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各章期末复习题绪论、第一章一、选择题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D 。
A.教育B.训练C.保育D.保育和教育2.欧美发达国家创制出指称学前教育的新名词是A 。
A.ECCE B.ECCCC.CCCE D.EECE3.学前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B 。
A.教育手段B.学前教育措施C.保育设备D.教育内容4.学前教育内容是学前教育活动中的“B ”和“”的内容。
A.身体、心理B.保、教C.教育、教学D.游戏、教学5.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建立的专门化的C 中实施的学前教育。
A.幼儿园B.托儿所C.学前教育机构D.学前班6.我国社会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幼儿园、托儿所、C 。
A.日托中心B.家庭日托C.学前班D.幼儿学校7.学前教育学是以B 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
A.幼儿园B.学前教育现象C.学前教育目的D.学前教育规律8.学前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是C 的《幼儿园教育学》的于1861出版。
A.夸美纽斯B.杜威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9.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A 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A.感官B.眼睛C.身体D.大脑二、填空1.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子女实施的学前教育。
2.学前教育肩负着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任务。
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
4.学前教育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三、概念解释1.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学: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3.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4.家庭学前教育: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5.社会学前教育: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6.观察法: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7.文献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
9.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四、分析1.你对我国“托幼一体化”、取消学前班等现象有何看法?参考要点:当代社会学前教育形式多样,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职能合并的“托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上述幼儿园开始早教班、早教中心的做法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但“托幼一体化”可能带来对0-3周岁婴儿实施野蛮“潜能开发”的后果,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而近年来,随着学前班在发展中出现“小学化”倾向等问题,不少地方提出取消学前班,或者将学前班改为幼儿园。
这类主张从改善学前教育质量的角度看是合理的,但是,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尚不平衡的情况下,能否一刀切地取消学前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谈谈你对学前教育任务的理解。
要点:(1)研究学前教育现象。
(2)研究学前教育问题。
3.谈谈你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的看法。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事业的独特的特点。
通过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学前教育,形成比较合理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学前教育学通过对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学前教育规律,提出并验证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对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当然,学前教育指导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学前教育研究水平的高低。
只有那些能真正反映学前教育本质、清楚揭示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才能有效地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第一、二章一、选择题1.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具有的B 的特征。
A.教育性B.奠基性C.保育性D.终点性2.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 A 链条的起点。
A.教育B.生产C.学习D.工作3.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指的就是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D 获益的性质。
A.儿童B.家庭C.幼儿园D.社会4.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于学前教育的 A 性质。
A.准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公共产品D.社会产品5.确保学前教育供给充足、充分实现其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是B 。
A.民间参与B.政府参与C.私人参与D.社会参与6.学前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学前教育有随C 的演变而产生、发展的特性。
A.托儿所B.政府C.社会D.幼儿园7.西周宫廷建立的宫廷学前教育机构是C 。
A.托儿所B.幼儿学校C.孺子室D.幼儿园8.西周宫廷为年幼皇子配置的保教人员有 C 。
A.师、慈母、保姆、乳母B.老师、保育员C.保姆、乳母D.慈母、保姆9.1770年,在法国创设编织学校的是C 。
A.帕斯特莱B.欧文C.奥柏林D.福禄培尔10.在法国推动托儿所运动兴起的是 A 。
A.帕斯特莱B.欧文、柯夏C.帕斯特莱、柯夏D.福禄培尔、欧文11.标志社会学前教育正式建立的是B 创立的幼儿学校。
A.帕斯特莱B.欧文C.奥柏林D.福禄培尔12.福禄培尔将该机构命名为“幼儿园”是在A 年。
A.1840 B.1816C.1770 D.191213.将幼儿园传入英国和法国的是B 。
A.帕斯特莱B.别劳夫人C.奥柏林D.福禄培尔14.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年建立在A 。
A.武昌B.长沙C.汉口D.上海15.将蒙养园改为幼稚园的学制是D 。
A.壬子.癸丑学制B.癸丑学制C.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D.壬戌学制二、简答1、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具有哪些特性?(1)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
(2)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与竞争性。
(3)学前教育的外溢性。
2、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1)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从儿童权利保障来看,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肯定儿童享有生存、发展、学习和娱乐的权利。
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将对儿童各种权利的保护变成各国政府的法律承诺。
(2)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
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年11月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体发展学前教育。
(3)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
3、学前教育的价值的含义。
学期教育的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学前教育活动的功能或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学前教育具有儿童发展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
其中,学前教育价值是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所在;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则要通过儿童发展价值来实现,具有间接性。
4、学前教育为何具有儿童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价值的表现。
(1)学前教育对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等的奠基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阶段。
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2)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学前期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
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
三、分析1、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奠基性的特征。
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整个教育链条的起点。
(1)学龄前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主要是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这一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开端时期。
(2)学前教育的内容具有基础性:保育、教育一体,让学前儿童获得行为习惯、探索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经验,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
(3)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学前教育位于教育链条的起点,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
2、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如何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指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性质。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于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
(1)学前教育公益性体现在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上。
其特性有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与竞争性;学前教育的外溢性。
政府参与是学前教育公益性实现的保证。
政府参与学前教育供给的方式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直接办学前教育机构,以较低的价格将其提供给社会公众;二是政府可以向私人机构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再以较低的价格将其提供给社会公众;三是政府为每一位学前儿童发放补贴,补助他们接受学前教育。
3、何为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
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体现为学前教育能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能影响社会的发展。
(1)学前教育通过服务于家长从而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
表现在.家庭成员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工;家庭成员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父母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发展中。
(2)学前教育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①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发展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备了间接影响。
学前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能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也通过减少社会福利、教育、治安等开支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对未来社会政治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学前教育通过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的初步熏染,为未来公民和政治家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从而间接影响社会政治的发展。
③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产生间接影响。
学前教育引领学前初步儿童体验、认识风俗民情,看读儿歌、童话、古诗、故事,初步认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简单的科学知识,学说本民族语言等等,这实际上是在做着文化传承的工作,尽管只是初步的,但为今后进一步的传承文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