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舞蹈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中西舞蹈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中西舞蹈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国贸1521班罗经纬 21号
关键词:舞蹈文化中国舞蹈西方舞蹈
摘要:舞蹈,作为一门人体动作的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确实与特定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

它以肢体作为符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该民族特有的符号系统,保存、传递着该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而中西方不同的地域特色与文化背景造就了各自意蕴丰厚的舞蹈文化,并伴随着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产生碰撞,不断融合,激发出新的艺术活力。

当我们论及中西方的舞蹈艺术时,首先需要了解熟悉的便是舞蹈本身。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

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

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

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通常采用“劳动综合论”加以解释,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

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形式与内涵。

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

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

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

在原始时代,舞蹈是最基本的文化形态。

而到了周代,中华乐舞文化进入第一个高峰,其乐教思想在先秦儒家著述中得到了系统的论述与发展,形成了身心一元论的明确的乐舞美思想。

两汉之际舞蹈百技纷呈,是俗乐舞文化的高峰。

魏晋南北朝时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舞蹈文明在这个时期显示了其艺术的自觉,为隋唐乐舞文化的新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舞蹈文化灿烂辉煌,达到了艺术巅峰。

唐代继承隋代的设置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宫廷各种乐舞机构,使唐代舞蹈成为吸收异域优秀文化和传播东方文明精华的博大载体。

宋元以来,民族民间舞蹈兴盛,许多前朝有名的古典舞蹈逐渐被新兴的戏曲中的舞蹈所替代。

明清时期,戏曲舞蹈渐趋成熟,其丰富的特技表现手段,大大增强了戏剧的艺术表现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