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 姓 姓 氏 探 源

任 姓 姓 氏 探 源

任姓姓氏探源任芷谊高一A5班【姓氏源流】共有十余种,仅摘选主要几支,其余不赘述。

源流一源自黄帝。

相传任氏始祖为黄帝子嗣之一。

《国语·晋语》“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源流二源于风姓,太皞,伏羲氏。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暤与有济之祀。

”任姓乃太暤之后,出自太皞(伏羲)之后裔的封地任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源流三源于帝俊(中国神话中的上古天帝)。

帝俊的儿子禺号,赐姓为任。

此后,分淫梁-番禺-奚仲-吉光、儋耳-无骨-无继-无肠血脉相传。

源流四源于天干第九位“壬”。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

其中,皇族标记“丁壬”。

源流五源于官位,出自商、周初期官吏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壬,即西周初期六卿之一的的地官之长,就是后世的大司徒,后加“亻”偏旁俗称任。

源流六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汉化为任姓者主要有两氏⑴.满族舒舒觉罗氏,满语为Susugiolo Hala,属于满族老姓之一,源出辽国初期的古老的渤海国靺鞨族。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任氏。

⑵.满族仁佳氏,满语为Iingiya Hala,世居司旺堡(今黑龙江铁力)。

清朝初期即多冠汉姓为任氏、仁氏。

【迁徙分布】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2%左右。

古老广居的任姓之间不结婚、不联姻。

先秦时期,任姓主要活动于重庆、山东滨州、河南、湖北地区。

秦汉时,任姓已扩散到陕西、四川、甘肃、广东、江苏、浙江等地。

三国两晋时,任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但其主体仍在北方和中原地区。

宋朝时任姓已移民福建。

清初任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任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排在第四十七位。

任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1%。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东、河南,这三省任姓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70%。

其次分布于湖北、甘肃,这两省的任姓又集中了任14%。

全国的任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形成了以西部川陇、中部豫鄂、东部齐鲁为中心的三块任姓聚集区。

据《史记·南越列传》载,秦始皇时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今广州),有南海尉任嚣,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广东。

任氏在汉代已分布于今四川、河南的许多地方,同时,今江苏、浙江、甘肃等省已有任姓居民。

三国以后,任氏分布更为广泛,如西晋任旭为章安人(今浙江临海),东晋任延皓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南朝陈任忠为汝阴人(今安徽阜阳),唐朝任迪简为万年人(今陕西西安),任涛为高安人(今属山西)。

