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冰心:巴金这个人……吴泰昌教学目标:1.熟悉、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冰心、巴金的形象特点;2.体会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情,深入体会纯真友情;3.激发学生发现身边可贵的友情,珍惜真诚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1.分析文章中记叙的小事,了解冰心、巴金的崇高品格;2.学习本文如何通过冰心的角度刻画巴金,学习选择适合的写作角度。
教学环节:【自习预习: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导入:在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
这是一篇讲述一位母亲的故事的文章,满溢着作者浓浓的亲情。
世上除了亲情、爱情,还有友情。
这一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冰心和巴金这两大文学家之间的友情。
一、相关知识1.走近作者吴泰昌,《文艺报》前副主编,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本文是作者为巴金百年寿辰而写的暖寿的文章。
吴泰昌是文坛的有心人,多年来,他随身总是带着两样东西:一是小笔记本,一是一架口袋型的自动相机。
在种种文友之间相互拜访与聚会中,种种文坛盛事或笔会里,他会随时举起相机“咔嚓”一下,或者掏出小本子把一些谈话及细节飞速地记录下来。
吴泰昌是站在明天的角度来观察今天,选择今天,记录今天和收藏今天的。
当“今天”渐渐成为历史时,这些资料珍贵的历史性便一点点显现出来。
吴泰昌对文坛有浓烈的热情。
他与文友们真诚交往,尊敬先辈,亲切后生。
为人又急公好义,替人出力,排难解纷,不辞辛苦。
从他个人的角度看,文坛是情感化的。
他把文坛看做花坛。
所以他才会这样珍视文坛的点点滴滴。
对于泰昌之散文,文学大家们早有定评。
孙犁说:我很喜欢读泰昌的这类文章,文字流畅,考订详明,耐人寻味。
钱钟书云:你是“文学世家”,又有轻灵的手笔,所以兼有史料价值和轶事笔记的趣味。
吴组缃曰:我把《论语》、《孟子》都看作散文;泰昌的散文,正是这样一路的散文;它们的特色,是随随便便,毫不作态的称心而道,注重日常生活和人情事理的描述,读来非常真切、明白,又非常自然而有意味。
2.冰心简介你们对于冰心和巴金了解多少呢?(学生发言,说说他们所了解的巴金的相关常识。
)冰心(1900.10.5—1999.2.28)原名谢婉莹。
现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诗人。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
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
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3.巴金简介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1923年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7年赴法国。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揭示的民主主义思想最吸引他,并开始创作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都写一群知识青年在军阀统治中从事的种种活动,揭露了封建军阀的残暴与不义。
他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作者以很大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
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启蒙教育方面,尤其《家》作用最大。
鲁迅曾称赞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4.冰心和巴金的友情1989年冰心过九十岁生日,巴老从上海打电话委托吴泰昌买90朵玫瑰花组成一个花篮代他送给冰心。
巴金与冰心是莫逆之交,冰心称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
“您好像一盏明亮的灯”——巴金心中的冰心曾经多少次,被疾病折磨的巴金想搁笔不写了,但看到冰心仍在写,仍在呐喊,便“不敢躺倒,不敢沉默,又拿起笔来了”。
1989年5月5日巴金给冰心写信道:“70年了,我还在跟着您前进。
”/“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
她比我更乐观。
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
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两人的交往】1922年夏,巴金和堂弟在老家的园子里,读着刚刚出版的冰心的诗《繁星》,被那些富有哲理的、纯真的诗句所吸引。
1933年,巴金正在北平小住,与郑振铎、章靳以等一起创办《文学季刊》,初次见到冰心。
冰心给巴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坦率、亲切而温和的女性,而巴金给冰心的第一印象是内向、忧郁的。
1940年冬,冰心从昆明到重庆,两人再次相见,一起参加文艺界抗战会议。
五六十年代,巴金和冰心还多次在同一个代表团到国外参加会议、活动。
此时见面较多。
“文革”时,巴金与冰心都进牛棚,入干校,在极左思潮恐怖的统治下失去联系11年。
“四人帮”倒台后,他们恢复了通信。
到了1980年,他们之间几十年的友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也是一种升华,使他们由文学界的老友,跃为人生难得的知己。
同年4月,巴金和冰心一起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
当时巴金已是76岁的老人,冰心更已是八旬高龄。
期间得到一次从未有过的畅怀长谈。
1985年,冰心迁往新居,巴金去探望她,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二、积累字词:钦佩(qīn) 滞(zhì)留胡絜(jié)青靳(jìn)以慷慨(kǎi) 聘任(pìn)压抑(yì) 缔结(dì) 惦念(diàn)领衔(xián) 笃厚(dǔ)【请学生齐读,注重常见或容易理解错误的字词,如弹冠相庆、不经之谈、大方之家等。
