100数码相机的拍摄操作方法。
实验设备Nikon p5100数码相机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1.认识在ppt中使用的插入声音功能时,能直接支持声音文件格式类型。
2.熟悉千千静听软件的基本使用,了解其支持的声音文件格式和类型。
3.借助千千静听的格式转换功能,把不同格式的声音文件转换成能被ppt支持的格式类型。
4.利用WindowsXP自带的录音程序录制旁白。
5.录制网页背景音乐。
6.数字化声音的裁剪和编辑。
实验记录:一:1认识ppt直接支持的声音文件格式。
2运行ppt,新建空白演示文稿,从任务栏窗格选择空白版式。
3执行菜单命令“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打开“插入声音”对话框。
4在“插入声音”对话框,单击“文件类型”右侧下拉按钮,拖动滚动条了解可以被直接支持的声音文件格式。
5认识千千静听软件支持的声音输入、输出文件格式。
i.千千静听软件支持的输入声音文件格式:AAC,AC3,AIFF,AU,CD,CUE,DTS,FLAC,MIDI,MOD,MP3,MP4,Monkey’s Audio等音频格式ii.千千静听软件支持的输出声音文件的格式:Nero HE-AAC, Monkey’s Audio,mp 3,WMA编码器。
6掌握千千静听软件的声音格式转换功能。
iii.运行千千静听软件,把需要转换的声音文件添加到播放列表。
iv.在播放列表中右击需要转换的声音文件,从弹出菜单中选择转换的格式。
v.在“转换格式”对话中,分别制定输出格式类型和目标文件夹,单击“立即转换”,完成转换操作。
如下图:二:1利用WindowsXP自带的录音程序录制旁白。
2录制网页背景音乐。
3数字化声音的裁剪和编辑。
实验方法和步骤利用WindowsXP自带的录音程序录制一段长度为100秒的自我介绍。
网上搜索一段背景音乐,录制背景音乐。
把录制的背景音乐和自我介绍精心剪辑,编辑一段有背景音乐的自我介绍。
连接耳麦和声卡,分别将耳麦的话筒输出插头和耳机输入插头连接到计算机声卡的话筒输入插座和线路输出插座。
启动录音程序,在WindowsXP系统中单击开始——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
如图所示:控制录音电平,双击WindowsXP任务栏声音图标,打开主音量面板。
如图所示:单击选项——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
指定混音器右侧的音频输入设备,完成设置。
试着对话筒说话,同时观看录音机窗口中的波形显示,在录音机面板上下调节滑块控制录音电平,保证录音不失真。
正是录音,点击录音按钮,对麦克风进行自我介绍,直到完成为止,并按下停止按钮。
录入声音后,按下停止按钮,再按播放键,播放刚才的录音,可以检查是否成功,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将录音保存到磁盘上。
二.录制背景音乐从网上下载一段音乐。
仿照上面的做法,调出录音属性控制对话框。
调节好录音电平,按下录制键进行背景音乐的录制,如下图:数字化声音的裁剪与编辑处理数字化声音的软件很多,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其特点的支持WAV格式文件,所有要编辑的声音都要现转换成WAV格式才行。
剪切:用于声音的取舍,可根据实际对声音的长短剪接。
将背景音乐的长度和自我介绍的长度剪切一致。
连接与插入:连接是将两个或者多个数字音频文件结合为一个声音文件,首先打开第一个文件,再在编辑菜单中连接第二个声音,插入点为前一文件的结束点。
音乐合成:启动录音机程序,单击文件——打开命令,在弹出的窗口中,打开已剪切好的背景音乐,在效果菜单中选择降低音量,使其音量比录音小。
;在编辑菜单下选择“与文件混合”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一个已录制的自我介绍声音文件。
此时,自我介绍与背景音乐就已经合成在一起了。
保存新的文件: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存储路径并将文件命名为自己的学号。
再次转换格式:由于WAV格式文件量大,在实际运用中多编辑后再用mp3转换器,转换为mp3格式来使用,使用格式工厂软件,可以完成声音格式的转换输出。
如图:实验报告4实验名称数字图像资源获取与处理实验地点实验日期成绩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图片处理的基本技术。
2.掌握一款数字图形处理软件的基础应用。
3.学会用网络找寻适合的图片。
实验设备光影魔术手,计算机,数字图片实验内容与实验记录数字图片资源的获取:教学中使用的数字图像,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利用现有的数字图像,如购买数字图像库、从网络下载等;二是要自己制作数字图像,如屏幕捕捉、数码照相机拍摄、扫描仪扫描等方法。
网络上的图像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可以通过下载的方法获取,这也是目前教学中使用的图像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实例:使用百度下载图像资源第1步:在“图片搜索框”中输入您要搜索的关键词,例如“风景”,再点击“百度一下”按钮,即可搜索出相关的全部图片。
如下图:第2步:在搜索结果页面中,点击合适的图片,可将图片放大观看,可以点击页面底部的翻页来查看更多搜索结果。
数字图片有许多格式:BMP,GIF,JPG,PNG等数字图像的处理:1.裁剪照片运行光影魔术手,按Ctrl+ O组合键,打开需要裁剪处理的图片。
