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复兴-延续——长沙太平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思考SpaceTransmission,RehabilitationandContinuity—ThinkingabouttheProtectionandRenewaloftheTaipingHistoricalDistrict魏志强唐国安WEIZhiqiangTANGGuo。
an摘要: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多年来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对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的解读,分析了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方法.归纳了历史街区的保护原则,从而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街区;文脉;可持续发展:长沙太平街Abstract:ForseveraIyears,traditionalhistoricdis-州cthasbeenoneworldtopic.andhasbeenaffachedgreatimportance.Thisarticleanalyzethenewproblemfacedintheurbanrenewal.providesrelativepratectivecontentandmethod.andcondudestheprinciple.sothattoattai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Ke),words:histoficdistrict;context;sustainabledevelopment;taipingdistrictllI嘲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4—0113-03在城市的新陈代谢和不断改造过程中,人们不仅期待着城市物质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而且期待着城市精神功能的加强,更期望传统的建筑文化以其固有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与未来的建筑文化一道,以其特有的方式参加到现代生活之中,构成未来世界文明之花的一支奇葩。
历史街区反映了历史的文脉,是城市发展的“年轮”,它传递着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信息的片段,是城市记忆最完整的地区。
然而.由于我国城市的急剧发展和经济的突飞猛进,“在推土机下一条条传统街道、一片片历史街区正逐渐消失,危旧房改造工程使历史文化街区遭到严重破坏”(单霁翔)。
保护历史街区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本文以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项目背景水过而无痕,时光却不,岁月在星城长沙留下太多记忆。
悠悠湘江。
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湘文化功莫大矣。
而太平街历史街区即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历经干余年没有改变。
其以众多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和民居街巷为载体,成为长沙人文荟萃的缩影、城市发展的依托和形象的展示窗口,反映了长沙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太平街历史街区,位于湘江东岸的解放路口至五一大道路口一带。
北临五一大道,南至解放西路,东接三兴街、三泰街,西靠卫国街。
周边主次干道汇集,交通十分便利。
太平街历史街区以商业、文化、旅游、居住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长沙清末民初时期传统的历史人文风貌。
(图1l太平街历史悠久,富含浓厚的湘楚地域文化。
清代地方政府为方便货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门和大西门之间新开一太平门,太平街由此得名。
长沙素有。
屈贾之乡”之称。
太平街东侧的太傅里就是贾谊故居的所在地.据北魏郦道元球经注》记载,贾谊在这里筑石床、凿水井、植柑树,并写下了汉赋名篇《吊屈原赋》和《乌乌胁。
有趣的是,贾谊居住之处曾经也是屈原下榻之所,屈原曾于此处写下他一生最后的诗篇蛳渗。
2街区风貌特色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格局不但记录了它的营建型制、规划特征,而且还包含了城市与社会、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人文等多种关系。
在街区保护中,要充分利用历史街区的传统空间组合方式进行重构和整合。
在这种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和发展原有的意境、格局,要继承历史文脉,做到一脉相承。
太平街区完整地保留了清代初期的街巷骨架,为巷道以及由巷道纵横交错所形成的鱼骨状格局。
2.1街巷格局街巷是城市发展的记忆链,是一个街区区别于其它街区的本质区别。
太平街历史街区以太平街为轴线,西侧以金线街、孚家巷、马家巷为主要构架;东侧以太傅里、江宁里和西牌楼为主要构架;另有许多交错屈曲的小巷散布其中,构成了它鱼骨状的街区格局,而且街名也沿用至今。
根据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价值及其环境要素构成,将太平街的空间框架划分为。
五街三片一点”,即以五条特色街道串起来的三片传统居住街坊。
“五街”是指:太平街传统商业街、金线街传统风貌街、西牌楼传统餐饮街、马家巷和孚嘉巷传统居住巷。
“三片”是指:马家巷孚嘉巷传统居住街坊:以马家巷、孚嘉巷为中心,东面到太平街,西面到卫国街,南到金线街的以传统居住风貌为主要特色的地块:三泰街传统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位于太平街以东,西牌楼以北.三泰街以西:太傅里传统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以太傅里位于太平街以东,西牌楼以南,西兴街以西。
“一点”是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贾谊故居。
悃2)作者简介:魏志强(1982-),山东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唐国安,湖南大学教授,湖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13万方数据图I区位示意图2.2空间格局在保持巷道空间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力求适当恢复街区局部的历史风貌,并适当新建一些公共活动广场与公用设施,做到景观的“旧与新”、“小与大”、“历史与现代”协调相融,人行空间、街道、广场和绿化系统组织,商业功能、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互结合。
