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算巧记巧算1:小珍住在小红楼上,小红住在小青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分析]因为“小珍住在小红楼上”,说明小珍在上面,小红在下面;“小红住在小青楼上”,说明小红在上面,小青在下面;所以,小珍在最上面,小青在最下面。
[解答]小珍在最上面,小青在最下面。
巧算2:一个碗架分上下两层,上层有20个碗,下层有12个碗,从上层拿多少个碗到下层,两层碗的个数就同样多?[分析]上层有20个碗,下层有12个碗,上层比下层多20-12=8(个),8个的一半是4个,所以从上层拿4个碗到下层,两层碗的个数就同样多。
[解答]20-12=8(个)8÷2=4(个)巧算3:用“3”的对面是数字(),数字“2”的对面是数字()。
[分析]从立体角度观察,正方体有6个面,要清楚用哪个面作底面,哪两个面是相对面。
若把数字“2”所在的面作底面,那么,数字“5”所在的面就是前面,与它相对的面就是后面,也就是数字“6”所在的面;与底面“2”相对的面是上面,也就是数字“4”所在的面,剩下的面是左面(数字“1”所在的面)和右面(数字“3”所在的面)。
[解答]数字“3”的对面是数字“1”,数字“2”的对面是数字“4”。
巧算4:小红一个一个地数数,妈妈听她从五十三数到了六十一,小红一共数了几个数?[分析]求小红一共数了几个数,可以采用数手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写数的方法,还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如61-53+1=9(个),我们在用计算的方法时,可别忘记加1![解答]一个一个地数,从五十三数到六十一,一共数了9个数。
巧算5:小红让小青写九个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是9的两位数。
你知道这九个数是什么吗?[分析]我们知道:0+9=9,1+8=9,2+7=9,3+6=9,4+5=9,由于0不能做十位,那么0和9只能组成90;1和8可以组成18、81;2和7可以组成27、72;3和6可以组成36、63;4和5可以组成45、54。
像这样一对一对地找,不仅找得快,而且不会漏写。
[解答]这九个数是90、18、81、27、72、36、63、45、54。
巧算6:一支队伍共有28人,小红和小青站在队伍中,从前数小红第4,从后数小青第6。
那么,小红和小青中间相隔几个人?[分析]已知这支队伍共有28人,前面已数4人,后面已数6人,我们可以从28人里去掉4人与6人的和,剩下的便是他俩中间相隔的人数。
[解答]4+6=10(人)28-10=18(人)买一本《豆豆学数学》需要10元钱,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付钱方法?最简便的付钱方法是哪一种?[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市面上流通的有哪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看哪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可以组成10元钱。
例如,一张10元币、两张5元币……付钱时拿出钱的张数最少,又正好是购买物品的总价,这样的付钱方法最简便。
[解答]方法一:一张10元币方法二:两张5元币方法三:一张5元币、五张1元币方法四:一张5元币、四张1元币、两张5角币方法五:十张1元币……最简便的付钱方法是方法一,直接给一张10元币。
巧算8:小红用2元钱正好买了3本练习本和1块橡皮。
如果只买2本练习本和1块橡皮,就剩下6角钱,请你算一算,买1本练习本和1块橡皮各应付多少钱。
[分析]从条件入手:3本练习本+1块橡皮=2元;2本练习本+1块橡皮=2元-6角,由这两个等式可知:1本练习本要用6角钱,那么3本练习本就要用6+6+6=18(角),也就是1元8角,1元8角+1块橡皮=2元,所以1块橡皮的价钱是2元-1元8角=2角。
[解答]1本练习本6角钱,1块橡皮2角钱。
巧算9:妹妹今年7岁,姐姐今年12岁。
当姐姐16岁时,妹妹几岁?[分析]可以这样想:要求出姐姐16岁时,妹妹的年龄,先知道姐姐和妹妹之间相差的5岁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姐姐长到16岁时,妹妹还是比姐姐小5岁,因此用姐姐的年龄减去5岁就是妹妹的年龄。
还可以这样想:姐姐再过几年就长到16岁:16-12=4(岁);姐姐长4岁,同时妹妹也长4岁,所以姐姐长到16岁时,妹妹有7+4=11(岁)。
[解答]解法一:12-7=5(岁) 16-5=11(岁)解法二:16-12=4(岁) 7+4=11(岁)巧算10:小青不小心把一只钟的钟面弄坏了,碎成了3块后每块钟面上的数的和都是26,你知道碎成的三块钟面上分别有哪几个数吗?[分析]根据提供的图分析,由每块钟面上的数的和都是26可以看出,这只钟面碎成的三块分别是:11、12、1、2;9、10、3、4;5、6、7、8。
[解答]三块钟面上的数分别是:11、12、1、2;9、10、3、4;5、6、7、8。
巧算11:王老师把27本练习本平均分给4名同学,最少拿出几本后,这4名同学才能正好将练习本分完?[分析]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解答时只要抓住“最少拿出几本”这一关键就可以了,“最少拿出几本”实际上就是指余数。
因此,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答即得所求。
[解答]27÷4=6(本)……3(本)答:最少拿出3本后就可以将练习本正好分完。
巧算12:一根绳子剪去一半多4米,还剩5米,这根绳子原来有多少米?[分析]从“剪去一半”看,另一半一定是“多4米”和“还剩5米”的和,这根绳子的原有长度就是两个4米与5米的和。
[解法1]4+5=9(米) 9+9=18(米)[解法2]4+5=9(米) 9×2=18(米)答:这根绳子原来有18米。
