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甘肃省永登县龙岗小学满自琴教材分析:《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的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文以“回忆—相识—相处—离别”为线索分为4段,其中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学情分析: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4. 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注意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我们可以从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来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内心活动,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并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自主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海边的少年,他是大文豪鲁迅笔下《故乡》里的人物,他叫什么——(学生)闰土。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文言词汇。
课件出示文中较难理解的六处句子,师生交流理解。
如: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相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指名读。
)师:其间是什么意思?(中间)课文里是在谁的中间?(在瓜地的中间)“带”字现在怎么写?和学生一起书空“戴”字。
其它句子理解方式同上。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读和理解词意,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和白话文交替阶段时,文章词句的特点。
)三、梳理文章脉络1.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完成大屏幕上的问题(看看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学生交流答案:回忆——相识——相处——别离四、回忆中的闰土。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读第一段。
2.指名读第一句。
师:在问答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朗读。
3.生齐读第一句。
指名读第一句,师适时评价引导。
再齐读。
4.师: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时的闰土,你会选什么?(机灵,机智勇敢,勇猛,眼疾手快)把自己想到的词批注在这句话的旁边。
五、相识中的闰土。
1.师:找一找,描写初识闰土的句子。
课件出示闰土外貌描写的句子,学生齐读。
2.师: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闰土,你想到什么?(可爱的,朴实,健康)从回答中选一个词批注在这句话旁边。
3.师和生总结:在闰土的外貌描写中没有五官的详细刻画。
课件出示丰子恺的漫画,找出两个大师对人描绘的相同点。
(都没有五官的具体描绘,但人物形象鲜明。
)总结出:我们描写一个人,不一定非刻画五官,可以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六、相处中的闰土。
1.阅读相处片断,用四个字概括都讲了哪些事情。
2.学生回答交流,师适时引导总结。
(课件出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沙地跳鱼)3.读这几件事,分享闰土那无穷无尽的新鲜、稀奇事。
(学生自由朗读后,谈体会。
)师:这个时候的闰土用一个词概括。
(见多识广,知识丰富)选一个词备注在旁边。
4.课件出示(14)(15)自然段,学生齐读,师指导读出情不自禁的羡慕,不由自主的感叹。
师: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让你想到一个什么成语?(井底之蛙)5.教师再次引导感悟后,体会“我”的不满、遗憾、向往。
6.一起看图片,再次分享闰土的快乐。
七、忆闰土。
课本打到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家道中落,遭遇变故,逢到困苦时,他会想起自己的玩伴闰土,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八、师总结,结束本节课。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闰土“我”机敏勇敢眼界狭窄《少年闰土》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的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5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二、学情分析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说教法:在教法上,采用“主扶式”课堂教学结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来实现。
同时通过朗读、默读,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来完成。
教学时,主要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内容,发掘主体。
抓住重点句,深入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重点突出。
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体会闰土人务形象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难点: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学习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并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
五、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课题。
2.检查预习,理解文言词汇。
3.梳理文章脉络4.回忆中的闰土。
5.相识中的闰土。
6.相处中的闰土。
7.忆闰土。
8.师总结,结束本节课。
《少年闰土》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少教多学,质疑探究”模式引领下,我紧扣“五步九环”教学环节,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流程。
贯穿引导—发现教学,情境—陶冶教学,师范—模仿教学于整堂课中,充分尊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此思想也给出自己的观点:“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教者需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是为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的观点,与今天我们所追求的通过教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继而达到不教而教的观点几乎完全相同。
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发挥潜能的空间,也给教师的创意教学提供了可能,对教育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这堂课的心得,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释义古白话词,语文意识之语言特点《少年闰土》是一篇老课文,文章有着明显的鲁迅先生的文笔特点,尤其是古白话词汇。
古白话词与现在的语言在表达上有诸多不同,学生只有在理解了古白话词的基础上才能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表达。
因此,在初读板块,我利用预习检查环节,拎出了文中9处古白话词出现的句子,边检查读音,边指导理解。
例如,在讲到“项带银圈”的“带”和“希奇”的“希”,我告诉孩子们这是当时的写法,现在的写法并不一样,而且还特别强调了现在的写法,让学生书空“戴”,给“稀”扩词,目的在于不仅在于理解还为加深印象,以避免学生混淆。
“值年”这个词学生较难理解,我则用“轮到值日”来帮助学生理解,把复杂词语简单化了。
“愿心、熟识、如许”等词,我则采用换词法引导学生理解。
当9个句子,字音都读准了,白话词汇也理解了,我便告诉学生:“要知道鲁迅先生写作时期正是文言文和白话文交替的时候,所以说鲁迅先生这一批文人学者你都会在他们的作品中读到这样的文言字,但是你们很了不起,我今天发现真了不起,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用很多方法学习:有联系上下文呀,用现代词句去补充呀,再像“愿心”,“心愿”这样换一下去理解,这是读古文的好方法。
”这里的补充不仅告知学生文本语言的背景,同时用鼓励的方式渗透给了学生理解词的常用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二、品读标点符号,语文意识之文本细节在作者的记忆里,在作者的描述中,“我”对闰土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感叹,对闰土生活的向往与羡慕都在文中四件新鲜事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往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都会将这四件事用概括写小标题、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开展,而将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对“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的理解上。
三、对比肖像描摹,语文意识之写法渗透六年级的文本学习,学生除了读懂文本,把握整体结构,理清文章思路,还应该关注什么呢?《少年闰土》从文体上看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却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事件中,而对闰土的外貌上却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小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一句话能让六年级的孩子怎么学,学什么呢?简短的一句话,看似没有多少特殊之处,很容易被当成普通的外貌描写而忽略,我巧妙地用丰子恺的漫画引出“大师”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关键就在于:能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与旁人不一样的特点,这样的处理一定会让孩子今后刻画人物起到很好的范例作用。
四、关注批注方法,语文意识之学法指导说到批注,我是在扎扎实实得教给学生方法。
深读句子,用关键词表达感受,再选择自己认为最准确地写在旁边。
一节课能呈现给孩子的难忘也许并不多,一节课能留给听课者的惊叹也许并不多,但是,扎扎实实地做,关注细节地敲,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文课,带着孩子在语言王国快乐学习,在名家名作里用心收获。
《少年闰土》练习题1.《少年闰土》一课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 )的农村少年形象。
2.文中回忆闰土讲述的四件事,写得最详细的是( ),表现了闰土的( ) ;其次是( ),表现了闰土的( );写得较简略的是( ),表现了闰土的生活( )。
3.归纳课文有关内容,然后填空。
从闰土给“我”讲()、()、()、()等几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少年。
《少年闰土》片断一:()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的()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按课文内容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