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竞赛讲义_热分解反应规律

高中化学竞赛讲义_热分解反应规律

高中化学竞赛第三讲热分解反应基本规律
本讲的主题是“有规则拆分”!
一、热分解反应的“推动力”
从热力学角度看,热分解反应是向着能量低产物方向进行,反应的“推动力”是能量降低的过程(△r G=△r H-T△r S)。

用上述观点可以解释下列反应为什么是按(1)式而不是按(2)式进行:
CaCO3→CaO+CO2(1)CaCO3→CaC+3/2O2(2)
KClO3→KCl+3/2O2(1)KClO3→1/2K2O+1/2Cl2O5(2)
二、含氧酸盐的热分解反应规律
按上述能量观点,由于氧化物能量低于相应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碳化物,所以(大多数)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草酸盐的(固态)热分解按以下规律进行:含氧酸盐(s)→金属氧化物(s)+酸酐(热分解通式)
还要考虑的是,酸酐是否稳定?金属氧化物是否稳定?两种产物间是否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例见下)。

(一)硫酸盐的热分解反应
规律:硫酸盐(s)→金属氧化物(s)+SO3
例:
1、当温度显著高于758℃时,SO3分解,气态产物以SO2和O2为主,反之气态产物以SO3为主。

(758℃是从△r G=△r H-T△r S计算出来的数据。


例:
2、在活动序中位于铜以后的金属硫酸盐,因碱性氧化物对热不稳定而分解。

例:
若分解温度不很高,则得HgO和SO3;若高于HgO显著分解的温度,则产物为Hg和SO3、O2。

3、两种产物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
产物中有Fe2O3、SO2,原因是“高温”下SO3有一定的氧化性,氧化FeO为Fe2O3,自身转化为SO2。

(二)硝酸盐的热分解反应
1、NaNO3、KNO3在温度不很高条件下分解为MNO2和O2。

例:2KNO32KNO2+O2↑
2、其余硝酸盐均可按照热分解反应通式讨论:硝酸盐→金属氧化物+硝酸酐(N2O5)
∵N2O5在室温下就明显分解:N2O5=2NO2+1/2O2
∴硝酸盐热分解反应一般规律为:硝酸盐→金属氧化物+NO2+O2 (后两者mol比为1:4)
例:
2Cu(NO3)22CuO+4NO2↑+O2↑
(1)如果硝酸盐在明显高于500℃下分解,NO2分解,则气态产物为NO和O2;如果高于950℃下分解,NO进一步分解为N2和O2,则反应式为:
(2)在活动序中位于铜以后金属硝酸盐,因碱性氧化物对热不稳定而分解。

例:2AgNO32Ag+2NO3↑+O2↑
(3)NO2、O2在高温下都有明显氧化性,若碱性氧化物具有还原性,则将有可能被氧化,但很难说明是被NO2或O2氧化的。

例:
若FeO被NO2氧化,NO2的还原产物NO将和O2生成NO2;若O2是氧化剂,产物仍是NO2和O2,从反应结果看,都是O2减少了。

类似地,其他具有还原性的碱性氧化物有MnO(强还原性)、SnO、CoO、PbO(弱还原性)。

(4)硝酸的热稳定性不如相应硝酸盐。

如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主要是H+、M n+不同引起的。

因异电相吸,M n+和酸根阴离子(的配位O原子)互相靠近,由于M n+外围也有电子和O原子互相排斥,所以两者间不可能靠得很近。

H+则不同,没有电子,因此它不仅能和含氧酸要中配位O原子靠近,而且还能钻入配位O原子,(从效果上看,相当于)削弱了这个O原子和成酸元素原子间结合,所以含氧酸(尤其是在受热时)较易分解。

(H2CO3类似)
4 HNO34NO2↑+O2↑+2H2O
(三)碳酸盐的热分解反应
和热分解反应通式是一致的:碳酸盐→碱性氧化物+CO2
例:CaCO3高温分解
(1)由于CO2能量低,要在2300℃以上才明显分解为CO和O2,而碳酸盐热分解温度显著低于2300℃,所以一般不涉及产物CO2分解的问题。

(2)不活泼金属碳酸盐,也会因碱性氧化物对热不稳定而分解。

例:
(3)气态CO2的氧化性不强,只有在遇到强还原性碱性氧化物才有可能表现出来。

例:。

(四)草酸盐的热分解反应
草酸(H2C2O4)的酸酐是“C2O3”(没有这个化合物,所以标以“”号),可认为是+2、
+4价碳的混合氧化物。

所以草酸盐热分解反应式为(以CaC2O4为例):

H2C2O4·2H2O CO2↑+CO↑+3H2O
总结:
(五)其他含氧酸盐
由于磷酸盐分解生成的酸酐P2O5挥发性低,所以磷酸盐分解温度高。

硅酸盐中SiO2不具挥发性,所以硅酸盐“不发生”热分解反应。

硼酸盐中B2O3也不易挥发,所以一般也不讨论硼酸盐的热分解反应。

(六)元素的中间氧化态含氧酸(盐)受热时可能发生自氧化还原反应。

例:3NaClO NaClO3+2NaCl NaClO33/4NaClO4+1/4NaCl
4KClO33KClO4+KCl Na2SO31/4Na2S+3/4Na2SO4
三、铵盐、碳酸氢盐的热分解反应规律
(一)铵盐
铵盐(以NH4A为例)热分解始于NH4+上质子(H+)转移和A-结合,即NH4A NH3+HA。

1、若HA没有氧化性,产物即NH3和HA,如NH4X、NH4HCO3、NH4HS等。

2、若HA有氧化性,则将和NH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特点是分子内得失电子平衡。

例:NH4NO2N2↑+2H2O NH4NO3N2O↑(笑气)+2H2O
(NH4)2Cr2O7Cr2O3+N2↑+4H2O
(NH4)2SO4受热到357℃释NH3:(NH4)2SO4NH4HSO4+NH3↑,而后在更高温度下发生NH3还原“SO3”反应。

3、据铵盐热分解机理可归纳总结铵盐热分解温度高低及其产物:既然铵盐热分解反应始于NH4+中H+转移,可以想象A-接受质子倾向越强,则相应铵盐热分解温度低;反之,热分解温度较高。

例如比较卤化铵热分解温度高低,实际上是在比F-、Cl-、Br-、I-接受H+倾向,F-接受H+倾向最强,I-接受H+倾向最弱,所以顺NH4F、NH4Cl、NH4Br、NH4I序热分解温度升高。

又例如已知NH4HCO3在室温下就能发生部分分解,可想而知(NH4)2CO3在室温下更易分解。

(二)碳酸氢盐
碳酸氢盐(以M(HCO3)2为例)热分解始于其中一个HCO3-上质子(H+)转移和另一个HCO3-结合,即M(HCO3)2MCO3+CO2↑+H2O。

或者是:2MHCO3M2CO3+CO2↑+H2O
四、碱的热分解反应规律
2Al(OH)3 Al2O3+3H2O NH3·H2O NH3↑+H2O
LiOH、氢氧化镁受热分解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
(2013国初)Fe(OH)2在常温无氧条件下转化为Fe3O4
3Fe(OH)2Fe3O4+H2↑+2H2O
五、热重分析曲线及其分析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