单击工具栏的“裁剪”按钮,弹出裁剪窗口,如下图:确定裁剪模式,自由裁剪,在图片中选中要裁剪的区域。
单击确定,按住Ctrl+Q组合键,打开另存为对话框,更名保存。
2、旋转图片。
(1)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弹出【旋转】对话框。
其中各个按钮功能。
(2)单击按钮,弹出【自由旋转】窗口。
(3)将鼠标指针置于左边的图片显示区域,在鼠标指针经过的地方将会出现虚线坐标,以帮助用户确定水平和垂直的角度。
(4)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曳鼠标绘制一条旋转辅助线。
此时旋转的角度已经由软件自动计算出来所示标记处。
(5)单击按钮,可预览旋转效果。
(6)如果满足用户需要的旋转效果,单击按钮,完成旋转;如果不满足用户需要的旋转效果,单击按钮,可重新旋转。
(7)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保存修改后的图片。
3.校正曝光不准确的照片1)打开需要进行处理的照片。
2)单击“基本调整”,确定“曝光”栏已经展开。
3)针对曝光不足的照片,选择其中的“数码补光”进行曝光修正,对曝光过度的照片,选择其中的“数码减光”进行曝光修正。
4.校正有色彩偏差的照片1)打开需要进行色彩偏差校正的图片2)确认光影魔术手右侧栏“白平衡”栏已经展开3)根据照片色彩偏差的程度,选择其中的“自动白平衡”或“严重把平衡”或“白平衡一指键”进行校正处理。
4)具体界面如下图:实验报告5实验名称数字视频资源获取与处理实验地点第一实验楼西301实验日期成绩实验认识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掌握不同视频文件格式转换的基本方法。
目的实验多媒体计算机,耳机,Windows7系统,格式化工厂多媒体格式转换软件设备实验内容与实验记录实验内容:1、认识在PPT中使用插入影片的功能时,能直接被支持的声音文件格式类型2、熟悉格式化工厂视屏格式转换软件的使用,把不同格式的视频文件转换成能被PPT支持的格式类型。
实验记录:1.认识ppt直接支持的视频文件格式(1)运行PPT,新建一个空白演示文稿,从任务栏窗口选择空白版式。
(2)执行菜单命令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打开插入影片对话框。
(3)在插入影片对话框中单击文件类型右侧按钮,拖动滚动条了解可以被直接支持的声音文件格式,如图:1.把RMVB、FLV格式的视频文件转换为WMV格式(1)运行格式化工厂多媒体转换软件,(2)选择左侧任务列表的视频→所有转到WMV,弹出如图所示窗口:(3)单击添加文件,把需要的转换的MOV视频文件分别添加至列表。
如图(4)单击选项,可以对输出视频的画面进行裁剪或改变输出时间范围。
如图:(5)单击输出配置可以对视频进行编码参数进行变更以满足应用的需要。
如图:(6)完成后点击确定,在主页面上点击开始,对视频进行转换。
如图所示。
完成后文件将会出现在相应磁盘。
实验报告6实验电子教案的编写名称实验第一实验楼实验日期成绩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2.掌握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基本特征。
3.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图片分析等方式,初步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及特点,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及各圈层的特点。
2.通过观察动画演示和动手绘制圈层图,加深对地球圈层结构特点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强烈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软流层的位置及岩石圈的范围。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地球仪、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以上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颗非常普通而又特殊的星球,特殊之处在于地球在漫长的形成演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那么构成这种适合地球人类生存环境的地球内部和外部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获得问题的答案。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推进新课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什么叫地震波?地震波一般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师:回答得很好。
出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并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呢?生:合作小组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
师:结合各小组回答情况精讲总结:(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