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

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

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人体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有机体。

按各种元素在人体中所占的比例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宏量元素共有11种,按需要量多少的顺序排列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

其中氧、碳、氢、氮占人体质量的95%,其余约占4%,此外,微量元素约占1%。

在生命必需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共有14种,其中钾、钠、钙、镁的含量占人体内金属元素总量的99%以上,其余10种元素的含量很少。

习惯上把人体内所占比例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宏量元素,低于此值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如铁、锌、铜、碘、铅等。

人体若缺乏某种宏量元素,会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的饮食含有绰绰有余的宏量元素。

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

必需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没有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激素、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也就会发生障碍,人类生命过程就难以继续进行。

因此,儿童的许多疾病与元素有关,缺少了或过多了都有可能导致疾病。

几个重要元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元素构成了人体,每种元素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来说,最受重视的宏量元素就是钙和磷,其中钙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元素。

而微量必需家族中较受重视的是铁、锌、铜、铬、钴、锰、钼、碘、硒、氟、铅和汞等元素。

钙在人体内的确非常重要,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而且对保持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重要,维持心跳节律、参与凝血过程,还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参与信号传导,体内许多酶的活性都离不开钙。

儿童,特别是婴儿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出现缺钙,医学上称之为“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 的缺乏所导致的钙吸收不良所引起的一系列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可出现低钙血症,甚至低钙惊厥,俗称"缺钙"是婴儿期常见病之一。

铁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微量元素,一个成年人,全身含铁量约3~5克,其中除了70~80%是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中外,约10%分布在肌肉和其他细胞中,是肌红蛋白及含铁酶的构成成分之一。

还有一部分称为贮备铁,贮备在肝脏、脾脏、骨髓、肠和胎盘中,约占总量的15~20%。

此外,还有少量的铁,以与蛋白质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称为血浆铁,数量约为3毫克。

血红蛋白能将氧气送至全身组织,肌红蛋白和氧的结合力很强,能储备部分氧气,在骨骼肌缺氧时可以释放这部分氧。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铁供给不足,血红蛋白的合成就会受到影响,就会患贫血,医学上叫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

对婴儿来说,由于母乳中铁含量较低,胎儿期从母体获得并储存在体内的铁会在生后6个月左右消耗完毕,如果辅食添加不及时,婴儿会在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发生铁缺乏症,进而出现贫血症状。

锌是仅次于铁的需要量较大的微量元素,是200多种含锌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激活剂,以锌为主要成员的锌指蛋白在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婴儿每天需锌量为3~5毫克,1~10岁儿童每天需锌量为5~10毫克。

婴幼儿锌供给不足,影响生长和智力发育,也影响味觉和免疫功能,缺锌是厌食症的主要原因。

铜元素对于人体也至关重要,它是生物系统中一种独特而极为有效的催化剂。

铜是30多种酶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由于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临床上很少发现铜缺乏症,但部分喂养不当的早产儿,则可能会有铜缺乏的危险,而损害脑细胞的成熟。

铬在由胰岛素参与的糖或脂肪的代谢过程中,铬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也是维持正常胆固醇所必需的元素。

钴是维生素B12分子的一个必要组分,B12是形成红细胞所必需的成分。

钴缺乏时会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叫恶性贫血,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锰参与许多酶催化反应,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保护细胞中细粒体的完整,保持正常的脑功能,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可改善肌体的造血功能。

锰缺乏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影响智力发育。

锰缺乏还将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降低,影响糖代谢。

钼是某种酶的一个组分,这种酶能催化嘌呤转化为尿酸。

钼也是能量交换过程所必需的。

微量钼是眼色素的构成成分。

碘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合成甲状腺素。

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

沿海地区由于可通过食用海产品从饮食中得到碘,因而不易发生碘缺乏,而内陆地区由于食物和饮用水中多缺乏碘,长期缺碘成人很容易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发生克汀病,表现智能迟缓,听力障碍,常伴有体格生长落后。

目前世界各国均通过食用碘盐补充碘,我国目前基本消灭因碘缺乏而发生的大面积碘缺乏症。

但内陆省份,要警惕因食用私盐(为加碘)而造成的儿童克汀病。

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调节免疫、抗肿瘤作用。

硒缺乏症又叫克山病,是因硒缺乏造成的骨骼肌、心肌及肝脏变质性病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氟是形成坚硬骨骼和预防龋齿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

儿童氟缺乏影响牙的生长,易患龋牙,氟过多则引起氟中毒和氟斑牙。

铅和汞是重金属,属于有害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会造成蓄积,并且可以通过胎盘和乳汁,由母体传给胎儿和婴儿,当蓄积超过一定的量,就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毒性,特别受到关注的是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

元素补充的误区和注意事项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尤其在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家长对儿童健康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了,不惜花大价钱给孩子补这补那,这些年我们从各种媒体可以听到或看到关于儿童“铅毒”、“缺钙”、“缺锌”、“缺铁”等等,父母也就跟着广告走,今天给孩子补钙、明天改补锌、后天再排铅,忙得不亦乐乎。

