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05-22 10:17:03)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管理规定(暂行)总则为实现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遵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成都市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成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中心城及外围区县(新都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温江区、郫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市域其它地区可参照执行。

本规定所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指以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各种专业及专项规划为依据,对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工程管线和配套设施以及空间环境等作出的控制要求和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任务:(1)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和执法管理提供依据。

(2)确定建设地区的发展标准、土地控制指标及有关配套设施要求,充分保障公共利益。

(3)深化和落实上层次城市规划的内容。

(4)作为下层次详细规划和设计编制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除应遵守本技术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本技术管理规定的最终解释权属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控规编制的形式及任务控规的形式划分控规编制划分为控规大纲图则和控规详细图则两种形式。

控规大纲图则的主要任务根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相关专业、专项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意图,确定建设用地的功能布局结构、强度分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要求,主次干道的定位、定线,市政主次干管的定位、定线以及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控规详细图则的编制和控规公布(公示)提供依据。

控规详细图则的主要任务根据控规大纲图则,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大纲图则内容,详细规定建设地块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管理要求,确定城市各级道路及市政设施的控制和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及土地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建筑设计。

大纲图则的内容、深度及成果要求大纲图则的内容及深度依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相关专业、专项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

确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对用地进行大、中、小类相结合的划分,并规定兼容性质,对土地使用强度进行分区(含高度、密度、容积率)。

对城市主要公益性(半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项目进行定项和定量控制。

确定城市20m及以上主次干道的红线宽度、控制点坐标等,确定公交场站、公共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界线等。

对城市市政主次干管的走向和有关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定项、定位和定量控制,明确主次干管通道的地下、地面和上空的控制要求。

大纲图则的成果要求大纲图则的成果包括规划图则(含文本条文)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现状及规划分析图)两部分。

大纲图则在有效的地形图上表示土地使用性质、标准单元编码及其它控制内容,并以插图方式表示所在的区域位置,以插表方式表示主要的规划控制指标。

大纲图则包括土地利用控制规划图、道路及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3.2.1.1 土地利用控制规划图(1)图纸信息图纸主要表达以下内容:1)区域位置应表示本编制区所在的区域位置,图中应明确表示城市道路网络的街接关系。

2)土地使用性质a、标识出主次干道以上规划道路红线、走向等信息(20m以下、7m以上已形成的现状道路表示成实线,未形成的规划道路表示成虚线),标识出城市广场、公交枢纽、公共停车场库等交通设施的位置、范围等信息。

b、标识出居住用地的位置、范围等信息。

居住用地中已实施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菜市场等)用地标识出用地界线、项目符号,用地划分至小类;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只标识出项目符号,在插表中规定其用地规模。

居住用地中的现状小区绿地标识出用地界线、项目符号,用地划分至小类;规划小区绿地只标识出项目符号,在插表中规定其用地规模。

居住用地中已形成的20m以下、7m以上道路红线标示为实线,未形成的20m以下、7m以上道路红线标示为虚线。

c、标识出公共设施用地的位置、范围等信息。

现状已有的公益性(半公益性)公共设施(包括政府主导实施的医院、体育场馆、图书馆、文化中心和中高等院校等)标识出用地界线、项目符号,用地划分至中类;规划的公益性(半公益性)公共设施标识出项目符号,在插表中规定其用地规模。

现状已有的非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划分至中类,规划的非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划分至大类。

d、标识出工业用地(大类)的位置、范围等信息。

e、标识出仓储用地(大类)的位置、范围等信息。

f、标识出对外交通用地的位置、范围等信息,标示出铁路站场、公路枢纽的用地界线、项目符号,用地划分至小类。

g、标识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位置、范围等信息。

标识出单独占地的水厂、110kV及以上变电站、配气站、公交首末站、污水处理厂、调压站、消防站、现状加油站等用地的位置、范围、地块界线和项目符号,用地划分至小类。

规划加油站以符号表示。

市政管线走廊用地表示为防护绿地。

h、标识出绿地的位置、范围等信息。

绿地包括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用地划分至中类。

i、标识出特殊用地的位置,具体规划信息不予表示。

j、标识出水域和其它用地(如河渠)的位置、范围等信息。

3)标准单元(标准片区和标准街坊)编码根据规划管理的需要,在编制区内划分标准单元(标准片区和标准街坊)。

4)其他要素包括图例、比例尺(1:5000——1:8000)、风玫瑰及地形图等,应在图则中表示。

(2)文字信息凡图纸信息已表达清楚的,不再用文字信息表达。

a、总则说明解释权归属、历次修订情况、原有经认可的用地性质合法性申明、本规划可按法定程序调整及其它事项。

b、功能定位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功能定位,规定规划区范围内主要建设原则。

c、布局结构有关规定,土地利用强度和密度分区有关规定。

d、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有关规定。

e、其它规定性内容。

(3)图表信息a、规划用地统计表(用地至少划分至大类)b、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含小区绿地)控制规模表。

