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剧概论》-教学大纲

《戏剧概论》-教学大纲

《戏剧概论》-教学大纲《戏剧概论》教学大纲【说明】3 / 11戏剧是影视剧产生的母体,对戏剧基本理论与知识的深入了解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影视剧的认识。

《戏剧概论》这门课主要是以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介绍中、西戏剧发展的简单历史为讲述的主要内容。

以学习准确把握历史、理论、现实三个纬度的互动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

结合实际与自己的体会向学生讲授。

在讲解戏剧基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以话剧——戏剧“一元”结构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现、当代戏剧的生存状态,并用这种眼光组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国戏剧的准确含义,加深学生对民族戏剧的了解与热爱。

【本文】第一章什么是戏剧教学目的:通过对戏剧发生和起源的研究分析,明确戏剧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探讨戏剧的本质和特征,认识戏剧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扩大、优化我们的生活空间,丰富诗话我们的生活内容)内容要点:1、有表演、有观看,给人娱乐,有所寄托,就有戏剧的产生,就是戏剧的源头。

2、从言说方式,艺术构成方式,艺术运做流程,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认识戏剧的本质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理论讲解与具体实例相接合手法组织教学。

授课时数:4作业:1、戏剧发生和起源的人性依据和社会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说戏剧是综合性艺术?其五大要素是什么?第二章戏剧艺术的分类《戏剧概论》-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明确戏剧分类的意义与方法,其中中国戏曲是戏剧这一大范畴中的一员。

了解不同戏剧种类的分类依据。

内容要点:1、戏剧分类研究对每种戏剧艺术形式根本特征和戏剧演变历史轨迹的意义。

2、戏剧分类的不同标准及其之下产生的不同戏剧种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为主授课时数:6作业与思考:1、为什么要对戏剧进行分类?2、戏剧分类的方法有那些?3、昆曲《牡丹亭》属于哪一类戏剧?第三章悲剧、喜剧和正剧教学目的:通过对三大戏剧体裁的由来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认识悲剧、喜剧和正剧的化分标准,了解它们的不同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类型的戏剧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充分理解其中的内涵。

内容要点:1、悲剧、喜剧的发展趋势,以及正剧的诞生2、悲剧精神、喜剧精神的内涵。

3、悲喜剧的概念及本质。

4、正剧的明确内涵,正剧不是悲喜剧,更不是悲剧与喜剧的简单相加。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理论分析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5 / 11授课时数:10作业与思考:1、悲剧、喜剧、正剧的基本特征2、正剧和悲喜剧是悲剧加喜剧的结果吗?第四章剧本与戏剧文学教学目的:阐释戏剧的文学生命及作为一种特殊文学类型的存在方式。

内容要点:1、戏剧文学是第三种类型的文学,其写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戏剧的情节与结构设置安排。

3、戏剧的人物塑造和语言组成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解与具体实例相结合。

授课时数:6作业与思考:什么是戏剧的文学性?第五章演员与表演艺术教学目的:明确演员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介绍塑造角色的方法,从中了解演员与角色的关系以及话剧与中国戏曲演员塑造角色的不同。

内容要点:1、从表演角度说,话剧求真,戏曲求美。

2、不同的追求影响了演员塑造人物的方法,话剧演员从生活出发,摹仿生《戏剧概论》-教学大纲活。

戏曲演员摹仿程式。

3、戏剧表演中的表现派与体验派对塑造角色方法的不同理解。

4、中国戏曲的程式与角色创造。

授课时数:6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理论讲解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作业与思考:1、近代剧表演中,表现和体验为何无法截然分开?2、为什么说戏曲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是由抽象到具体?第六章导演与导演艺术教学目的:认识导演在戏剧舞台实现过程的二度创作及其具体创作方法,充分认识导演的作用。

内容要点:1、导演二度创作当中的限制与自由。

2、导演艺术构思的全过程。

3、导演艺术在舞台上的具体展现方式即戏剧风格与演出节奏的形成。

教学手段与方法:理论讲解为主,配以多媒体影像资料,理解演出节奏和戏剧风格。

授课时数:6作业与思考:导演构思与剧作家的构思有何联系与区别?7 / 11第七章舞台美术教学目的:明确舞台美术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在戏剧舞台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内容要点:1、舞台样式的演变促进了舞台美术的发展。

