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规定

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规定

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

第三条形势与政策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政治课教研室、各系及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

第四条课程教学目标:形势与政策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条课程教学时间:每届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时间为两学年,每学期为四课时,一般安排在学期中。

第二章教学内容
第六条教学内容由学院思想政治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教师教学以《时事报告干部版》和《时事VCD》作为教学参考资料,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开展具体教学。

第七条建立与《形势与政策》课相衔接的形势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地方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校级领导做形势与政策报告。

第八条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展示和学生互动平台,把课程中的
实践环节取得的效果展示在该平台,同时开展学生互动评价。

把社会实践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第二课堂,全面实施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了解国情民情,增强与工农大众的感情。

第三章教学组织与教师
第九条学院思想政治课领导小组为《形势与政策》课的领导机构,统筹部署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与规划,明确课程目标任务。

第十条以政治课教研室为中心组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团队,负责课程的建设、规划、授课和教学研究。

第十一条思想政治课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评委和学生代表,以试讲的形式,公开选拔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实行聘用制,二年一聘,竞争上岗。

第十二条申报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我校举办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专业基础扎实,政治理论素养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第十三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成绩管理、考试组织以及教学质量检查,分别由政治课教研室、各系及教务处具体负责,各部门要紧密协作,认真扎实地做好各自工作。

第四章教学管理
第十四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在每学期开课前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当前形势,每学期选定二个专题。

有关教师就所属专题进行研究,制定教案。

第十五条任课教师应严格教学过程,加强学生课堂出勤、课堂纪律的考核与管理。

第十六条教研室每学期组织任课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教学技巧,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第十七条实行听课督导制度,教研室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抽查教师上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进行整改。

发生教学事故按学校
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形势与政策》教学学时按照学校教学计划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参考条件。

第十九条政治课教研室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讲课比赛、示范观摩活动,组织以任课教师参加全校讲课比赛,提高任课教师授课质量。

第二十条学院每年举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研总结表彰会,对教学和科研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第五章
第二十一条形势与政策课程按百分制实行学年考核。

第二十二条每学年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撰写论文、参与课堂讨论、出勤等情况综合评定成绩,论文50%,课堂讨论20%,出勤20%,课堂纪律10%。

第二十三条每学年学生成绩经学院课程负责人审定后,报送各系办公室备案。

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自2011年3月起开始施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2011年2月27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