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蕉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

香蕉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

香蕉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栽培技术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其地下茎为粗大的球茎,根、茎、叶、花、果及吸芽(繁殖用)均由此长出。

正在结果的香蕉香蕉喜高温多湿,通常生长温度20~35℃,最适温度24~32℃,各器官的临界温度为叶片10~12℃,果实13℃,根13~15℃。

年均温21℃以上是香蕉的主要分布区,少数分布在20℃及其以下的地域。

香蕉植株水分含量高,叶面积大,蒸腾量大,故需水量也大。

香蕉月平均水分以200~300毫米最适宜,至少不得少于50毫米。

香蕉要求充足的阳光,但不能太猛烈。

有文献报道:光强度从2000勒克司增至10000勒克司时,光合作用迅速增强,但从10000~30000勒克司的光强度下,光合效率增加缓慢。

光照差果实的光泽、风味差。

香蕉无主根、正常植株有200~300条须根,10~30厘米土层是根系的主要分布层,香蕉株高大,根系浅,对风敏感,易遭台风和强风危害。

据观察当风速达25~30千米/小时时,可使叶片严重撕裂,风速40~65千米/小时,常使假茎折断,风速100千米/小时,可使蕉园全毁。

香蕉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冲积土或腐殖质壤土最适;pH值4.5~7.8都可种植,但以pH值6.0以上为最宜。

香蕉采用无性繁殖,种苗有吸芽苗和组培苗。

①吸芽苗有褛衣芽(立冬前抽生的吸芽,披鳞剑叶,过冬后部分鳞叶枯死如褛衣,故名)、红笋(春暖后抽生的吸芽,叶鞘红色,故名)和隔山飞(由收获后较久的旧蕉头抽出的吸芽,又称水芽)3种,以褛衣芽苗为优。

②组培苗生长整齐,以叶龄6~10片叶时种植为宜。

组培苗易产生变异,生长较弱,抗逆性差,生长初期应精心管理。

春夏蕉(反季节蕉)、正造蕉、大蕉、粉蕉、龙牙蕉、组培苗蕉(试管苗)优质丰产技术因季节、品种不同,优质丰产的栽培技术也不同。

香蕉的病害有:香蕉束顶病,是世界性的严重病毒病,防治方法常采用:提高抗病、抗蚜力和灭蚜,种植无病苗,挖除病株和轮作。

另外,有60多种蚜虫传播香蕉花叶心腐病、病毒病。

此外香蕉还有叶斑病、香蕉黑心病、香蕉巴拿马病、香蕉炭疽病、香蕉冠腐病和香蕉根线虫病等。

香蕉虫害主要有香蕉象甲、香蕉麦叶虫、香蕉交脉蚜和香蕉花蓟马等。

栽培A. 香蕉种植前的准备1、基肥堆沤在种植前二个月用猪牛粪、塘坭、草皮坭加适量复合肥一起堆沤,腐熟后每坑施10公斤作为定植基肥使用。

2、犁、耙地在种植前对蕉园进行二犁二耙,为根系的生长创造一个疏松的土壤条件。

3、定点挖坑种植前按照2×2米的定植行距进行定点拉线,并挖长、宽、深各0.4米的定植坑。

亩植165株左右。

(或2×2.5米,亩植130株)4、回坑先将10公斤的腐熟基肥放在定植坑底,另加复合肥0.25公斤,拌匀后盖土,回土要求土堆高出地面10--20厘米,防止定植后下陷引起积水。

B. 香蕉如何种植?1、种苗选择选择叶片浓绿,根系发达,高15--20厘米,具有5--6片新叶,无病虫害的苗。

2、种植时间春植,二月中、下旬,秋植,9月二个时期均可。

3、种植方法将蕉苗按大小分级、分区定植可方便管理。

种时在定植坑的中央开一小穴,将苗轻放于坑内,深度以土埋蕉头10厘米左右,种苗的切口朝向一边,栽后稍加踩实,淋足定植水,盖好稻草。

C. 香蕉的田间管理1、施肥:第一次3--4月,每株用猪粪或农家肥3--5公斤,磷肥0.2公斤,淋施、施后盖薄土;第二次6--7月在蕉畦铺施肥料,每株施土杂肥50公斤,花生麸0.2公斤,复合肥0.1公斤,施后浅培土;第三次在8月上、中旬每株施土杂肥25公斤、农家肥5公斤、麸肥0.2公斤。

