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课程改革背景与趋势

科学课程改革背景与趋势


科学的内涵存在于该领域专家人士发 展出的特定思考方式。借着这种思考方式, 他们可以从特定的而非直觉的角度了解这 个世界。如果能够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 角度观察这个世界,这就是成功的教育。
---- 加德纳(哈佛大学)
发现式学习的优点
(1)儿童们是以他们从自己“发现”事物而得到满足 作为学习动机的,这种满足被认为是促进学习的一种 重要态势; (2)由于儿童们更多地亲自使用资料和观念进行发现 性探讨,就能比较深刻地理解教材结论并且不容易忘 记; (3)“发现”的过程帮助儿童们发展研究的策略,或 者说发展了程序技能,诸如简化资料,组织资料,概 括总结材料,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形成判断等等 ; (4)学得的知识技能可以更好地运用到其它方面去。
地球与空间科学
ESS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ESS2 地球系统 ESS3 地球和人类活动
工程与技术、科学运用
ETS1 工程设计 ETS2 工程、技术、科学、社会之间的联 系
4、科学课程教学的方法、策略
1.强调以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自己对 知识的建构(或修正)。
2.强调“动手做”(Hands on) 听——会忘记 看——能记住 做——能理解
*精选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思想:“知识不在量的多少,而在掌握的 质”
“少即多” “一英里宽,一英寸深
→一英寸宽,一英里深”
各领域 核心概念的梳理
物质科学
PS1 物质和相互作用 PS2 力与稳定性,力和相互作用 PS3 能量 PS4 波以及在信息传递中的运用
生命科学
LS1 从分子到组织:结构与进程 LS2 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能量、动力学 LS3 遗传:性状继承与变异 LS4 生物进化:统一与多样性
2013年的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与工程实践—— 1、提出、界定(科学、工程)问题 2、开发和使用模型 3、计划和执行调查 4、分析和解读数据 5、使用数学和计算思维 6、形成科学解释、设计工程解决方案 7、投入有证据的论证 8、获取、评价和交流信息
跨学科(交叉观念)概念
模式 因果、机制和解释 量度、比例、量 系统和系统的模式 能量和物质:流动、循环和守恒 结构和功能 稳定性和变化
以科学素养为价值取向的课程特征
科学素养的定义: 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科学知识、科
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 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 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具有对参与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 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活动所必需的 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知识和理解。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教育的目标
1、确保每一个学生欣赏科学的魅力与神奇 2、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批判性地思考与科学 有关的问题。 3、使学生具备追求科学、技术事业的能力
——美国k-12年级科学教育标准(2013)
3、科学课程的内容
*科学课程内容领域的拓展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
统一的概念和过程(如:系统、变化、平衡…) 作为科学探究的科学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和空间科学 科学与技术 个人和社会视角中的科学 科学的历史本质
科学素养对科学课程的影响— 三维甚至多维的课程要素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有关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
*根据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方法、策略
教学方法的类型:按教学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 过去:学习科学将会自动地或多或少养成这
些态度(合作的态度、持久性、坚韧性观 点的灵活性…)。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从来 没有被清楚认识到 现在:设计出专门培养态度的方法、策略
3.强调合作、强调分享交流(合作学习) 4、、重视.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
以科核心概念 交叉观念
核心概念的选择标准
具有学科的意义:具有跨越多个学科领域 的广泛的重要性,或者是本学科中组织相 关知识的关键概念。 具有解释力:能解释许多现象。 具有生成性:能为理解和探究更多的概念 和解决问题提供关键的工具,与社会、家 庭相关。 能从幼儿园到高中螺旋上升(学习进阶)
科学课程改革的
背景与趋势
桶井乡中心完小 教师 彭鹏飞
我们认为了解科学教学的改革历史和 社会文化脉络,以及认清冲击教室实践面 的外力因素,是专业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 环。
-诺瓦克
一、 国际科学课程与教学 改革趋势
·科学课程的地位 ·科学课程的价值取向 ·科学课程的内容 ·科学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 ·科学课程的评价
可以用来解释物质性质和物质行为的脑海中的图画叫做模型. 建立模型就是建造和使用这种心灵图画的方法.
图三:
大自然可以从几种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 不同的特征可以用不同的模 型恰当地、清楚地描述. 有可能,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化学家使用 不同的模型来理解同一种实物的性质.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 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这个世界
1、科学课程的地位
科学课程的地位日益提高,高度重视科学课 程在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中的作用
*统考科目的变化:数学、阅读、科学 (TIMSS PISA)
*科学教育文件的制定: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教学专业指标
*科学家、企业家对科学教育的关注
2、科学课程价值取向
(科学课程十九世纪进入欧洲及美国学校)
二十世纪科学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轨迹
-赫德
影响较大的三个科学新课程
1、ESS 包含56个不连续的、开放的探究活动 2、SAPA 侧重科学加工过程的科学课程
3、SCIS 侧重科学概念的科学课程
匈牙利物理教材
正像一个警探调查一件罪案那样,为了揭露大 自然的秘密,你也必须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 探索大自然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是观察.
图二
科学知识(百科全书式的) →科学概 念、 科学方法 → 科学素养—科技素 养
以科学知识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科学 课程特征
以科学知识为唯一的课程要素
教材用定论的方式呈现科学知识
教师用讲授加验证性实验的方式上课
以科学方法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科学 课程特征
方法、知识双课程要素 科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方法。科学
是在人的头脑中发生的活动:它是使发 现成为可能的正确智力活动加工过程的 结果。科学的加工过程是科学探究未知 事物的手段方法,是研究者用以考察自 然界的步骤、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