提供会友畅谈、体验民风、陶冶性情的场所。
重点塑造太平街入口,创造与长沙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相切合的标识性节点。
太平街北入口节点是太平街标志性主要人口,结合文夕广场整治设计,集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于一体:太平街南人口市井风情是贾谊故居和金线街民族文化街交汇的景观节点,为历史街区的游览休闲广场:太平门广场位于孚嘉巷西端,结合太平门的回复设计成为历史文化回忆广场和休闲绿地。
3建筑风貌在保护历史街区优秀历史建筑时,认真研究建筑所在的年代、建筑型制、建造方法、历史价值;完整地体现历史建筑的建筑风格、营造法式,对特定的历史地段,特定的历史建筑,要求风格纯正。
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是通过不同的单体建筑叠加而成,其保护与整治必须具体落实到各个单体建筑上,这包括建筑造型的处理、材料的选择、构造做法、色彩搭配等。
街区内,小青瓦、域屋顶、白瓦脊、封火墙、114木门窗,是这一带民居和店铺的共同特色。
老式公馆则保留了较为原始的石库门、青砖墙、天井四合院、回楼护栏等传统格局。
构成街区建筑立面以坚固、粗糙、匀质的砖灰墙为主调,以传统的形式和材料制作门牌和店面招牌,以过街廊、连接构架等加强街道的聚合感和层次感。
(图3、4)形态上,以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坡屋顶为主,恰当运用平屋顶,慎重使用现代形态。
色彩上,以黑、自、灰为基调,同时有节制地运用长沙传统民居常见的原木色、黄褐色等。
平面、立面采用错位进退,屋面采用高低错落、平坡结合的方式,重点部位穿插地方特色的骑楼、连廊、平台的元素,丰富街道空间。
4文物古迹如果说建筑和街区格局是历史文化街区的骨骼,那么人文资源就是历史文化街区的血肉灵魂。
人文资源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它是古镇街道历史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在它是历史文化保护区系统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核心因素。
深入到太平街街巷走访,我们会发现这里蕴藏着十分深厚的湖湘文化和湘楚风情。
太平街区较好体现了长沙历史文脉和特色,街区内历史文化遗存有很多亮点:贾谊故居、李富春故居坐落当地:辛亥革命时的共进会、四区社、湖南体育会和体育学堂旧址分布太图2格局分析图平街两厢:明吉王府西牌楼旧址有迹可寻,王府大石础、琉璃瓦等构件已获妥善保存;清代至民国众多长沙老字号遗址尚存,其中有名的包括:朱昌琳开设的乾益升粮栈、长沙四大茶馆中的洞庭春茶馆、利生盐号、杨泰隆钉子铺、老通义油漆铺等。
太平街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商业街,改造太平街将恢复若干老字号、老店铺,提供可能的场所与环境给小摊贩们,以增强街区地段的生存特色与生活气息。
同时,开拓太平街耨的商业运作模式,带动街区生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太平街富含浓厚的湘楚地域文化,改造太平街将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中~切楚辞汉赋、屈贾人文、辛亥革命、长沙大火等有关的历史古迹、文物故事、奇闻掌故,延续长沙的环境与人文风貌,突显长沙魅力。
:一‘5突出文化特征一在传统文化挖掘、发扬上,实行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扬的并举策略,发挥名人优势,弘扬名人文化:对传统工艺进行整理和继承;保护传统特产、恢复老字号;建立各类展馆、陈列馆以提高古镇文化气氛,丰富市民生活。
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与口述文化遗产、传统地名进行保护。
从而提高历史街区的识别性与知名度。
太平街历史街区是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经营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长沙万方数据图3院落图4封火墙图5贾谊故居图6店铺民国传统人文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
太平街历史街区将保持民国的民居风貌、长沙市街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历史街区屈贾文化纪念地、商业民俗传承地、辛亥革命策源地三大文化特征。
其中,屈贾文化纪念地主要通过对贾谊故居保护与贾谊祠园林的恢复建设,以及相关文化设施如太傅书院等的建设等来体现。
展现楚辞汉赋博大精深及屈原、贾谊、陶侃3人事迹中的人文魅力:商业民俗传承地主要通过保护太平街、西牌楼的传统商业建筑,恢复若干老字号,以及对金线街两边长沙民俗作坊的开发展示,来体现太平街历史街区商业民俗的文化内涵:辛亥革命策源地则通过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古迹,挖掘其在长沙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建立小型博物馆等来体现。
{图5、6)6结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整治工作核心内容在于保护传统物质遗存物的原真,保护历史空间的形态,在保持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现代”舒适度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
通过对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的研究和实践有力的证明,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必须坚持原真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原则,必须对历史街区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重点是规划资源整合图景和激活当地的发展要素。
从城市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在保护的原则上寻求历史街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将为关键。
如果说保护是基础,是对城市文化的尊重,那么合理的更新就是保护的延伸,是城市文脉的延续。
参考文献:…阳建强,吴明伟著.现代城市更新.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湖南建设网.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文本4图集+说明书+现状研究.2006.【3】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城市规划,2001(1o).【4】周畅.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筑学报,2004(11).115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