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防治知识解析

职业病防治知识解析

目录第一章职业病的预防第一节尘肺的预防 (2)第二节电光性眼炎的预防 (5)第三节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 (6)第四节苯中毒的预防 (7)第五节汽油中毒的预防 (9)第六节氨中毒的预防 (10)第七节职业性放射病的预防 (11)第八节中暑的预防 (12)第九节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 (14)第十节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 (16)第二章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第一节甲型肝炎的预防 (18)第二节乙型肝炎的预防 (20)第三节流感的预防 (23)第二章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预防及控制 (25)第三章细菌性痢疾的预防疾病预防知识第一章职业病的预防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我国目前法定的共有10大类115种职业病。

职业病在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健康的同时,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做好职业病防治对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劳动者遇到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发生职业性损害、职业性疾病,只有职业危害因素、人和作用条件三者联系在一起,才能发生职业病或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作用条件主要有:接触机会,如生产中使用某一有毒的物质;接触方式,经呼吸道、皮肤或其他间接途径,或由意外事故;接触时间,以及一生中接触的年限;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浓度)。

如人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环境中从事生产劳动,又具备上述的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作用条件,就很有可能造成职业性损伤或引起职业病。

为了有效预防职业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1)组织措施。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搞好劳动卫生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治职业病防治的政策法规,结合劳动过程中的生产性有害因素,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提出改善劳动条件的措施和卫生管理要求。

(2)技术措施。

加强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用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加强设备维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采用远距离操作方式,自动投料、包装,以减少工人直接接触毒物的机会;采取密闭、通风净化等措施来降低生产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3)保健措施。

合理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做好就业前和定期的健康检查;定期对生产环境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4)做好新扩改建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

第一节尘肺的预防一、尘肺的致病机理及危害尘肺是由于在工作时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在肺内沉积而使肺组织纤维化,从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

患者会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全身无力等症状,重者甚至会丧失劳动能力。

它是我国目前法定的十大类115 种职业病中影响面最广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一大类,一旦得病很难治愈。

目前,全国报告的各类职业病发病数中,尘肺病占了80%,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

尘肺的发生发展与所吸入粉尘的化学成分、颗粒大小(直径5 微米以下者危害最大)、空气中粉尘浓度、接触时间长短、劳动强度、健康状况等都有密切关系。

二、尘肺的分类尘肺共分为13 类,即矽肺、石棉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及其他尘肺。

其中与指挥部粉尘作业人员相关的有煤工尘肺、电焊工尘肺、水泥尘肺、石棉肺、矽肺。

长期大量吸入含二氧化硅百分比高的粉尘可引起矽肺。

矽肺是尘肺中最严重的一种。

它在肺部形成象疤痕一样的纤维化病变。

正常的肺组织象海绵一样富有弹性,而有纤维化病变时失去弹性。

这时气体交换不良,造成人体组织缺氧。

严重的矽肺可使肺组织广泛破坏,进一步影响气体交换和并发肺源性心脏病。

指挥部可能患矽肺病的作业人员主要为泥浆配置作业人员、建筑施工过程中从事土砂石装卸、运输、破碎、筛选、研磨、堆垛、投料、拌和、浇注、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的作业人员及诸路施工中从事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铺、坝基砌碹、坝基浇注的作业人员。

指挥部可能患煤工尘肺的作业人员主要为燃煤锅炉房司炉工、锅炉检修工、输煤工、磨煤工等。

指挥部可能患电焊工尘肺的作业人员主要为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碳弧气刨、气焊工。

指挥部可能患水泥尘肺的作业人员主要是从事水泥运输、投料、拌和、浇捣、称量、配料、混合搅拌、紧实成型、制浆均和等作业的人员。

指挥部可能患石棉肺的作业人员主要为从事保温作业的人员。

三、预防措施(一)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或密闭化或湿式操作;如不能做到,则必须安装通风除尘装置,以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

定期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使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二)重视个人防护,可戴轻而透气性好、滤尘率高的软性泡沫塑料口罩,或戴送风式橡皮口罩。

若粉尘浓度很高(如喷沙作业),则应戴送风式头盔。

使用时还应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是佩戴要严实,吸气时,粉尘不能从脸和防尘面罩的缝隙间进入;二是不得在氧气稀薄处或有毒气体中使用;三是把其保管于通风处,防止挤压变形,而且还要勤换滤膜。

(三)对粉尘作业人员进行岗前体检,对有职业禁忌的人员(各种类型活动性肺结核病、慢性肺部疾病、严重慢性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疾病、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不能安排其从事粉尘作业。

对粉尘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可疑病人,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减少尘肺的发生,以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减少尘肺的发生,以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第二节电光性眼炎的预防一、电光性眼炎的致病机理及危害电焊时,电弧光中包含大量紫外线,眼部角膜和结膜组织吸收后引起了电光性损害,产生疼痛感,这叫做电光性眼炎,这是一种光电反应,需要一定的感应时间,一般是6 至8 小时,所以常在夜间发作。

