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指学前教育内容和方式要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适宜,与 儿童所处的文化传统相适宜。包括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贯彻:一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需求和学习特点; 二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地域孩子的需求,选择教育内容和 方式;三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012下半年试题

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
12
⒊ 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含义:儿童认知的直观能动性、具体形象性决定了他们需要 通过实际接触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与动手操作来观察、思 考而获得经验的。由于各种活动都有不同的价值,因此活动安 排具有多样性。
贯彻:一是认识到儿童学习的活动性特点和每种活动的独 特功能;安排一日活动时,多样化配合,实现全面发展;
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这符合( )
• 发展适宜性原则;兴趣性原则;
• 价值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幼儿,激发幼儿的 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 李跃儿老师教《司马光砸缸》
—这篇课文目的是教人富于同情和智慧
4.整合性原则
幼儿发展是一个整体,学前教育也是一个完整 的系统,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 结合;
• 贯彻:一是整合并发挥各种类型学前教育的作用。二是以 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⒈保教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 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工 作,互相渗透,在同一过程中实现,保教并重。
贯彻:一是认识到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工作, 缺一不可;二是教师要在保育中渗透教育,教育中照 料好儿童身体,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
2012下论述题
实习生小赵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 请那几个幼儿发言,有些幼儿茫然端坐,从不 举手,她疑惑地询问一个不举手的幼儿,得到 的回答是:“反正举了手老师也不会请我。”
请从学前教育原则和教育公平的视角论述上 述现象。
6.全面性原则
• 含义:学前教育应注重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促进 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因为学前教育是一个整体 ,包括家庭学前教育和社会学前教育等多种形式;学前儿 童的发展包括身心各个方面,是全面的。
二是要注重领域间、目标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14
11
⒉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含义: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的基本权利。 所谓基本活动,是指人生的某阶段,其出现频率最高、对人的 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那一个年龄阶段的活动。
贯彻: 一是幼儿园需努力创设条件,在一日活动安排中保 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二是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Nhomakorabea让幼儿能自主选 择游戏,决定游戏的玩法、材料、角色等。
二是活动安排要动静结合,多种活动交替进行,尽量减少 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和消极等待的现象。
13
4 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含义: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 教学活动和其他的一些辅助活动,如劳动。每种活动 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要合理组织,发挥一致性、整体 性的教育功能。
贯彻:一是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一样重要;
教育具有开放性,教育者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 和教育力量,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
5.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含义:面向全体,指教育要民主、平等对待每个儿童, 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重视个别差异,指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 发展 。
贯彻:一是教师需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二是要 注意儿童个体间差异,教育活动安排上要多种形式(集体、 小组、个别)相结合。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在向儿童进 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两部分:
教育的一般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一、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 2.发展适宜性 ; 3.主体性 ; 4.整合性 5.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 6.全面性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儿童年龄虽小,但是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具有和成人 一样的人格尊严、秘密、情感、还有独特想法。儿童也是 权利的主体,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未完成性,需要尊重, 需要保护。 案例:《洗衣噜啦啦》中老师的点名的手指动作 案例:崔永元与数学的故事 案例:《小人国》中的李老师和孩子们
2. 发展适宜性原则
含义:此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美国幼教界普 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提出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