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操作是由()完成的。
A.用户程序
B.编译程序
C.设备分配程序
D.设备驱动程序
2、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
A.符号名空间
B.虚拟地址空间
C.物理地址空间
D.相对地址空间
3、采用SPOOLing技术的目的是()。
A.提高独占设备的利用率B.提高主机效率
C.减轻用户编程负担D.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4、在虚拟存储系统中,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巨大的存储空间。
因此,用户地址空间的大小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5、用户程序应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这种特性就称作设备无关性。
6、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__ ___,它分为两种形式,在现代操作系统中都采用__ ____________形式来实现这种地址转换。
7、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在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
A.物理设备名
B.逻辑设备名
C.虚拟设备名
D.设备牌号
8、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的能力。
A.串行操作
B. 控制操作
C.重执操作
D.并行操作
9、操作系统采用缓冲技术,能够减少对CPU 的()次数,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A. 中断
B.访问
C. 控制
D. 依赖
10、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
A.并行技术
B.通道技术
C.缓冲
技术 D.虚存技术
11、缓冲技术用于()。
A.提高主机和设备交换信息的速度
B.提供主、辅存接口
C.提高设备利用率
D.扩充相对地址空间
12、通道是一种()。
A.I/O端口
B.数据通道
C. I/O专用处理机
D.软件工具
13、设备管理的主要程序之一是设备分配程序,当进程请求在内存和外设之间传送信息时,设备分配程序分配设备的过程通常是()。
A、先分配设备,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通道
B、先分配控制器,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通道
C、先分配通道,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控制器
D、先分配通道,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设备
14、下列描述中,不是设备管理的功能的是
()。
A.实现外围设备的分配与回收B.缓冲管理与地址转换
C.实现按名存取
D.实现I/O操作
15、用户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是由()功能实现的。
A.设备分配B.设备驱动C.虚拟设备D.设备独立性
16、SPOOLing技术利用于()。
A.外设概念
B.虚拟设备概念
C.磁带概念
D.存储概念
17、采用SPOOLing技术的目的是()。
A.提高独占设备的利用率
B.提高主机效率
C.减轻用户编程负担
D.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18、采用假脱机技术的目的是()。
A、提高外设和主机的利用率
B、提高内存和主机效率
C、减轻用户编程负担
D、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19、设备的独立性是指()
A、能独立实现设备共享的一种特性
B、设备具有独立执行i/o功能的一种特性
C、设备驱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的一种特性
D、用户程序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那台设备无关的一种特性
20、下列()属于独占设备。
A.硬盘B.磁鼓C.打印机D.光盘
21、属于共享设备的是()。
A.打印机B.磁盘C.用户终端D.鼠标器
22、不使用中断机构的I/O控制方式是()。
A.中断控制方式B.DMA控制方式C.程序I/O方式D.I/O通道控制方式23、spooling技术能将()改造成可以共享的虚拟设备。
A.内存B.独占设备
C.CPU D.I/O设备
24、()是磁盘访问时间中占的比例最大。
A.寻道时间B.旋转延迟时间C.传输时间D.周转时间
25、磁盘访问中把数据从磁盘读出,或向磁盘写入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叫做( )。
A.寻找指定柱面的时间B.旋转延迟时间
C.周转时间D.传输时间
26、存储设备也称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也称为设备。
27、从资源分配的角度看,可以把设备分为(如打印机)、(如磁盘)和。
虚拟设备是通过技术把设备变成能为若干
用户的设备。
28、常用的设备分配算法是和。
29、是控制设备动作的核心模块,
如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用来控制设备上数据的传输。
30、设备管理的功能是设备分配,___________和实现物理I/O设备的操作。
31、磁盘的访问时间包括三部分时间,寻道时间、___________和传输时间。
32、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与外围设备联机操作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_。
33、根据设备的固有属性特点设备分可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___________。
34、通道分成字节多路通道、数组多路通道和__________。
35、引入缓冲技术可以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___________操作程度。
36、在DMA控制方式下,外部设备与CPU 之间直接进行成批的数据交换。
37、通道执行CPU指令构成的程序,与设
备控制器一起共同实现对I/O设备的控制。
38、磁盘调度的目的主要是减少磁盘的平均传输时间。
39、操作系统中所谓“设备的独立性”,是
指设备与设备之间无关系。
40、简述磁盘调度算法SCAN。
SCAN比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SSTF有何优点?[答]:
SCAN算法不仅考虑到欲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道的距离,更优先考虑的是磁头的当前移动方向。
SCAN算法要选择的下一个访问的对象是磁头当前移动方向上与当前磁头距离最近的。
当移动方向上不再有请求时磁头立即换向。
SCAN它克服了SSTF某些进程的请求长时间得不到服务,称为饥饿现象。
因为SSTF算法使访问的磁道与磁头当前位置距离最近的新请求先得到服务。
41、请叙述根据设备的固有属性所采用的三种设备分配策略?
[答]:
三种设备分配策略是独享方式、共享方式和虚拟方式。
(1)独享方式是指一个设备一旦分配给某进程后,便一直由它独占,直至该进程完成或释放该设备为止。
(2)共享方式是将共享设备同时分配给多个进程并发使用。
(3)虚拟方式是通过高速的共享设备,把一台慢速设备改造成若干台虚拟的同类设备,它需要SPOOLing技术的支持。
42、磁盘是可被多个进程共享的设备,寻道
算法性能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
当磁头
处在100#磁道时,有9个进程先后提出
以下访问序列。
请按先来先服务FCFS
算法和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算法计
算平均寻道长度(即磁头移动磁道数),
并简单比较各较算法。
在100#磁道被访问后提出的访问序列:63、57、34、88、91、103、76、18、128 比较算法的优略:
FCFS是最简单的调度算法,公平、简单、
都能满足,但寻找时间长。
SSTF取最近的先访问,有较好的平均寻找时间,应用广泛。
2.当磁头处在100#磁道时,有9个进程先后提出以下访问序列。
请给出从第一个请求开始按扫描的SCAN算法和循环扫描
CSCAN算法,计算平均寻道长度(即磁头移动磁道数的平均值)。
并说明算法的特点。
在100磁道时请求访问的道号序列:63、57、34、88、91、103、76、18、128,并假定CSCAN 算法DOWN方向移动中为请求服务。
[答]:
说明算法的特点:①SCAN算法优先考虑
访问沿磁头方向最近的磁道,避
免了饥饿现象;
②CSCAN算法提供了更均匀的等
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