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病毒特征: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可激发性、破坏性等特征。
病毒防治:(1)隔离来源。控制外来磁盘,避免交错使用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
(4)发现并及时清除病毒
(5)动态检查,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及时检查,以判别是否有病毒。
4、信息安全
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交换过程中,存在种种安全隐患。提高信息安全的措施:
(1)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轻易透漏个人信息
(2)采用密码技术,保护个人信息
(3)安装并及时更新防火墙,进行漏洞修补,可有效阻挡网络黑客的攻击,防止信息被窃取。
(4)不要把重要内容保存在邮箱或者网盘中
5、做一个网络时代的文明人
师生学习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信息课时:1课时
课题:计算机与信息安全
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及常见的安全措施;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一般特征及传播途径;
3、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难点: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学习过程
一、新授:
1、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项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消除应用中的某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地运行。
2、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够驻留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破坏计算机系统。这种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具有破坏性特征的计算机程序,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3、计算机病毒及病毒防治
蠕虫病毒:通过局域网共享文件、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等途径不断向网络中的计算机复制自身代码,导致网速急剧下降,系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短时间内造成网络系统瘫痪。(熊猫烧香、求职信、威金等)
木马病毒:通过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以控制用户计算机,窃取账号、密码、文件等信息实现非法目的。(冰河、灰鸽子、网络神偷等)
为了维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我们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和道德规范。
199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三、实践学习:
学生实践(每个同学自己装杀毒软件),教师巡视反馈。
四.总结
五、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