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电压技术—绪论

高电压技术—绪论




1937年,美国建成了287kV输电线路,全长455km。
1952年,瑞典建成380kV输电线路。 1956年, 前苏联建成400kV线路,1959年升压为500kV线路。 1965年,加拿大建成735kV线路。 1967年,前苏联建成750kV线路。 1969年,美国建成765kV线路。 1985年,前苏联建成特高压1150kV线路,全长1228km。 20世纪90年代,日本建成了一条长达300km的1000kV输电线路。
为什么要研究“高电压绝缘” 电压等级→设备绝缘费用 缘结构。 绝缘是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薄弱环节,绝缘故障是导致设 备失效的主要原因。 高电压绝缘的主要内容 绝缘材料:研究各种绝缘材料在高电压强电场下的各种性 能、各种现象以及相应的过程、理论,尤其是绝缘击穿破 坏的过程和理论,在此基础上选择优良的绝缘材料,开发 新材料,进而大幅度提高性能。 →开发新型绝缘材料 / 新的绝
一 学科地位
日本小崎正光教授把最高品质能量形态的电 能有关知识和技术体系称为电气-电子工程学, 它可理解为图示的三柱组成的体系:
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可这样理解:电能与人 类的生存、发展有密切关系,而高电压与绝缘技 术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体系,它是支撑电能 应用的一根有力的支柱。
高电压绝缘技术将抓住成为梦之能源的 核聚变发电、超导应用、大陆间送电、直流系 统、电能储藏、高性能蓄电池等大量课题进一 步发展下去。
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 已通过国家验收
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 工程是我国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也是世界上运行 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交流输变电工程。该 线路全长654公里,静态投资约57亿元,于2006年8 月开工建设,2009年1月投入商业运行。经过一年 多试运行后,2010年8月特高压交流输电试验示范 工程获得国家验收通过。这标志着特高压交流输电 工程从示范阶段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
绝缘结构(电场结构):绝缘材料的性能并不代表 绝缘结构的性能,绝缘结构的性能才是实际设备使 用的性能,同一材料在不同的绝缘结构下其性能不 相同,研究绝缘结构是要更好地利用材料的性能。 电压形式对绝缘性能的影响:研究绝缘结构不能离 开电压形式(如工频或高频交流电压、直流电压、 冲击电压等),同样的材料、结构在不同电压形式 下绝缘性能并不相同。
相同输送容量不同电压等级交流输电走廊宽度比较 (根据我国工程实际杆塔设计数据)
降低线路损耗
长距离输电,电网损耗与电 压等级有关。电压等级越高, 损耗越低。 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送功 率400~500万千瓦,为500千伏 的4~5倍,理论损耗为500千伏 交流的四分之一左右。 ±800千伏直流,输送容量为 640万千瓦,为±500千伏直流 的2倍多,电阻损耗只有±500 千伏线路的39%。 不同电压等级交流输电损耗比较
增大送电距离
交流各电压等级的输电能力
电压 等级 (千伏) 110 220 330 500 750 1000 输电距离 (公里) 30~120 100~250 200~500 250~800 500~1200 1000~2000 50 90 150 246 450 线路的 单位造价 (万元/公里)
节约输电走廊
电网投资比重 电源投资比重 100% 30.6% 70% 69.4% 30% 中国
80% 60% 40%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6.9%
44.8%
46.5%
53.1%
55.2%
53.5%
0%
美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1.8 1.6 1.4
中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
1.64 1.35
装机容量(GkW)
1.2 1.0 0.8 0.6 0.4 0.2 0.0 0.06 0.07 0.09 0.14 0.32 0.22 0.51 0.95 0.793
高电压技术
主讲:杨熙 yangxi@ 合肥工业大学
教学课件
QQ账号: 3397508589 ( QQ昵称:hfut-jaxt225 ) QQ密码:jdbh225 QQ邮箱:3397508589@