2、舞台美术的具体内容。

a.景物造型的结构与功能。

b.灯光与音响效果的作用。

c.话剧与戏曲在人物造型上的本质区别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解配以戏剧资料欣赏。

授课时数:4作业与思考:1、为什么说戏剧环境是实在和虚构的统一体?2、话剧化妆和戏曲化妆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第八章剧场与观众教学目的:从剧场结构与观、演关系中理解剧场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明确戏剧欣赏是一种“集体体验”和观、演的双向交流。

内容要点:1、剧场结构演变与观、演关系的变化,促使了观众的形成。

2、剧场是观众精神共享、直接参预戏剧的基础,使看戏成为一种“集体体验”。

3、从西方剧场的公民精神体现和中国构栏瓦舍的消闲娱乐,认识剧场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理论讲解配以图片资料,加强理解。

《戏剧概论》-教学大纲授课时数:4作业与思考:消闲观念对中国戏剧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第九章戏剧风格与流派教学目的:明确戏剧风格与流派的基本内容和形成的原因以及价值观念和审美方式对它们的影响。

内容要点:1、戏剧风格是多重因素的融合,其载体和表现形式具有多样统一的特点。

2、价值观念、审美方式是戏剧风格流派形成的基础。

3、中国古典戏曲流派不发达的原因。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理论讲解与具体作家作品实例相结合,配合部分戏剧表演影牒资料加深理解。

授课时数:10作业与思考:1、戏剧风格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2、中国古代戏曲流派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十章中国戏剧——从古典到现代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典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以及在价值转变过程中中国戏剧表现形态的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戏剧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历程。

内容要点:1、中国古典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

9 / 112、戏剧价值观念的转变导致其形态的变化。

3、中国戏剧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的三个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理论讲解和具体实例相结合。

授课时数:6作业与思考:1、中国戏曲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中国现代戏剧在哪些方面受了西方的影响?第十一章西方戏剧——从古典到现代教学目的:了解西方戏剧发展的全过程,明确每一个阶段的艺术主张和风格特点,从而理解其走向现代的总体发展趋势。

内容要点:1、从古希腊戏剧到文艺复兴的戏剧的发展历史。

2、西方戏剧走向现代化的三个阶段。

如何理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不同时期戏剧作品思想内容、创作风格的比较进行讲解。

授课时数:6作业与思考:1、启蒙主义戏剧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为什么说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戏剧都具有“现代性”?第十二章戏剧与影视教学目的:《戏剧概论》-教学大纲说明戏剧是影视剧产生的母体,和它在影视剧产生过程中的基础地位。

明确影视剧的兴起虽然给戏剧艺术带来了一定冲击,但同时又促进了戏剧的发展与创造。

内容要点:1、戏剧对电影的帮助,以及两者的斗争与分流。

2、影视剧是戏剧艺术在科技方面的延伸与发展。

3、影视对戏剧的冲击与促进。

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影视剧作品与戏剧作品的比较说明两者的共同之处和本质区别。

授课时数:4作业与思考:1、为什么说戏剧不会死亡?2、电影对戏剧有那些促进作用?【参考书目】1、[日]河竹登志夫《戏剧概论》1983中国戏剧出版社(沪)2、[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三卷下)1981商务印书馆3、[波兰]格格托夫斯基《迈向质朴戏剧》1984中国戏剧出版社。

4、[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诗学》1996商务印书馆。

5、谭霈生《论戏剧性》1981北京大学出版社。

6、朱光潜《悲剧心理学》1983人民文学出版社。

7、[清]李渔《闲情偶记词曲部·结构第一》1959中国戏剧出版8、张庚《戏曲艺术论》1980中国戏剧出版社。

9、郑君里《角色的诞生》1981中国电影出版社。

10、[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1984上海译文出11、《焦菊隐戏剧论文集》1974上海文艺出版社。

12、黄在敏《戏曲导演概论》1994文艺艺术出版社。

13、龚和德《舞台美术研究》1987中国戏剧出版社。

14、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1997中州古籍出版社15、李道增《西方戏剧·剧场史》1999清华大学出版社。

16、余秋雨《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四川人民出版社。

17、[德]莱辛《汉堡剧评》1981上海译文出版社。

11 / 1118、张庚、郭汉城《中国戏剧通史》1992中国戏剧出版社。

19、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989中国戏剧出版社。

20、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