南宋有绍兴进士任文荐,为闽县人(今福州),说明至迟在宋代已有任氏迁闽。

大约自清代始,闽、粤任氏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

【传统文化】郡望堂号东安郡,水薤堂,源于东汉名士任棠学问很大,不愿出仕为官,在家教书为生,是当时著名隐士。

面对殷勤前来的父母官,任棠却常常避而不见。

东汉时,天水郡改称汉阳。

不久,新任汉阳太守庞参到任,依例前去拜访老者以及贤者,任棠自然在此之列。

庞参是河南缑氏人,他文武兼备、谋虑深远,年少时被推举为孝廉,出任左校令。

当时边患频繁,他主张屯边备战,行休养生息之道,减轻赋税以待养精蓄锐,可谓忧国之士。

另外,他为官正直,处事干练,声誉甚佳。

庞参到时,任棠正在家等候。

见到新的太守,任棠既不迎接也不说话,只是把从地里刚拔出的一颗薤(一种杂草)摆到桌子上,又在堂前放了一盆清水,随后抱着小孙子跪在堂前。

庞参就被这样晾在一边。

随同庞参而来的主簿十分恼火,连忙呵斥任棠狂傲之至,竟敢怠慢太守。

明理通达的庞参却挥手制止,他沉思良久,终于悟出了任棠的用意。

他回头对随去的属员说,放一盆清水是希望我做一个清官;拔一株大薤,是希望我能铲除欺压百姓的豪强;他抱着孙儿长跪在堂前,是希望我能够爱惜民力,抚恤老弱病幼。

他,不愧是贤人啊。

既然悟出来了,庞参就欣然拜谢而去。

随后,庞参在汉阳太守任上,抑强扶弱,实施惠政,发展生产,很得民心。

后人就由任棠和庞参的这次交往,概括出两个成语:拔薤诛茅,置水之情。

前者意为:居官应刚直不阿,敢于诛除强暴;后者意为:陈述民间疾苦,希望当权者廉洁自持,体察民情。

由是,任棠用清水和大薤暗示庞参广兴仁政之事成为了一段佳话,留下了“任棠水”之名,为人称颂,后世任姓族人就以“水薤”为堂号来纪念这位任姓先人。

【历史名人】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春秋战国时楚国(今山东)人。

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明朝改称“先贤任子”。

任不齐通六艺,工诗、礼,尤精通于乐。

孔子死后,他守灵三年后方返回故乡桃乡(今山东省济宁任城)。

楚王听说他的贤明,想聘为上卿,他婉言谢绝,然后在家作诗传,礼纬注,乐经,述孔子言作逸语三篇。

著有《任子遗书》十二篇:《三才》、《为学》、《忠孝》、《言行》、《治道》、《进贤》、《刑赏》、《礼教》、《乐训》、《燕居》、《问答》(上、下篇)。

任鄙:(生卒年不详):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

著名勇士。

《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

初为沛县狱吏,素与刘邦相善。

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

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

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

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

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任丘:(公元前51—公元14),姓任名丘,字凤岭。

西汉渤海郡狸康县城南九龙岗(今河北省任丘市长丰镇南)人。

兄弟二人,长兄任山,字凤巅。

出生于武术世家,祖父任天祥双刀技艺闻名遐迩,父亲任金梅精通武术,善射箭,人称“射箭王”。

任丘历官西汉成、哀、平三朝,初为县令,后至汉室侍卫军之统帅中郎将,鄚州巡海使(防御使、知州)。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任巡海使中郎将在今河北任丘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初为乡啬夫、郡县吏。

后归降绿林农民起义军。

随刘秀参加昆阳之战,击破王寻、王邑等新莽军。

后任信都太守,坚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刘秀。

被刘秀任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

谏阻刘秀加入城头子路、力子都军。

不久,助刘秀攻克邯郸,讨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万户。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棠:(生卒年不详):字季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

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

《后汉书·庞参传》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

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到,先候之。

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

主簿白以为倨。

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

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

”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广饶县)人,仕宋、齐、梁三朝。

16岁举秀才,为太常博士。

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

他与萧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

永元三年(公元501),萧衍进军建康,任昉为记室。

次年,萧衍代齐立梁,禅让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笔。

入梁,拜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今宜兴)太守,召为御史中丞、秘书监。

又出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

追赠太常,谥号敬子。

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长表、奏、书、启等实用文体知名于时,与诗坛圣手沈约齐名,史称“任笔沈诗”。

其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伯雨:(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清江主簿,知雍丘县。

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鹤山集》卷六十《跋任谏议伯雨帖》)。

徽宗初政,条疏章敦、蔡卞罪状,章、蔡贬官。

居谏省半载,大臣畏其多言,寻出知虢州。

崇宁元年(公元1102),以党事编管通州(同上书),徙昌化军、道州。

宣和初卒,年七十三。

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现存《春秋绛圣新传》。

任得敬:(公元?-1170):西夏臣。

原为宋西安州(宁夏海原西)通判。

西夏破西安州,遂降。

献女于崇宗乾顺。

累擢静州都统军。

仁宗仁孝嗣位,夏州统军萧合达叛乱,哆讹领导党项部族起义,他率兵抗御镇压有功,授翔庆军都统军。

天盛间任国相,封楚王,专擅国政,仁宗不能制。

乾祐元年(公元1170)迫使仁宗分西南路及录州、啰庞岭地与他,自立其国,因金拒绝册封,转而通宋求助,谋泄,被仁宗诛戮。

任环:(公元1519-1558):字应乾,长治(今属山西)人。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历任苏州同知、按察佥事、右参政。

以能干出名。

御倭寇,与士卒同寝食,所得全分给士卒。

军事紧急。

终夜露宿,或数日不餐。

曾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

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贼平,乞许守丧期满。

逾二年卒。

赠光禄卿。

著有《山海漫谈》任西和:(1928-1953)偃师市顾县镇顾县村人,1951年5 月西和同志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奔赴朝鲜战场。

为了保家卫国,在战场英勇杀敌,在战斗关键时刻,机枪架被炸断,西和同志毅然扛起90斤重的机枪,肩膀被滚烫的枪身烙得滋滋地流出了血油,仍顽强作战,直到光荣牺牲。

任西和同志牺牲后,六十七军司令部高度赞扬他的英勇牺牲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是祖国人民的光荣,并报请国防部批准,追认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一等功臣”的光荣称号,这个部队曾一度称六OO团为“西和团。

任仁发:(公元1255-1327):元画家、水利家。

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上海青浦)人。

元灭南宋后,为宣尉掾,授青龙镇水陆巡官。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升海道副千户,改海船上千户,转漕直沽。

大德七年(公元1303),授都水监丞,后升都水少监,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

善画人物,尤长画马,常与赵孟頫并提,传世作品有《张杲见明皇》、《二骏图》等。

撰有《浙西水利议答录》。

任熊:(公元1823 -1857、一谓公元1820-1856):清代画家。

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城厢镇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