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方案(复)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培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二○一五年十二月培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一)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创业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早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在6月发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
全社会更加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各地纷纷出台了若干优惠政策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
据云南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2015年云南省高校毕业生突破16.2万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超过8000人。
云南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来促进和推动青年就业创业,搭建起促进就业创业的绿色通道。
(二)省内高校也进一步加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是云南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改革实验点,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引导,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工作部署要求。
学院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实行“校企联合、双向互动”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通过“校外课堂,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学院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与企业合作,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为大学生建立培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扶持真正具有创造性、革命性的创业项目。
(三)培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有服务园区、重推园区经济发展的功能。
平台地处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城产业基地,园区包括云南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电商谷等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园区及相关的平台建设。
通过培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把园区所具备的优势转为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以支撑的条件,多层次、全方位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
实现高校、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平台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影响力的宗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以财经学校为依托,在充分挖掘和整合校内资源的基础上,以创业基地为支撑,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当前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
建设名师带培、项目支持、重点培养的创新支持平台,人才、项目、技术、产业融合的创业服务平台,信息集成与资源共享平台,为创新型云南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二)总体思路以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突破,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以增强平台孵化能力为重点,打造大学生创业服务、人才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以市场为导向,采用现代企业和科技管理运营模式,优化服务和指导方式,全程化帮扶创业者;以创业促进就业,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
(三)基本原则培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服务配套”的原则,突出创业孵化服务功能,依托现有各类社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和创业服务;致力于为广大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创业信息、撞击智慧火花、挥洒创业激情的实践平台;在服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拓展自身综合素质,将大学生创业由梦想带进现实;引导和鼓励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青年创业者,创建一个开放性的创业孵化平台,提升青年创业成功率,带动就业率。
三、建设孵化平台的必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
高等教育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就必须把视角和触角延伸到市场,转变观念,调整方式,真正满足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要,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适应时代发展步伐。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开展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活动,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创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这是一个属于创业者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奔跑,让创业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无数年轻人希望站在风口,用技术改变世界,用创业改变人生。
在学校内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是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中央要求,云南要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云南经济高速发展,有赖于云南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发展高新技术,推动创新创业,走技术创新之路是云南经济发展升级的核心内容。
没有高新技术,就没有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力,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首要条件就是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不断强化提高,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形成从研发到产品化、商品化的市场生态链。
(三)助推青年创新创业。
孵化平台是直接整合社会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和培养创业企业、企业家的服务机构,是链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孵化平台可以满足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使创业者没有隔断和界限,相互交流,共享服务资源,并得到专业的法务、公司注册等咨询服务,为大学生从创业到发展提供一站式便利化服务。
(四)树立创业的示范效应、提升创业经济效应。
创业需要示范效应,孵化平台中成功的微小企业和青年企业家将成为创业者榜样和典范,在创业者中起到积极的典型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创业者需要孵化器内规范、完善、专业的创业服务,以此保证优秀创业项目不断成长和成熟,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一批批青年创业者和微小企业从走进园区到成功孵化,必将为云南产业发展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五)加快资本转化,服务区域经济。
云南省有国家级孵化器9家,不到全国总数的2%,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培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立足学校,面向全省,鼓励青年人进行创业活动,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以创新创业平台成立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学生创业,孵化创业项目,服务园区;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大学生人才智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平台集聚人才,吸引青年投身创业和更多的创业项目入孵,对加快资本转化、更好的服务云南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四、项目概况(一)项目选址培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位于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地处高新区腹地,高校云集。
空间安排在炎培楼,图书馆,功能面积5000平方米。
大学城及高新区具备了科研教育、创业孵化、文化博览、会展商务、信息平台、中介融通六大功能。
企业彼此之间为上下游、供需方关系,相融共生,资源共享,人才、信息、文化、服务高度聚集。
(二)建设方式培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以云南南方教育投资集团、云南培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云南财经大学及相关企业的科研团队为基础,以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系列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业务为主要内容。
平台将充分利用各类政策、资源、资金和人才优势,产生技术、资金、人才的聚集效应,吸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优质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入驻。
(三)项目定位培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借助政、校、企紧密结合的优势,有效链接起政府、高校、企业、市场的互补性资源。
以“助推创业,带动就业”为目的,以“遴选项目、培育团队、汇聚资源、扶植企业”为主要工作内容,努力为大学生营造高效务实的创业平台。
多层次、全方位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
通过协调、整合社会资源,为所有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低风险创业实践机会,为青年的创业提供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相关服务。
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原则,充分借鉴成熟的扶持创新创业政策和新型孵化机制的先进经验,面向早期阶段的草根创业团队提供低门槛和低成本的服务。
带动大学生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氛围,通过创业精英带动大众创业,通过大众创业孕育创业精英。
五、平台发展规划(一)服务内容1.引导就业创业观念。
聘请各行业内知名创业导师,提供线上线下创业辅导。
每年举办一次创业大赛,不定期举办创业沙龙,每月一次专项主题活动,以某个特定主题为契机,短期内提升。
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教育,让创业教育渗透入孵化平台各环节。
2.整合就业创业政策。
协调省政府机关进驻提供大学生创业扶持服务,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充分整合国家配套支持政策,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充分运用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拓宽创业投资资金供应渠道,多方位寻求金融资本支持,为创业者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平台。
3.加强就业创业培训。
平台不定期举办培训活动,提供公益性质的培训,对有创业需求的青年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创业知识培训,解疑释惑,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4.建立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充分利用创业平台,创建高校与企业互通的渠道,将大学生、企业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充分依托各类企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见习基地。
5.发布就业创业信息。
广泛整合各类资源,针对不同创业者提供政策信息、项目信息、市场信息、岗位信息、培训信息等,创建培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网页,建立云南省青年创业微信公众平台。
6.支持就业创业基金,引进就业创业投资。
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保障充足的创业资本。
给予草创团队以资金支持,坚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建设的原则。
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平台给予大力扶持,促其成长壮大。
调动一切力量,广泛筹集项目和资金,可以引进天使基金等社会化投资模式。
7.进行就业创业指导。
建立创业项目导师制,选配富有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的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工作人员担任创业项目导师,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辅导,帮助大学生创业公司确定研发项目市场方向,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创业公司成果推向市场。
8.强化创业教育。
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市场经验且人脉单一的实际,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创业辅导,引导大学生创业。
不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招商组织与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业务,建立孵化平台联盟圈,与企业、专家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