巧算13:已知小红家、学校和小青家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离学校475米,小青家离学校289米,小红从家到小青家要走多少米?[分析1]若小红家与小青家的位置不在学校的同一方向,就是把小红家到学校和小青家到学校的距离合起来。
[解法1]475+289=764(米)[分析2]若小红家与小青家的位置在学校的同一方向上,求小红家到小青家的距离,实际就是求小红家离学校的距离比小青家离学校的距离多多少米。
[解法2]475-289=186(米)答:小红从家到小青家要走764米或186米。
[评价]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希望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
巧算14:食堂里买来大米215千克,买来的小米比大米多120千克,买来的大米和小米一共有多少千克?[分析]要求买来的大米和小米一共有多少千克,关键是先求出买来多少千克小米。
[解答] (1)买来小米多少千克?215+120=335(千克)(2)买来的大米和小米一共有多少千克?215+335=550(千克)综合算式:215+120+215=335+215=550(千克)或215+(215+120)=215+335=550(千克)答:买来的大米和小米一共有550千克。
巧算15:有两块各长100厘米的木板,现在要钉成一块木板,中间钉在一起的重叠部分是20厘米,钉成的木板长多少厘米?[分析]由图可知,中间钉在一起的重叠部分有两个20厘米,只要把两块木板的长度合起来,再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即得所求。
[解答]100+100-20=180(厘米)答:钉成的木板长180厘米。
巧算16:同学们订课外书,邢楼小学订了205本,平安小学比邢楼小学多订了68本,藤槐小学比平安小学少订了39本。
藤槐小学订课外书多少本?[分析]我们可以画图来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求藤槐小学订了多少本,必须先求出平安小学订了多少本。
[解答] (1)平安小学订了多少本?205+68=273(本)(2)藤槐小学订了多少本?273-39=234(本)综合算式:205+68-39=273-39=234(本)答:藤槐小学订课外书234本。
巧算17:一支铅笔原来长9厘米6毫米,用了7天以后,还剩下4厘米的铅笔头,平均每天用多少毫米?[分析]要求平均每天用多少毫米,首先要知道7天用去了多少,其次是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把厘米化成毫米。
[解答] (1)7天用去多少毫米?9厘米6毫米-4厘米=5厘米6毫米=56毫米(2)平均每天用多少毫米?56÷7=8(毫米)综合算式:9厘米6毫米=96毫米4厘米=40毫米(96-40)÷7=56÷7=8(毫米)答:平均每天用8毫米。
巧算18:24名同学做操,每行排6人,可排成几行?如果要排5行,每行排6人,需要增加多少人?[分析1]先求出每行6人可排多少行,再看还差多少行,这样一来就知道要增加的人数。
[解法1](1)24人可排成多少行?24÷6=4(行)(2)还差多少行?5-4=1(行)(3)需要增加多少人?6×1=6(人)[分析2]先求出排5行,每行6人,共需多少人;再求已有的24人要排5行时增加的人数;最后求增加的人数应排几行,就知道原来可排成多少行。
[解法2](1)按每行6人,排5行多少人?6×5=30(人)(2)已有24人,还要多少人?30-24=6(人)(3)6人可排成多少行?6÷6=1(行)(4)原来24人可排多少行?5-1=4(行)答:24人可排成4行,要排成5行需要增加6人。
巧算19:数一数,需要多少块砖才能把墙补好?[分析]由于学生的抽象能力差,在数长方形的个数时,可能会遗漏。
从上层向下层数,第一层需要1块;第二层需要2块;第三层需要3块;第四层需要2块;第五层需要3块,共需要11块砖。
如图:[解答]需要11块砖才能把墙补好。
[评析]要填出缺几块长方形的砖,我们可以照着补一补,把所缺的长方形砖一行一行地补齐,再从图上数一数即可知道缺少的块数。
巧算20: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9根小棒最多能摆多少个三角形?想一想,摆一摆。
[分析]摆第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小棒,再摆第二个三角形时,可以只用两根小棒,它的第三边可用第一个三角形的一边,所以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5根小棒。
继续向下摆,当用到9根小棒时,最多可以摆4个三角形。
[解答]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5根小棒。
9根小棒最多能摆4个三角形。
如图:[评析]结合实际情况是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巧算21:小华和哥哥共有20元钱,哥哥比小华多8元。
小华和哥哥各有多少钱?[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图理解。
因为小华和哥哥共有20元钱,哥哥比小华多8元,所以(20-8)所得的数就是小华钱数的2倍,用(20-8)的差除以2所得的数就是小华的钱数。
再根据小华和哥哥的钱数关系求出哥哥的钱数。
[解答]20-8=12(元)12÷2=6(元)20-6=14(元)[评析]应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是数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巧算22:估算一下,妈妈有400元钱,购买这两样商品够吗?[分析]在实际购物时,216元要估算成220元,189元要估算成190元。
[解答]216接近220,189接近190,220+190=410(元)400<410 不够[评析]对于购物的问题,当询问带的钱够不够时,估算的时候要把价钱估多,不要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