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二中成药总结记忆精华

药二中成药总结记忆精华


解表胜湿
荆防颗粒 午时茶颗粒 藿香正气水
孕妇慎用
1广藿香油2苍术
解表祛暑
孕妇及风热感冒慎用。忌服滋补性中药 姜厚朴生半夏陈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不得驾驶或高空作业。对乙醇过敏者 皮茯苓大腹皮3紫 或肠胃感冒 苏叶油白芷4甘草 禁用。
浸膏
解表祛暑 保济丸 扶正解表 参苏丸 解表,祛湿,和中 暑湿感冒,发热头痛,可用以晕 孕妇禁用 车晕船
礞石滚痰丸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复方鲜竹沥液 化痰息风 化痰散结 半夏天麻丸 消瘿丸
逐痰降火 清肺化痰 清热化痰,止咳
痰火扰心之癫狂惊悸或喘咳痰稠 孕妇禁服 、大便秘结(顽痰老痰) 痰热阻肺 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孕妇、风寒咳嗽、痰湿阻肺者慎用 孕妇,寒嗽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孕妇禁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头痛、 眩晕慎用。平素大便干结者慎用。
发表化饮 平喘
小青龙胶囊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
桂龙咳喘宁胶囊 止咳化痰,降气平喘 清热平喘 止咳定喘口服 降气定喘丸 化痰平喘 蠲哮片 补肺平喘 人参保肺丸 苏子降气丸 七味都气丸 纳气平喘 固本咳喘片 蛤蚧定喘丸
外感风寒,痰湿内阻之咳嗽;支 孕妇、外感风寒者慎用 气管炎 孕妇、阴虚久咳者慎用。含麻黄,青光 眼,高雪岩、心脏病慎用。 孕妇禁用。虚喘、年老体弱者慎用。含 麻黄,青光眼,高雪岩、心脏病慎用。
孕妇、风热或痰热咳嗽、阴虚干咳慎用 。含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风热燥热、阴虚干咳慎用 孕妇、风寒咳嗽、脾胃虚弱者慎用
清肺止咳
急支糖浆 强力枇杷露 川贝止咳露 养阴清肺膏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外感风热之咳嗽及支气管炎 清热化痰,敛肺止咳 止嗽祛痰
含麻黄运动员、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慎用 。孕妇及寒证者慎用
1苏合香麝香冰片 安息香2沉香木香 香附制乳香丁香 荜茇3白术诃子肉 朱砂水牛家浓缩 粉 1黄芪2炒白术3防 风 1益智仁2乌药3山 药 1沙苑子2芡实链 子3莲须龙骨牡蛎 1补骨脂2肉豆蔻2 制吴茱萸醋五味 子4大枣生姜
凉开剂
紫雪散 局方至宝散
万氏牛黄清心丸 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 清开灵口服液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內盛
上盛下虚,气逆痰壅之咳嗽喘息 阴虚,舌红无苔者忌用。外感痰热咳喘 1炒苏子2姜半夏 厚朴前胡陈皮3沉 胸膈满闷 及孕妇慎用。 香当归4甘草 外感咳嗽忌用 外感咳嗽慎用。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发 作期慎用。
补肾纳气,涩精止遗 肾不纳气之喘促 益气固表,健脾补肾 脾虚痰盛,肾气不固之咳嗽 滋阴清肺,止咳平喘
肝胆火旺之心烦不宁,头晕目 眩,便秘 胃肠积滞之便秘 肠热津亏之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孕妇及虚寒性便秘慎用
1火麻仁2大黄炒 白芍苦杏仁3炒枳 实姜厚朴
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高热后,阴津亏损之便秘 邪热导滞,润肠通便 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 性腹胀便秘 中老年人,病后产后等虚性便秘 孕妇及湿热积滞致大便燥结者慎用 及习惯性便秘
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肺胃火盛之口舌生疮等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胃肠积热之头痛眩晕等
清热泻火
新雪颗粒 芩连丸 导赤丸 板蓝根颗粒
清热解毒,芳香开窍