照射强度越大及照射时间越长,潜伏期就越短,症状越厉害,维持时间也越久。

不过,一般第二天症状就消失,不遗留永久性损害。

反复的紫外线照射,可引起慢性睑缘炎和结膜炎,甚至角膜变性,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

二、预防措施(一)改善工作环境,如室内同时几部焊机工作时,最好中间设有隔离屏障,以免互相影响,墙壁上涂刷锌白、铬黄等物质,以吸收紫外线。

尽量不要在室外进行电焊作业,以免影响他人。

(二)做好个人防护。

电焊作业人员和协助扶持焊件的人员在作业时应戴好防护面罩。

(三)在电焊机周围的人或路经机旁的行人,当出现电弧光时,应将脸部转向侧后方。

第三节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一、职业性噪声聋的致病机理及危害在生产环境中,由生产性因素而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根据其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机械性噪声(机械撞、摩擦、转动引起) ,空气动力性噪声。

(气体压力变化引起,如空压机,锅炉排气放空),电磁性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发出的声音) 。

生产性噪声可以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听觉系统等产生影响,甚至产生疾病。

长期受较强噪声影响而引起的永久性听力损失称为噪声聋。

在初期有头晕、失眠、耳鸣和疲倦等症状,自觉没有听力障碍,但听力检查可发现听觉受损伤,此时称为噪声性听力损伤。

进一步发展,渐渐可感觉到交谈时听力发生障碍,耳鸣症状明显,称为噪声聋。

在噪声性听力损伤阶段,是可以恢复的,但若不加注意,发展到耳聋阶段则不易恢复。

噪声聋可以是单个耳朵,或一侧重另一侧较轻,严重时可以影响到双耳。

如不注意自我保护,可导致全聋,影响正常生活。

二、指挥部噪声作业场所及从业人员概况指挥部目前噪声作业场所主要分布在钻井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油建公司、特车公司、供水供电处、机械厂、哈密物业公司、鄯善物业公司、玉门物业管理处、物资处、石化厂、轻烃化工厂等单位。

从事噪声作业的主要有钻井工、柴油机司机、机泵操作工、运行工、司炉工、轻烃操作工等。

三、预防措施(一)改造声源、降低噪声。

通过技术革新,把发声物体改造为不发声或发小声的物体是根本措施。

(二)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把高噪声机器与低噪声机器分开布置;采用消声器或用消声、吸声、隔声材料阻隔声源。

(三)加强个人防护。

在工作中,要坚持使用耳塞或耳罩,休息时要离开噪声环境,以缓解听觉疲劳。

(四)开展上岗前体检,对有中耳或内耳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不宜安排从事噪声作业。

定期对从事噪声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筛选出对噪声敏感者或早期听力损伤者,采取相应措施。

发现不宜接触噪声的,要及时调离。

第四节苯中毒的预防一、苯中毒的危害苯在工业中应用极广,可用来制造酚、氯代苯、硝基苯、染料、香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等。

以苯做溶剂,提取酯类、油墨、照相制版、制造油漆、喷漆有稀薄剂等。

苯对人体危害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长期接触超过容许剂量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自觉头昏、头痛、乏力、失眼、多梦、记忆力减退。

白细胞减少是慢性苯中毒的特征之一,而晚期则为再生不良性贫血,甚至发生白血病。

急性中毒严重程度,同吸入苯浓度、按触时间和健康状况有着安密切关系,轻度中毒者自觉头痛、头晕、眩晕、神志恍榴、手足麻木、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

重度中毒者除上述证状外,尚有严重头痛、神志模糊、血压下降、肌肉震颤、昏迷、抽搐、瞳孔散大等。

严重者可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二、可能引起苯中毒的职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中从事刷胶、支跟包头、绷帮、活化酸面、外底粘合、包鞋跟、胶木跟的作业人员(如钻井公司服装厂粘胶作业人员)及从事油漆轧浆、油漆调配、油漆稀料、油漆熬炼、树脂溶解、油漆包装、树脂制备玻璃钢固化的人员(如油建公司刷漆工、机械厂喷涂工)可能患苯中毒。

三、预防措施(一)搞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革,以自动化、机械化、密闭等,消除手工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如以静电自动喷漆代替手工喷漆等,用低毒物质代替苯,如采用低毒的二甲苯或抽余油代替苯做溶剂,目前多数油漆都不用含有苯的溶剂稀料。

(二)加强通风和排毒,生产车间应安装全面通风设施,及时输入新鲜空气。

有挥发苯的局部,要安装排风设施,如喷漆、浸漆槽旁安装排风罩。

(三)做好个人防护: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穿戴工作衣、帽,配备防毒面具和空气呼吸器(在密闭环境或浓度很高的环境中工作,应使用隔离式防毒面具或输入空气式防毒面具,短时间接触可戴活性炭防毒口罩),不在岗位休息、进食等。

(四)进行作业环境监测:对苯作业环境空气中的苯浓度应定期进行监测,发现超标,应找出原因予以处理。

(五)开展岗前体检,对有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肝肾实质性病变者,不安排从事接触苯的作业。

认真执行定期体检制度,对苯中毒人员及时安排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