其实父母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亟待提高广大父母在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不能盲目地跟着广告和传言走。

儿童成长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凡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者称之为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钴、氟、钼等。

这些元素在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铁,是人体中的运输工具。

它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是运输和交换氧气的必需工具。

人体缺铁就会引起贫血,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就会丧失。

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肠、肾和心脏,果蔬中的桃、枣、葡萄、菠萝、桔、桂圆、菠菜、芹菜、蕃茄、蘑菇等。

锌是人体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缺锌会导致生长矮小、生殖器发育不良、智力发育差等。

牛羊肉、瘦猪肉、蛋黄中的含锌量较高。

微量元素在体内起什么作用(1)协助普通元素的输送,例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一个重要部分,血红蛋白之所以能把氧带到全身每一个细胞去,主要是依靠铁。

(2)微量元素为酶的活性不可缺少的因子,有些是酶的激活剂,如锌离子能激活肠磷酸酶及肝、肾过氧化氢酶,为胰岛素合成所必需。

(3)参与激素的作用。

(4)一些微量元素能影响核酸代谢,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除了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外,还需要一定量的铁、锌、铜等等。

其中尤为铁、锌最为重要。

铁的摄入量不足,会发生缺铁性贫血,轻度缺铁的儿童注意力会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学习。

缺锌会影响骨骼生长和性发育,表现为食欲不振、味觉不灵敏,身高体重都赶不上正常的儿童。

因此,儿童的饮食一定要多样化,以保证充足的营养成分。

别让微量元素成孩子健康“短板”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十大城市2岁以内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达24.2%,0岁至6岁儿童缺锌比例为39%,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儿童钙摄入量不足也比较严重,只达到其膳食钙推荐摄入量的1/3左右,而达到标准摄入量的不足5%。

补,还是不补周先生最近为两个月大的孩子该不该补钙的事犯愁。

他媳妇认为,孩子最近睡觉不好,晚上睡六七个小时,白天基本上只睡一两个小时,抱着睡得挺好,但往床上一放就醒,肯定是缺钙,必须得补。

而周先生则认为,孩子虽然睡得比较少,但孩子只要醒着,精神好得很,而且不哭不闹,不像是缺钙的样子,没有必要补,相反,补多了反而对孩子不利。

夫妻二人常为此争论不已。

对此,我省育儿专家、齐鲁医院博士生导师王玉玮认为,如今的家长对儿童健康非常关注,孩子稍有点异常,就会被认为是缺某种元素了,甚至有些家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给孩子补充微量元素。

这其实是年轻的父母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王玉玮认为,判断孩子是不是缺某种元素,一是要看有没有相关症状,二是要到医院做相关检查,由专业医生来判断如何处理,而不能由自己盲目地补充。

微量元素不能滥补面对众多的营养品广告,家长们往往会手足无措。

那么那些补钙、补锌营养品对孩子的健康到底有没有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主任营养师杜慧真介绍,所有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盲目给孩子补微量元素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比如儿童因盲目补铁造成体内含铁量过多,会使铁、锌、铜等微量元素代谢在体内失衡,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力,并可能使血清中铁离子浓度增高,有导致小儿心肌受损的危险。

因此,如果孩子有微量元素缺乏症或营养不良,应及时上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微量元素缺乏有症状可察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儿童主要是缺乏锌、铁、钙、硒等四种微量元素。

那么,如何才能察觉孩子缺乏微量元素呢?王玉玮介绍,一般来说,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症状来判断,如果有相应的症状出现,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然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微量元素。

为此,王玉玮告诉记者一些微量元素缺乏的判别方法:锌缺乏。

表现:食欲降低。

食欲降低是婴幼儿缺锌的早期表现之一。

缺锌的孩子味觉减退,对酸、甜、苦、咸分辨不清;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体重不增;抵抗力差,反复感冒或腹泻;易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缺锌还会损害孩子的味蕾功能,出现厌食。

富含锌的食物:生蚝、山核桃、扇贝、口蘑、香菇、羊肉、葵花子、猪肝、牛肝等。

铁缺乏。

表现:缺铁性贫血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

缺铁会损害儿童智力发育,使婴幼儿易激动、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还可造成儿童、青少年注意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异常。

铁缺乏的幼儿,铅中毒的发生率较无铁缺乏的儿童高3-4倍。

富含铁的食物:动物性食物,如肝脏、血和瘦肉;豆类、绿叶蔬菜、红糖、禽蛋类。

人乳的铁吸收率高达70%。

对婴儿来说,由于母乳中铁含量较低,胎儿期从母体获得并储存在体内的铁会在生后6个月左右消耗完毕,如果辅食添加不及时,婴儿会在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发生铁缺乏症,进而出现贫血症状。

钙缺乏。

表现:钙是儿童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之一。

快速成长中的婴幼儿长期摄食钙过低并伴有维生素D缺乏,日晒少,可引发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牙齿发育不良。

富含钙的食物: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