外感热病,热毒壅盛之高热,烦 躁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脏腑蕴热,疮疖肿痛等 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火热内盛之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 热毒壅盛之;流感上呼吸道感染 清热解毒口服液 清热解毒 者 热毒淤血壅滞之胃癌等等消化道 抗癌平丸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肿瘤 解毒消癥 西黄丸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热毒壅结之痈疽疔毒,瘰疬癌肿 1.6温里剂 理中丸 小建中颗粒 温里散寒 香砂养胃丸 附子理中丸 香砂平胃丸 回阳救逆 四逆汤 温中散寒,健胃 脾胃虚寒 湿热中阻之胃痛、呕吐、泄泻者忌用
葛根芩连丸 解表清里 双清口服药
1葛根2黄芩黄连 34炙甘草
解表攻里
防风通圣丸
1麻黄荆芥穗防风 薄荷2大黄滑石栀 子芒硝石膏黄芩 连翘桔梗3当归白 芍炒白术4甘草
1.4 通便宁 寒下剂
泻下剂
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肠胃湿热积滞之便秘
寒下剂
当归龙荟丸 九制大黄丸 麻仁胶囊 增液口服液
泻火通便 泻下导滞 润肠通便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 阴虚内热者慎用。不宜与感冒药同时使用 补脾胃,益肺气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 倦乏力 阴虚内热胃痛及湿热痞满泄泻 者慎用。
1党参2炒白术茯 苓3大枣生姜4炙 甘草 1炙黄芪2党参炒 白术炙甘草3陈皮 当归大枣生姜4柴 胡升麻
肺肾两虚,阴虚肺热之虚劳咳嗽 孕妇及咳嗽新发者慎用。含麻黄,高血 等。 压心脏病、青光眼慎用 1.9 开窍剂
牛黄安宫片
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 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 症见上述症候者。 清热开窍,止痉安神 热入心包,热动肝风症 清热解毒,开窍镇惊 热病属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
通泽泻当归地黄 柴胡4炙甘草
龙胆泻肝丸 黄连上清片 一清颗粒 黛蛤散 牛黄上清丸 清热泻火 清胃黄连丸 牛黄解毒胶囊 牛黄至宝丸
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风热上攻,肺胃热盛 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 火毒血热之吐血,咯血 血止血 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肝火犯肺之头晕耳鸣,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热毒内盛、风火上攻之头痛眩晕 等 火热内盛之咽喉肿痛
辛凉解表
桑菊感冒片 双黄连口服液 羚羊感冒片 连花清瘟胶囊 九位羌活丸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 清热解表 清瘟解毒,宣肺泻热 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发热恶风 流行性感冒属热毒滞肺证,舌偏 红 风热感冒或湿热证慎用
1羌活2防风苍术3 细辛川芎白芷黄 芩地黄4甘草
疏风解表,祛寒除湿 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 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表寒里热,身热口渴;支气管炎 降气定喘,祛痰止咳 痰浊阻肺之咳嗽痰多气逆喘促 泻肺除壅,涤痰祛瘀,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利气平喘 益气补肺,止嗽定喘 降气化痰,温肾纳气 肺气亏虚,肺失宣降之虚劳久 咳,气短喘促
外干活时热咳嗽、高血压和心脏病者慎 用。寒罂粟壳和麻黄,不宜久服和过量
1金礞石2黄芩熟 大黄3沉香 1胆南星
健脾祛湿,化痰息风 脾虚湿盛,风痰上扰 散结消瘿
痰火郁结之瘿瘤初期;单纯性甲 孕妇慎用 状腺肿 1.8止咳平喘剂
散寒止咳
通宣理肺丸 杏苏止咳颗粒 清肺抑火丸 蛇胆川贝散 橘红丸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宣肺散寒,止咳祛痰 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痰热阻肺之咳嗽,大便干燥等 清肺、止咳、祛痰。 肺热咳嗽、痰多 清肺,化痰,止咳 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 闷口干
祛暑和中 清暑益气
六合定中丸 十滴水 清暑益气丸