学科地位

本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导引
返回

本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高电压技术是电工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高电压、强电场下各种电气物理 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 包括: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电气绝缘与高压电气试验 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
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中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实践性的应用价值。
可靠性的重大战略举措。
提高输送容量
8000 6000 4000 2000 0 不同电压等级交、直流输送能力比较(MW)
1000kV AC 500kV AC ±800kV DC ±660kV DC ±500kV DC
交流各电压等级的输电能力情况表
电压等级 (千伏)
110 220 330 500 750 1000
交流高压 直流高压 冲击电压
气 体 液 体 固 体
高电压的产生、测量与控制、介质放电与绝缘击穿、过电压及其 防护等构成了高电压技术学科的研究体系
高电压绝缘 高电压试验技术 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三者之间的关 系?
没有可靠的绝缘,高电压高场强甚
至无法实现。高电压绝缘是高电压 工程的物理基础。
绝缘问题
直流输电 直流电压因为不能利用变压器,所以交流 输电最先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各方面的技 术的进步,直流输电的优越性逐步得到体现, 许多国家又逐步开始发展直流输电。我国多条 远距离的西电东送线路即为直流输电线路。
国外输配电发展(直流):

1889年,法国建成125kV直流输电线路。 1954年,瑞典建成±100kV直流输电线路。 1970年,美国建成±400kV直流输电线路。 1972年,加拿大建成±450kV直流输电线路。 1978年,南非建成±533kV直流输电线路。 1986年,巴西建成±600kV直流输电线路
特高压输电的背景与意义
国家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 国家电力工业发展的需求 特高压设备国产化的需求
特高压1000kV交流输电 工程、800kV直流输电工 程建设。 特高压变电站、输电线 路电力设备自主研发,实 现国产化。
我国能源资源很不平 衡,必须走远距离、 大规模输电的道路。
特高压交、直流工程 符合我国能源和电网 电源协调发展需要。
在高压输电行业中,习惯上称:
低 压 高 压 35kV以下 35kV-220kV
超高压 330kV-750kV 特高压 1000kV及以上
国外输配电发展(交流):

1890 年,英国出现从Deptford到伦敦长达45km的10kV输电线路。 1891年,德国建成15kV的三相交流输电线路,全长170km。 1898年,美国建成33kV输电线路,全长120km。 1906年,美国建成110kV输电线路。 1912年,美国建成150kV交流输电线路。 1923年,美国建成了230kV交流输电线路。
电网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工业“重发轻供”,电网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导致电网发展滞后于电源发展,我国电网投资占电力总投资的比例远 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特别是近年来,电源建设和 投产速度加快,加剧了电网滞后的矛盾。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不 足,主网架薄弱、稳定水平不高、抵御事故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能源 1%
2020年我国电源结构主要的部分仍为火电和水电
750kV 1000kV ±800kV
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以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联接各大煤电基地、 水电基地、核电基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备大范 围、大规模、高效率的能源优化配置能力和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互 动性的坚强智能电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获得各种电介质的绝缘特性知识 提高抗电强度的方法 了解高电压试验设备原理、试验方法 掌握波过程的基本理论
具有分析计算供电系统中大气过电压、操作
过电压的能力 学会限制各种过电压的措施 理解供电系统中绝缘配合的原则
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吴广宁,高电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赵智大,高电压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小崎正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科学出版社,2001 邱毓昌等,高电压工程,西安交大出版社,1995 肖如泉,高电压试验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文远芳,高电压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张纬钹,何金良等,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2002
高电压技术课程的学习特点
课程定位:专业平台课 课程特点:理论性、实验性、专业性很强;
学习这门课了解一个二级学科
学习方法:重视对各种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更 应注重提高实践技能;直接面对现象本身,了解 工程背景。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目标:掌握与高电压相关的工程问题、工程解决 方法

中国电力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高电压绝缘
绝缘是将电位不等的导体分隔开,使导体没有电气连接,从而 保持不同的电位,绝缘是电气设备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绝缘和按照一定要求组成的绝缘系统(绝缘结构)是支撑高电 压的基础,电气设备只有具有经济可靠的绝缘结构,才能够可
靠的工作。绝缘是高电压技术中的核心研究内容。
具有绝缘作用的材料称为绝缘材料(电介质) 电介质按其形态分为:气体、液体、固体。 如:空气、SF6气体 矿物油 木材、纸板、陶瓷、玻璃、聚乙烯等
特高压交、直流设备 涉及我国能源安全, 必须国产化。
特高压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特高压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节约走 廊资源的特点,代表着当今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采用特高压输电,有利于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 配置,有利于促进电网电源协调发展,符合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电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