另外在小叶期每隔7--10天追施一次腐熟粪水,在大叶期每隔10天追施一次经沤制的花生麸水,也可用尿素1两加钾肥0.5两或复合肥2两兑水淋施。

根外追肥:蕉小叶期、抽蕾前后,小果期用120倍香蕉速长剂、农植宝、喷施宝、0.3%磷酸二氢钾喷施。

2、排灌、除草蕉田要高畦深沟,以利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又能灌溉。

旺盛生长期间,要经常保持畦沟浅水层,以便旱季早、晚淋水,做好蕉畦覆盖。

蕉是浅根生植物,除草时应用手拨除,禁忌踩上畦面或锄伤根群。

3、留芽除芽割除头路吸芽,待二路或三路吸芽抽生后确定留用适合的1--2个吸芽,其余吸芽全部去掉。

4、断蕾蕉抽蕾后,注意田间检查,当蕉轴顶端1--2梳不结实时,于晴天下午进行断蕾,减少树液流失,待伤口树液停止时,用500倍多菌灵等杀菌剂涂刷伤口。

D. 香蕉的病虫害防治1、叶斑病,危害蕉叶,于每年四月份开始用25%敌力脱乳油1500--3000倍液喷,每隔二个月喷一次。

或用600--800倍托布津或代森锌喷叶。

2、花叶心腐病、束顶病:防治方法一是不在病区引种购苗,二是发现病株即刻挖除,三是用乐果1000--1500倍喷杀蚜虫,减少传播。

3、弄蝶、蝗虫、卷叶虫、象鼻虫等害虫的防治方法是:①剥除假茎外围的腐烂叶鞘,及时摘除叶上虫苞。

②用敌百虫800倍、杀虫双400倍液淋叶柄叉内。

③用1000倍乐果喷杀。

香蕉束顶病发病特征:香蕉束顶病俗称蕉公、虾蕉、葱蕉,该病是严重的世界性的病毒病。

我国各蕉区均有发生,以旧蕉区较严重。

香蕉束顶病的典型病症是新叶越抽越小,并且成束,故称束顶病,发病后期植株矮缩。

病叶较直立狭小,硬脆易断,叶边缘明显失绿,后变枯焦。

叶柄或中肋基部出现深绿色的条纹,俗称“青筋”,这是区别其他原因造成丛叶的主要特征。

病住一般生长缓慢,矮化,不抽蕾结果。

抽蕾时才发病的植株抽出的蕉蕾其果实畸形细小,果无甜味,无经济价值。

病株根尖变紫色,无光泽,大部分根系腐烂或变紫色,不发新根病株最后枯死。

发病规律:香蕉束顶病的病原是香蕉束顶病毒,该病毒是一个直径是18毫微米的等径病毒。

该病毒主要靠香蕉交脉蚜虫传播。

香蕉束顶病在香蕉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3-5月份为盛发期。

危害程度取决于蕉园中的病株数量及蕉蚜的密度和发生情况,正常上年冬季冷害严重时次年3-5月发病较严重。

此外,一般香蕉发病较多,大蕉、粉蕉、龙牙蕉发病较少。

防治方法:(1)选择通风的园地,采用合理的种植方法和密度,加强肥水管理。

不同种间容易导致蚜虫滋生的蔬菜,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2)采用无病组培苗作为种苗。

蕉苗假植期间做好防蚜虫的有关措施(3)喷药杀灭蚜虫,尤其在9-4月份和9-11月份要加强对蚜虫的防治。

(4)及时清除病株,切断传播源。

有蚜虫的病株应先喷药杀死蚜虫,然后挖除病株,并将病穴土扒开晒干,填入新土,加入50-100克呋喃丹混匀后再补种新苗。

(5)发病高的蕉地最好与水稻等水田作物轮作,可大量降低次年的束顶病发病率。

香蕉黄叶病发病症状:发病蕉株的下方老叶叶缘首先黄化,逐渐扩大至中肋,叶柄软化弯曲下垂,最后枯萎,上方幼叶亦逐渐发黄,最后导致整个蕉株枯萎死亡,有时病株假茎外围的叶鞘自基部发生纵裂。

纵切病株的假茎或块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呈现褐变的现象,在发病后期,黄褐色的维管束组织上下贯穿呈长条形。

有时病菌会从母株块茎穿过与吸芽相连部位而侵入吸芽。

发病规律:黄叶病是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及其变种,病原菌在病株组织内可产生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和厚膜孢子,但在土壤中主要以厚膜孢子存活,其存活期可连数年之久。

