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
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
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
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
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
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
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
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
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
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
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
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
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
”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
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
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
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
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
如此,“正月”即为一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
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
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 11 月、12 月、10 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
B.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年的时间里,采用的都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
C.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正月不是一月。
D.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皇的讳。
B.第二段引用“三正论”和《诗经》《史记》的记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
C.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一说法。
D.文章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文化内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
B.“正月”之“正”为“准则、标志”之意,古时人们就会在这个标志性月份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来塑造人生。
C.“农历”又称“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重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夏正。
D.“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
”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作者据此推出“正月之正”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的。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
以垃圾焚烧为例,垃圾分类能助力焚烧处理做得更好,可起到减量、减排、提质(改善燃烧工况)、提效(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依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等餐厨垃圾,电池、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废纸、食品袋等其他垃圾。
其中,餐厨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40%-60%。
垃圾分类,国外发达国家施行得较早,形成了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
在垃圾后期处理阶段,对于有机垃圾、纸类、玻璃类等生活垃圾,以及特种的有害垃圾,企业会通过不同车队进行分类收集、专项运输送往不同种类的处理厂处理。
这是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提高垃圾处理科技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制造产业(垃圾分类设备、垃圾转运设备)的发展。
企业专业处理垃圾后,可以将有生产价值的原材料提取出来,向各产业针对性销售。
据统计,德国垃圾回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每年的营业额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5%。
这种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摘编自孙小婧《垃圾分类,引领绿色生活》)材料二:图表1:2009-2017年中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及处理场数量变化情况图表2:2014-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变化情况材料三:做好垃圾分类是解决好垃圾问题的重要前提,但并不是垃圾处理的全部,垃圾处理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环节同时发力。
目前各城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正加大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4个环节中后3个环节的投入,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车的购买等,实现从投放到运输再到处理的整体链条分类,避免“先分后混”等问题。
事实上,实施垃圾分类并形成完整产业链改变的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方式,这一举措也将改变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比如,餐饮外卖要不要配送许多餐具、网购商品包装能否尽量减少胶带和泡沫塑料、礼品包装能否更加环保……显然,从前端的人人分类投放到后续各个环节,垃圾分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创新城市垃圾管理不能只是一阵风,而需要各界同时发力,扎实推进。
(摘编自亢舒《垃圾处理,不只“分类”这点事儿》,《经济日报》2019年7月12日)材料四:初次到欧洲生活的人,往往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垃圾分类问题,因为一觉醒来你就会面临家里垃圾怎么倒的现实问题。
不少人因不懂这个“规矩”而被当地人“教育”。
垃圾分类意识并不是天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磨砺,离不开教育宣传的引导。
在欧洲,环保意识从幼儿园就抓起,在大众媒介和各种展览会上,推介垃圾分类是常见的主题。
这些教育宣传的引导,为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奠定了基础,而伴随着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形成,久而久之,垃圾分类会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并进而会影响社会教育理念,让国民关注生活中每一个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提升国民环保理念。
(摘编自向长河《从“倒垃圾被教育”看国外垃圾分类》,2019年10月9日)【小题1】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垃圾分类可使垃圾处理更科学更有效,垃圾分类后可以改善垃圾品质,减少污染排放量,减少或避免有毒有害垃圾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B.2013-2017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提升,但全国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
C.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015年达到了10.39%的年度增长率,2016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下降趋势。
D.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是垃圾分类后续程序,和垃圾分类一样考量着垃圾处理的水平,可以说,做好垃圾分类只是做好垃圾处理的第一步。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垃圾分类可变废为宝,如把纸张、布料、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废电池、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
B.德国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早,垃圾处理的技术强,他们对垃圾进行了专业处理再利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C.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方式,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垃圾分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社会风貌得到更大改观。
D.要让垃圾分类会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意识,持续加强相关主题教育宣传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小题3】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会对社会的诸多方而产生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鸟窝刘黎莹枫和晶热恋时,枫用掉工作后好几年的积蓄给晶买了一枚白金钻石戒指。
婚后,晶天天戴着这枚戒指,晶说,我会戴一辈子的。
可是,世事难料,真的是世事难料。
那天,枫的同学琛来帮枫钉窗纱。
琛的手很巧,木工、电工、钳工,样样精通。
干完活儿,琛说回去有事,死活不在枫家吃饭。
琛匆匆走后,晶在吃完晚饭时发出一声惊叫!原来,晶下午在院子里洗衣服时把那枚戒指放在窗台上了,可现在却不见了!两口子拿着手电筒在窗台前照了半天,可哪有戒指的影子?两口子急忙来到琛的家中。
枫让琛看看是不是在收拾工具时不小心把戒指一起收进了工具箱。
琛忙拿出工具箱,三个人翻了个底朝天,连戒指的影子也没看到。
三个人不欢而散。
回家后,晶对枫说:“怪不得当时留琛吃饭,他非要走呢。
”枫说:“上学的时候,琛是个人品极佳的三好学生。
是不是这几年到了社会上琛变了?”晶说:“咱家是独门独院,今天除了琛,谁也没来过咱家。
当时,我的确是顺手把戒指放在窗台上的。
还有,你不是说那天去买戒指时琛也去了吗?”枫说:“是啊。
当时,我为了给你个惊喜,就没告诉你,戒指还是琛帮我挑选的。
当时这枚戒指是金店里最贵的。
他还说再过几个月把钱攒够了也给他的女朋友买一枚。
”晶说:“这就对了。
人为了爱情有时会昏头的。
谁一生不办几件错事?他可能回家后就把戒指藏起来了。
你们是好朋友,这事不要张扬。
”枫当时不愿意相信戒指是琛拿的,但枫又实在没有理由反驳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