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服务方案1、项目概况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划拨、征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型工作,最终形成勘测定界报告,为风机基础和升压站及其道路的建设用地报批提供技术支持。

报告的内容反映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等。

本项目为风电场项目,按照自治区建设用地报批现行的规定,项目开工建设前应取得建设用地手续。

本项目建设用地报批范围有风电机组用地、生产区、生活区和永久性道路。

建设用地总面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面积,也不得超过预审面积。

建设用地范围不得占用耕地。

项目概况主要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

2、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需要收集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的内容有项目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和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

项目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和风雨季节等。

自接到甲方委托书后,查阅项目区前期已经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规划用地范围图,征地资料等。

参考项目区所在地的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主要技术依据(1)《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4)《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216-20084、主要技术指标(1)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m。

(3)比例尺:调查基本比例尺为1:2000。

(4)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方式,其中央经线为105°或108°,经差为3°。

(5)数据精度: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的较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

(6)分幅与编号:成果图件如果图幅较大则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50cm*50cm),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平面直角坐标公里数编制,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横线链接。

如果图幅较小尽量采用标准A4和A3图纸。

(7)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面积单位采用平方米(m2)和公顷(hm2),平方米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公顷小数点后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5、作业计划与进度要求(1)投入的人员及设备项目下发后公司内部成立项目组,任命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总把关协调以及沟通;抽调测绘技术负责1名,测绘成员2名,负责项目外业测量与调查工作;抽调质检员1名,负责项目质量监督与检查工作。

按照项目规模投入的设备主要有GPS测量系统2套,包括GPS接收机和手薄,以及配套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相机、对讲机、车辆等。

(2)实施技术路线图(3)工作内容及流程1、资料收集并编制技术设计书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

搜集设计单位拟定坐标(设计坐标)、用地范围图、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确定工程量,然后进行人员安排,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在上述收集到的额资料和踏勘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设计书的编制。

2、控制测量控制测量采用CORS系统直接对甲方提供的在初期地形测绘阶段以及施工阶段所布设的控制点进行图根点测量,选取部分控制点点作为图根点。

直接使用宁夏CORS站测量2000国家大地坐标。

然后利用上面求得的转换参数,对已有的控制点进行RTK图根点测量。

因此次勘测定界测量对于高程无要求,所以不对图根点高程进行测量。

RTK图根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

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

RTK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各次测量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

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成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其成果。

3、地籍地形要素测绘地籍地形要素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方式,采用的测量工具为GPS 接收机。

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

地籍图的基本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界址线依附的地形要素应表示,不可省略。

主要地形要素包括居民地、道路、水系、地理名称等,也可根据需要表示地貌,如等高线、悬崖、斜坡等。

采用RTK地形测量方式进行测量,RTK卫星的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测量过程中尽量使窗口状态处于良好。

利用已收集的图件、设计边桩坐标、控制点资料等制作工作底图。

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权属接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

将其转绘于工作底图上,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调查核实。

4、界址点测量界址点测量采用解析法,解析法采用GPS接收机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的界址点间距的方法,界址点精度应符合下表:为检核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标放样埋设后,须用解析法进行界址点测量。

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

两相邻界址点间,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应控制在±10cm范围内。

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应控制在±10cm范围内。

5、面积计算和汇总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内容包括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项目用地面积、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用地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可用界线坐标或图解坐标计算面积。

量算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基础上,分别以县、乡镇、村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面积汇总,项目用地若占用基本农田,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内的土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外的土地分别统计汇总。

坐标法计算面积需采用下列公式独立计算两次进行检核:图解法量算面积需进行两次,较差在限差之内时,两次面积量算的较差应满足下式:利用勘测定界用地总面积控制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和,当其相对误差小于1/200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

6、勘测作图勘测定界图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勘测定界图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

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地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基本农田界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等。

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勘测定界图上项目用地边界线可根据用地范围的大小用0.3mm红色实线表示,界址点用直径为1mm的圆圈表示;基本农田界线使用绿色绘制,并标明基本农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范围线使用黄色绘制;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用直径0.3mm、点间距1.5mm的点线表示。

勘测定界图上用地范围内每个权属单位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和面积;每个地块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地块编号、土地利用类型号和面积。

勘测定界图图式按照《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对以上两个规程未做规定的图式,应按照国家颁布的现行比例尺图式执行。

勘测定界图的平面位置精度,界址点或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平面点的间距中误差,在图上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项目用地范围涉及多幅图纸,应编绘图幅结合表。

将用地范围展会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勘测定界图用地范围图,大型项目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在进行面积量算的时候同时编制勘测定界图,为保证工作进度,安排可熟练进行内业做图的项目组成员。

7、勘测定界报告编制勘测定界报告应有以下内容:a)勘测定界的目的和依据,包括项目立项批复、技术依据等。

b)施测单位及日期, 包括勘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内业完成时间。

c)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情况,包括权属、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的依据、方法,基本农田界线的转绘等。

d)勘测定界外业测量情况,包括测量仪器的选择、坐标系统的选择、首级控制选择、控制网布设情况以及埋设界标个数等情况。

e)勘测定界面积量算与汇总情况:面积量算的方法、实测用地总面积、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等。

f)相关情况说明,包括工作底图的选择、勘测定界图编绘(测量)方法、对成果资料的说明以及自检情况等。

g)勘测定界表(勘测定界表按照下表格式制作)勘测定界表h)土地分类面积表(土地分类面积表按照下表格式制作)土地分类面积表本表要求填写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面积。

i)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和界址点号表(表格样式按照下表制作)13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界址点号表图号:j)用地地理位置图绘制用地地理位置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 用地地理位置图可以在小比例的地形图或城市旅游交通图等上进行绘制。

(2) 用地地理位置图要求点位间距、图形应大致近似,方向不能偏扭太大。

(3) 用地地理位置图须绘制出用地范围四周主要成系统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房屋、公路、铁路、河流、围墙走向等。

(4) 用地地理位置图须注记四邻单位名称、村镇名称等。

8、工作进度计划项目开始前,按照合同的总工期要求,提出项目总进度计划,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能否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并有所提前等方面。

在项目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下,逐周编制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

制定周密详细的工作进度计划,抓住关键工序,对影响到总工期的工序和作业给予人力和物力的充分保证,确保总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