】1.淡交如水:意思是君子交往,平淡如水,不为名利,不尚虚华。
2.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做贬义。
3.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同一派的就攻击。
4.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5.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6.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
后来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7.淡交如水,大道若弦: 形容君子之间的友谊真挚而淡泊,互相仰慕,互相支持,达到很高境界。
三、整体感知【冰心与巴金这两位文坛巨人,一个住在北京,一个住在上海,人们也许知道他们许多共同的优秀品质,却未必知道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让我们通过吴泰昌去了解两位文坛巨星那纯洁而又真挚的友谊。
本文记录了几件冰心与巴金交往的鲜为人知的事情。
文章看似松散,但由作为冰心与巴金之间友情的见证人的吴泰昌所写,无论是作为文学史料,还是对后人研究冰心与巴金两人的友谊却都是很有帮助的。
冰心与巴金的友谊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分成三个部分。
回顾小标题的好处:一目了然,层次清晰;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阅读全文,掌握大意,概括三个部分的主要事情。
一、“好好休息,尽情享受”写作者与冰心一道给巴金发贺电,祝他80大寿。
二、“淡交如水,大道若弦”写冰心和巴金之间真诚亲密淳朴的友谊。
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写冰心与巴金互引为人生“知己”的故事及原因。
【文章先用一件事引出两人的友谊,再道出成为知己的原因。
】四、思考讨论【通过刚刚的文学常识,我们对巴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并不能构筑起一个真切的巴金形象。
与之相交70年的冰心看到的巴金先生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内容。
】1、作者认为冰心的“巴金这个人……”这句话包含很多的东西。
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说说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文章很少直接写到巴金,但是从各人尤其是冰心的片言只语中,我们可以勾勒出巴金的轮廓。
■“巴金这人辛苦一辈子,勤奋一辈子,认真一辈子。
”■“巴金是讲真话的。
”■余思牧认为“冰心欣赏巴金的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巴金也一样欣赏冰心的坦率、坚强、友善”。
(2)从巴金的行为上也可以总结其为人:■巴金几十年不拿工资;■参加作协会议也不报销飞机票;■巴金大力倡导建设现代文学馆,并带头捐款捐物;■冰心研究会成立,巴金乐意担任会长;等等。
“巴金这个人……”可以这样总结:巴金是一个勤奋、认真,敢说真话、大公无私、人品文品俱佳的一代文学大师。
2、本文选取了冰心和巴金交往的典型事例,表现了这两位文学巨匠纯真的友谊。
文章写了哪些事来表达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谊?◆冰心提议用“好好休息,尽情享受”作为电文给巴金拍电报。
用这么随意的八个字作为电文,既轻松活泼,又反映了冰心对巴金的了解,只有挚友才会想出这么一句贺词来的。
◆冰心丧夫,反倒担心巴金牵挂自己,因而嘱托泰昌转告自己赏花的一些细节给巴金,以免除巴金的牵挂,足见两人的互相关心。
◆冰心热情支持巴金提议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不仅多方呼吁,而且积极捐赠自己珍藏的手稿,就是要完成老朋友的心愿。
◆巴金乐意担任冰心研究会的会长。
巴金曾公开表示不再兼任一切荣誉和名誉职务,但他却乐意担任冰心研究会的会长,还亲自签名聘任了顾问、副会长,足见他对冰心的仰慕和支持。
◆巴金给《冰心传》作序,在序中热情赞扬了冰心的为人与为文的优秀品质,也足见他对冰心的敬仰。
可归纳为:①互相祝寿;②互相安慰;③互相支持;④互相勉励;⑤互相学习。
3、研读第三部分,冰心眼中的巴金和巴金眼中的冰心,分别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能成为朋友?冰心欣赏巴金——纯真、坦诚、大公无私互相欣赏巴金欣赏冰心——坦率、坚强、友善4、自由讨论:冰心与巴金之间的情感深厚、纯洁、实在难得。
你们认为一份真挚的友情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讨论完后,适当的引入古代关于友谊的诗歌。
如:】赠汪伦李白别董大高适李白乘舟将欲行, 千里黄云白日曛,忽闻岸上踏歌声。
北风吹雁雪纷纷。
桃花潭水深千尺,莫愁前路无知己,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下谁人不识君!五、写作特色作者在描写巴金这一人物形象时,既从正面写其言行,表现其精神品质;又巧妙地从侧面通过冰心或他人的介绍来表现其形象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
它的好处在于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
描写方法(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夜走灵官峡》,通过成渝的描述和介绍,表现了成渝的父母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精神;(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
】侧面描写的作用:1.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2.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3.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本文就是通过冰心和其他人对巴金的评价,进行了侧面描写,表现了巴金一生辛苦、认真、性格内向、敢说真话,大公无私、品格高尚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