3.2.1.2 道路及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1)图纸信息a 标明规划20m及以上主次干道的控制技术参数(如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绿化控制线、道路交叉点坐标等),已形成的20m以下、7m以上道路红线标示为实线,未形成的20m以下、7m以上道路红线标示为虚线。

b标明市政主次干管的平面位置及走向,明确市政通道地下、地面或上空的控制空间。

c 标明对外交通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如城市广场、公交首末站、停车场库、公交枢纽等)、市政公用设施(如变电站、配气站、消防站、邮政及电信设施等)的位置及用地范围。

(2)文字信息a 规划交通组织有关规定。

b 规划市政公用设施及其主次干管有关规定。

c 图中尺寸标注单位说明、图中规划采用坐标系说明。

d 其它规定性内容。

(3)规划主次干道一览表。

附件(规划说明书及相关现状、规划分析图、基础资料汇编)3.2.2.1大纲图则说明书控规大纲图则说明书是大纲图则及条文的技术支撑,其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大纲图则及条文等。

规划说明书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前言说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背景及主要过程,包括规划的委托、编制和审批过程等。

(2)规划依据与原则说明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包括已审批的上层次规划及专业、专项规划,适用的法规、规范和其他依据,本编制区控规编制所遵循的主要原则等。

(3)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简述本编制区自然、历史和现状特点,对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规划的基本思路。

(4)规划目标与用地布局根据上层次规划的要求,结合本编制区的发展预测,确定本编制区的主要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与建设目标。

根据所确定的规划目标,对本编制区的人口发展规模、各类用途的规划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等进行预测、分区。

(5)公共设施规划确定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性(半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用地规模和大致位置。

确定非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区配套设施的项目和规模。

(6)道路交通规划分析与评价交通现状问题以及发展需求;论述总体交通对策;阐述主要道路规划的基本构思;确定本编制区内外交通组织的基本规定;论述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静态交通组织情况以及广场布局的规划原则。

分析与评价现状问题以及发展需求,确定主要市政工程管线走向及市政管线走廊保护范围,确定独立占地的市政设施(包括市政通道)须占用的地下、地面以及上空的控制范围及其保护要求;论证其它对环境有特殊影响的设施卫生与安全防护距离和范围。

(8)其它需要论证说明的问题。

(9)相关分析图说明规划意图的相关分析图,至少包括综合现状图、用地布局规划图,规划结构分析图、道路交通分析图,必要时包括城市设计引导图、现状建筑评价图等相关现状分析图。

3.2.2.2基础资料汇编基础资料汇编的内容包括对现状情况的汇总和初步的分析评价,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上层次规划对本编制区的规划要求,以及相邻地区已批准规划的情况;汇总本编制区作为依据的各项规划;并结合本编制区的发展实际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2)自然条件与地价本编制区的水文、地质、地貌、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特征等自然条件,对现状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还应进行土地开发适用性评价;土地的地价等级状况、不同用途的区位地价等。

(3)人口状况本编制区的人口空间分布、居住结构、居住密度等情况。

(4)土地利用现状及征地权属情况说明本编制区的土地利用和用地地籍情况,包括用地结构、各类用地布局现状及评价、已划拨或出让用地的地籍权属情况汇总与评价。

(5)建筑物状况本编制区的建筑物状况包括建筑用途、面积、层数、建筑质量及已批未建建筑等。

(6)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现状现状公共配套设施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对设施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7)道路交通现状现状道路的等级体系、功能划分、红线及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交通设施的分布与规模;并对现状交通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8)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的分布、规模、用地面积以及管网等级规模和分布情况,并对现状使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9)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本编制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等资料。

(10)环境保护观状本编制区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类型.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11)规划意愿综述对公众及有关政府部门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