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 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及答案

高一 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及答案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作质点的是A.欣赏某位舞蹈演员的舞姿B.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C.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公转D.计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孙杨的平均速度2.2018 年 10 月 23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为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

图甲是港珠澳大桥中的一段,一辆小汽车在长度为L=21m的平直桥面上提速,图乙是该车在该段的车速的平方(v2)与位移(x)的关系。

则关于小汽车通过该段平直桥面的加速度和时间分别为A.4m/s2 6sB.2m/s2 3sC.2m/s2 5sD.2m/s221s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在0~1s内和1s~3s内相比()A.速度变化相同B.平均速度相等C.位移相等D.加速度相同4.未来“胶囊高铁”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胶囊高铁”利用磁悬浮技术将列车“漂浮”km h.工程人员对“胶囊高在真空管道中,由于没有摩擦,其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5000/铁”在A城到B城的一个直线路段进行了测试,行驶了121.7公里,用时6分13秒.则( )A.5000 /km h是平均速度B.6分13秒是时刻C.“胶囊高铁”列车在真空管道中受重力作用D.计算“胶囊高铁”列车从A城到B城的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它看成质点5.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m/s B.10m/s C.9.6m/s D.10.2m/s6.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端位置不变,将B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A.B端移到B1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B.B端移到B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C.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D.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7.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减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合理的是()A.B.C.D.8.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A.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2htB.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0C.路程0、位移2h、平均速度0 D.路程2h、位移h、平均速度2ht9.“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是《中国诗词大会》某期节目里选用的古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牛C.桥D.锄头10.某航母跑道长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A.5m/s B.10m/s C.15m/s D.20m/s11.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 )A.路程 B.位移 C.瞬时速度 D.加速度12.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A.B.C.D.1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一直往正方向运动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C.4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D.2s后的物体做减速运动14.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速度为v t,其v-t如图所示,v为t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在0~t秒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02t v v v +=B .02t v v v +<C .a 逐渐增大D .有一个时刻的加速度0t v v a t-= 15.在某驾校的训练场地上,有一段圆弧形坡道,如图所示,若将同一辆车先后停放在a 点和b 点,下述分析和比较正确的是A .车在a 点受坡道的合外力大于在b 点受的合外力B .车在a 点受坡道的摩擦力大于在b 点受的摩擦力C .车在a 点受到的支持力大于在b 点受的支持力D .车在a 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在b 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16.(题文)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在石块下滑前后自卸车与石块整体的重心位置不变B .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石块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小C .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减小D .石块开始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17.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s 末速度变为10m/s ,则汽车的( ) A .加速度为2m/s 2B .4s 内的位移为40mC .4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D .2s 末的速度为5m/s18.2018年8月28日,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92 s 夺得金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100m 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B .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C .苏炳添以9.92 s 夺得金牌,9.92 s 指的是时间D .苏炳添的100 m 成绩为9.92 s ,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10.08 m/s19.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5 m/s ,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B .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5 m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5 mD .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是5 m/s20.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做匀减速刹车直到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刹车位移为x,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A .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不能求出加速度B .求出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不能求出初速度C .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及平均速度D .只能求出汽车刹车的平均速度二、多选题21.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2πα>).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2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 和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

A 与B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先水平敲击A ,A 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A ,在B 上滑动距离L 后停下。

接着水平敲击B ,B 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B ,A 、B 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相对静止前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相对静止后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3a a =B .v A =2gL μC .22B v gL μ=D .从左边缘再次对齐到A 、B 停止运动的过程中,A 和B 之间没有摩擦力23.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 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 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根据图象可求出( )A .物体的初速率v 0=3m/sB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C .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 的最小值x 小=1.44mD .当某次θ=30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不会沿斜面下滑24.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 m ,bc =1 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 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 b 、v c ,则( )A .v b =8m/sB .v c =3 m/sC .s de =3 m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 s25.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的应用着传送带搬运货物。

如图甲所示,与水平面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 =1kg 的货物放在传送带上的A 处,经过1.2s 到达传送带的B 端。

用速度传感器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

由v —t 图可知( )A.A、B两点的距离为2.4mB.货物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5C.货物从A运动到B过程中,传送带对货物做功大小为12.8JD.货物从A运动到B过程中,货物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为4.8J26.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秒内的位移是6 m,第7秒内的位移是10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是3.5 m/s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1 m/s2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4 m/s2D.质点在4.5秒末的瞬时速度是8 m/s27.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这连续三个1s的初速度之比为3:2:1B.这连续三个1s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2:1C.这连续三个1s发生的位移之比为5:3:1D.这连续三个1s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1:1:128.如图,光滑斜面AE 被分为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释放,它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依次通过B、C、D 点,最后到达底端E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 B−v A= v C−v B= v D−v C= v E−v DB.物体通过各点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B:v C:v D:v E= 123:2C.物体由 A 点到各点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t B:t C:t D:t E= 1232D.下滑全程的平均速度v = v B三、实验题29.关于“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1)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A.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B.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的位置允许变动C.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一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2)从图可读得弹簧秤B的示数为______N.(3)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4)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1F 和2F ,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 ,两力的合力用F 表示,1F 、2F 与F 的夹角分别为1θ和2θ,下列关于1F 、2F 、F 、1θ、2θ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A .14N F =B .12N F =C .145θ=︒D .12θθ<30.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A .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刻度尺D .秒表E .天平(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________A .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 .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3)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 .点迹密集的地方说明振针打点速度较大B .点迹密集的地方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大C .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 .点迹不均匀说明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4)图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A 、B 、C 、D 、E 五个计数点,测出各点到A 点的距离如图所示.①由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________ 运动②当打计数点D时小车的瞬时速率为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31.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1.0 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05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01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