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论文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论文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071(2011)11-0168-02
当今社会正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活动。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初中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因此课改条件下,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

在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我们发现可以扣紧以下三个环节实施:
1 课的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

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例如在学习用多边形拼设地板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吃过蜂王浆吗?见过蜜蜂的蜂窝吗?见过人民广场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
蜂窝,建筑师们也用磁砖铺设建造了很多雄伟美观的广场,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磁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磁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
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磁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

使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本节课有了深刻的印象,又使学生能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引导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种很好的课的导入方法。

即:力求把单调的数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另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

上这节课的时候,以“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引入新课,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到广阔的大海边,有的同学闭上了眼睛,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太阳从海平面慢慢地升起的画面,一般情况下,闭眼的效果要好得多。

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勾勒形态;染上色彩抽象出数学模型;使抽象出数学模型的生活画面动起来;使数学模型更清晰、更逼真。

同学们还可以在大脑中放几个特写镜头:太阳刚刚要依依不舍离开海平面的瞬间,白鹭挤身掠过留下一道白线;鲜艳的红太阳上带着白色的丝带……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日出的全过程并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海平面抽象成一条直线,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再用几何画版放映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最后归纳出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相对位置关系。

该节课运用这种“生活化”的新课引入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引入的生活画面形态色彩越逼真,学生学习就越有兴趣,理解得就越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

2 学习过程“生活化”
很多学生爱上数学课,是因为他们觉得上数学课好玩有趣,贴进生活且富有挑战性。

而讨厌数学的同学一般是因为觉得数学枯燥繁难。

为了使每个学生学好数学,学习过程要尽量生活化。

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

而课堂教学是学习过程的关键,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降低了难度,擦亮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扎实。

使学生不再害怕数学,不会觉得数学难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

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应用时,通过课件演示增补了“利率问题”“打折问题”这一节课,先创设一个小商店,我当营业员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单价,让学生扮顾客进行购物活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热烈. 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利润是如何产生?”及“每件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这时学习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
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当学生理解了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后,同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销售,以及打折销售的商品中顾客是否真正得利益?于是又激起了学生的探
求欲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3 知识运用“生活化”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曲”。

精心设计题目,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

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作品,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精美的图案,漂亮的剪纸,立意新颖的版画。

更有利用牙签做的手工画,有用水果皮做的人偶。

这些作品在学校的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有的同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一直珍藏着,因为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爱生活。

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学生直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
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快乐。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提的:“生活即教育”,要是学生的生活才是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才能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红林.《让初中数学“生活化”》.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 张爱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吉林教育》,2008 第5期
[3] 王合方.《焕发数学课堂的生机:让初中数学更贴近生活》.《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 第9期
[4] 骆建富.《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性初探》.《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7 第11期
[5] 王颖利.《初中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教育艺术》,2007 第7期
[6] 孔占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中国西部科技》,2009 第2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