一般而言,在酸性砂质地较易发生,又排水不良及伤根情况下可促进该病发生。

该病病原菌有四个生理小种,引起台蕉(北蕉、仙人蕉)黄叶病者为第四生理小种,引起吕宋蕉(芭蕉)黄叶病者属第一生理小种。

病原菌自感染到出现外部病症,潜伏期可长达5~6个月,本省南部蕉园种植期在3~5月,因此一般在每年10月以后才开始出现外部病症。

该病为土壤性传播病害,病原菌可经病苗病土及流水传播,有时病菌会从母株块茎穿过吸芽相连部位而侵入吸芽。

病原菌以厚膜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亦可在莎草、香附子等天间杂草根部存活。

防治方法:(1)轻微至中度黄叶病园种植耐病品种。

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蕉园为佳。

排水不良及砂质酸性土壤,不宜种植。

(2)发病率超过10%以上的蕉园,宜转种其他作物。

经废耕或转作水稻2年以上的病园,如果再想种香蕉的话,蕉苗应该取自无病区。

病园与旱作轮作为佳。

(3)发病率低于10%以下的蕉园,如果再种植香蕉时,应做病株处理。

发病株以除草剂装于压力式喷雾器桶内,喷头装上注射针,每株注射5孔。

一星期后病株叶片急速干枯,两个月后叶片和假茎完全干枯,即可引火烧毁。

病穴残留有部分块茎组织尚未腐烂,亦可挖出切碎,连同假茎一并烧毁。

(4)目前,对该病菌还没有特效的防治药物。

现大多数采用防治真菌病害镰刀菌类的药物,像日邦克菌、农土斯、菌根消、复活一号等效果都不错。

香蕉灰纹病发病特征:香蕉灰纹病又称香蕉暗双孢霉叶斑病,在我国香蕉产区均有发生。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上。

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病斑呈椭圆形或沿叶缘呈不规则形,暗褐色或灰褐色。

新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后逐渐扩展为中央浅褐色,具轮纹、斑边深褐色的椭圆形斑,斑外缘有明显的橙黄晕圈。

叶背的病部上常长出灰褐色霉状物。

病菌沿叶缘气孔侵入时,初期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暗褐色、半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病斑,后期沿叶缘联合为平行于叶中脉的褐色、波浪环纹坏死带,秋季后病斑由褐色转为灰白色,质脆。

发病规律:病原为香蕉暗双孢霉。

该菌分生孢子梗褐色,有分隔。

初侵染源为病株残体,春季开始发病,高温多雨的夏季为病害盛发期。

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从叶缘气孔侵入,在雨季该病发生后迅速向中脉扩展。

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如烟尘、S02等),该病加重。

干旱季节不易发病。

香蕉比大蕉、粉蕉易感病,偏施氮肥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排灌,及时摘除病叶。

(2)每年立春前清除蕉园的病叶、枯叶并烧毁,减少初侵染源。

在香蕉生长期最好每月清除病叶一次。

(3)控制种植密度。

多施钾肥磷肥,不偏施氮肥;雨季及时排水,降低蕉园小环境的湿度。

(4)喷药防治。

香蕉产区应于4、5、6月各喷1次1:0.8~1:100少量式波尔多液,每亩150~200升,此外,45%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50%的万霉强敌8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香蕉冠腐病发病症状:采后的香蕉密封包装,在25-30℃下贮藏7-10天,蕉梳切口处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含大量大、小分生孢子,造成轴腐,进而向果柄扩展,病部暗褐色,前缘水渍状,指果脱落;20一25天后果身发病,果皮爆裂,覆盖许多白色菌丝体及分生孢子,蕉肉僵死,不易催熟转黄。

青果外软而中央胎座硬,食之有淀粉味感,一旦发病,扩展极为迅速。

发病规律:该病是由镰刀菌引起,有半裸镰孢、串珠镰孢、亚粘团串珠镰孢及霜孢镰孢等4种。

4种菌均由机械伤口侵染,用聚乙烯包装储运或运输车厢高温高湿,极易发病。

1、各种机械伤是病菌侵入的前提。

2、高温高湿使病情迅速发展。

3、青蕉若密封在薄膜袋内,因果实的呼吸作用,袋内二氧化碳浓度日益增高,甚至出现中毒,有利于镰刀菌的侵染危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