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中暑受热,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姜汤或开水送服 湿热蕴结之泄泻腹痛、便黄而黏 解肌透表,清热解毒, 脾胃虚寒腹泻,慢性虚寒性痢疾慎用不 。及风热感冒之发热恶风、头痛 利湿止泻 可过量,久用。 身痛。 风温肺热,卫气同病及急性支气 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孕妇及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者慎用。 管炎 解透表里,清热解毒 外寒内热,表里俱实 孕妇及虚寒证慎用
第一张 药名 桂枝合剂 表实感冒颗粒 辛温解表 感冒清颗粒 功能 主治
内科常用药 注意事项
1.1解表剂
备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感冒风寒表虚证,发热汗出恶风
多饮热开水或热粥,覆被保暖,微汗为 1桂枝2白芍3生姜 大枣4甘草 度 与环孢素A同用,可能引起其血药浓度 升高。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感冒风寒表实证,发热轻,无汗 含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风寒感冒,发热,咽干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 体虚风寒感冒 祛痰止咳。 1.2祛暑剂
祛暑除湿
六一散 甘露消毒丸 紫金锭
清暑利湿
暑湿证,小便少黄;外用治痱子 ,孕妇禁用。湿热内阻慎用
1滑石粉2甘草
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暑湿蕴结所致的暑湿
祛暑辟秽
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 含雄黄,朱砂等峻列有毒,不宜过量、 避瘟解毒,消肿止痛 疾泄泻小儿痰厥;外用疔疮疖肿 久用,孕妇禁用,气血虚软及肝肾功能 。 全慎用 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健胃,祛暑。 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 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中暑,肠胃不适 1.3表里双解剂 孕妇禁用,驾驶员及高空作业慎用。
润肺止咳
二母宁嗽丸
1知母川贝母2石 膏黄芩炒栀子蜜 桑白皮炒瓜蒌子3 陈皮茯苓蒸五味 子炒枳实4炙甘草
润肺止咳 蜜炼川贝枇杷膏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肺燥咳嗽痰黄而黏 黄,高血压、青光眼慎用。
1知母川贝母2石 膏黄芩炒栀子蜜 桑白皮炒瓜蒌子3 陈皮茯苓蒸五味 子炒枳实4炙甘草 1麻黄桂枝2细辛 干姜3五味子白芍 法半夏4炙甘草
正财柴胡饮颗粒 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流感初期 银翘解毒丸 风热感冒,咳嗽,口干,咽喉疼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芦根汤或温开水服用,孕妇慎用 痛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热感冒初期,咳嗽,口干,咽 喉疼痛
1金银花连翘2薄 荷炒牛蒡子荆芥 淡豆豉34淡竹叶 桔梗甘草 1桑叶菊花2薄荷 素油苦杏仁桔梗3 连翘芦根4甘草
表虚不固之自汗, 肾虚所致之小便频数,夜间遗尿 肾虚不顾之遗精滑泄
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肾阳不足之泄泻 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脾肾阳虚之泄泻 1.11 补虚剂
四君子丸 补中益气丸 参苓白术散 补气剂 六君子丸 香砂六君子 启脾丸 薯蓣丸 桂附地黄丸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阴虚或实热证慎用。
1炮姜2党参3土炒 白术4炙甘草 1饴糖2桂枝白芍3 生姜大枣4炙甘草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脾胃虚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阴虚内热胃痛者忌用 温中和胃 温中健脾 止痛 胃阳不足,湿阻气滞之胃痛、痞 胃阴不足或湿热中阻者忌用 满 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泄 含附子有毒,不宜过量及久服,孕妇慎 泻,手足不温 用。湿热泄泻者慎用 湿浊中阻、脾胃不和 脾胃阴虚者忌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