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技法》教学设计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政法教研组邹小琼
一、教学情况
1.课题:《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技法》教学设计
2.授课类型:案例探究型
3.授课时间:一课时(45分钟)
4.授课班级:14级社会工作管理班
5.授课者:邹小琼
二、教材分析
1.使用教材:《管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学章节:模块二第二单元《创造新思维与创新技法》教学设计
3.教材内容分析:《管理学基础》是职业学校学生社会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属于《管理学基础》模块二《计划与决策》的第二单元《创新与决策》的第一部分内容。
计划职能,作为对管理行动进行谋划的行为,关键在于有新的创意和构想,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创新是计划职能的灵魂,通过创新,拿出有创意的“点子”,通过科学决策与运筹,利于形成系统的、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可见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前一个单元关于计划的《问题与环境分析》,学生对于计划职能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通过系统学习本课,学生能较全面地认知创新思维的形式和创造技法,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管理活动中更有效地进行计划与决策,因此学习本课内容显得极其重要。
本课包括创造性思维与管理中的创新技法两部分,学生从感知创新思维的形式到模拟管理行动中的创新技法,能更充分地感悟创新是计划职能的灵魂,能更深地理解管理中的创新技法,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管理中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习习惯:学生是中专二年级社会工作管理专业的,全班共23人,其中男生4,女生19人,男生对于学习比较被动,而所有女生都比较积极。
大部分学生课堂表现欲强,喜欢参与课堂活动,活动体验型的课堂气氛很活跃。
2.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一单元已学过《环境与问题分析》,对计划的制定已有前提性的基础认识,知道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较为科学的计划,需要思考和分析管理中的环境与问题,但是用哪些思维方式更有利于计划与决策的制定,学生没有系统的认识。
3.专业要求:社会工作管理的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可以选择社工管理方向的职位,也可以自主创业,而无论将来的就业是什么样的选择,都应该夯实管理学基础知识。
四、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
(1)能说出创造力的来源。
(2)能列举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2.情感态度目标
发扬创新精神,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3.运用目标
学生能分析实践中的管理情境中运用哪些不同的创造性思维的形式,运用哪些不同的管理中的创造技法,从而为今后工作中的管理做好准备,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制定富有创造性的计划。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列举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难点:识记并运用管理中的创造技法。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
1. 教学策略:本次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探究、故事引导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案例材料和故事,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体会管理学基础中计划职能需要创新作为灵魂,才能更好地进行计划与决策。
引导学生发扬创新精神,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2.教学方法:故事引导法、案例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实例探究,感悟创造力(5分钟)
实例分析,列举创新思维形式(13分钟)一、
创造
力的
来源
二、
创造
性思
维的
形式
思考问题
讨论问题
回答问题
活动一:讨论、
列举创新的实
例,理解创造力
的来源。
活动二:实例分
析——巴菲特的
创新
理解创新技法的
实例,思考,听
讲,回答问题,
做笔记
活动三:小游
戏,感知发散思
维的创新形式。
教师提问:创造力来源
于什么?请同学们列举
身边富有创新思维的实
例。
教师通过讲解创造力来
源模式图,引导学生学
习新知。
教师点评学生举例的情
况,列举典型的创新实
例,引导学生对巴菲特
的创新术进行案例探
究,加深学生对创造力
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让
学生感知创造性思维的
重要性,并引出新的知
识点:创造性思维的形
式。
教师提问:请分析巴菲
特的成功关键是在于他
的知识程度还是创新精
神?
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形
式?
组织小游戏:四个小组
在五分钟之内想出订书
机的用途,越多越好,
最多用途的一组为胜。
通过引导学生以创新
实例为主题进行探
究,鼓励学生结合身
边的创新实例感悟创
造力的来源,从而达
成认知目标。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直
观的图片,加深学生
对创新思维方式的认
识,突破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
创新思维方式对工作
和生活带来的更高的
效益,引导学生重视
创新精神的培养,达
成情感态度目标。
附1:板书设计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技法》
一、创造力的来源
1.创新精神
2.知识、经验与技能
3.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技法
4.勤奋工作
5.激励
6.环境
二、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发散性思维
收束型思维
灵感思维
3、管理中的创造技法
1.寻异
2.综合
3.分解
4.折中
5.换元
6.重组
7.移植
8.逆寻
附2 教学反思
《创新思维与创造技法》教学反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管理工作中进行重要决策和科学计划的灵魂。
《管理学基础》是我校社会工作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属于《管理学基础》模块二《计划与决策》的第二单元《创新与决策》的第一部分内容。
计划职能,作为对管理行动进行谋划的行为,关键在于有新的创意和构想,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创新是计划职能的灵魂,通过创新,拿出有创意的“点子”,通过科学决策与运筹,利于形成系统的、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基于此,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充分地利用知识特点,积极渗透德育。
我把情感目标和运用目标作为重点难点的突破。
我把情感态度目标设计为学生通过学习,能发扬创新精神,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而运用目标是学生能在模拟的管理情境中,用不同的创造性思维的形式,运用不同的管理中的创造技法,为今后参与工作的管理做好准备,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制定富有创造性的计划。
第二,在教学意图上,我综合运用故事引导法、实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深入浅出地辅助学生感悟新知。
具体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直观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创新思维方式的认识,突破
重点难点;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创新思维方式对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更高的效益,引
导学生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达成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展示学生同龄人的创新实例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创造技法的具体形式,突破重点难点,达成认知目标。
第三,在师生互动上,采用发散型的任务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养成
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身就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形式,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
成资源,在问题的设计上采取发散型提问,让学生思考问题是发散思维,训练创新
精神。
譬如活动一的设计是:讨论、列举创新的实例。
这个讨论活动避免了让学生
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发散思维,
讨论出更完整的方案。
再如活动二:实例分析——巴菲特的创新。
通过典型的实例,
让学生分析巴菲特的具体行动体现了哪些具体的创新技法。
这样的师生互动和生生
互动的课堂讨论分析活动,让学生带着情境和问题思考和听讲,充分感悟创新技法
的具体形式和作用。
同时激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
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提升高效管理的意识,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促进有效
教学的开展。
第四,在作业布置上,分小组合作的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学习。
课后作业的具体内容是:为之前每个小组模拟组建好的公司设计公司名称和产
品商标。
要求: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将各小组之前模拟组建好
的公司构想出公司名称,并设计公司产品的商标,小组共同完成,做成PPT 在下一
次课上展示创新成果。
成果展示的评分标准有五项,分别是:表达流畅、内容充实、
条理清晰、富有创新、团队合作,每项标准两分,总分十分。
通过评优加分的质量
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大程度地发挥创新精神,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学
以致用,达成运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