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对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对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同时需要个人刻意培养和努力的过程。

本文阐述了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些方式方法,以及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些条件。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思维
在现代的世界里,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想要傲立于世界舞台上最有力的武器。

创新产生科研成果,而创新的前提是创新思维。

创新的思维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得到生动内容,即知觉思维形式上,在此基础上利用联想,想象,逆向思维,逻辑推理等抽象的思维形式,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做出不同寻常的分析判断。

创新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些天才们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我们学习,并且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作为未来医学界的主力军,掌握夯实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及养成创新的思维更加重要。

因为只有创新的思维,才能更好的做学问,更强的做学问,才能提高我国的医学水平,才能让我国成为真正的创新大国,才能更好的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去除病痛。

那么如何培养及养成创新的思维?个人认为,应基于以下几点:
1 养成坚定的创新意识。

只有树立了坚定的创新意识,才能有可能培养成创新的思维。

养成坚定的创新意识必须存在于医学生教育的始终。

在基础学习中,必须着重培养创新意识,以及打下坚定的理论基础。

我们医学生怎么样才能通过图书馆及发达的网络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情况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情况。

现在许多学校的图书馆藏书较少,网上查阅文献时只能看到摘要,不能看到文章的全部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学习内容的片面性,单调性,以及思维的狭窄性。

我认为学校应该更多的订阅各种优秀的文献资料,从而让医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好的学术客观环境。

这样才能使查看文献时更加全面和具体。

更好理解作者的原意。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创新思维研究做准备。

在科学研究阶段,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多想想为什么。

带着这些为什么去学习,去研究,这样才能保持自己学术的创新性。

2 夯实坚定的理论基础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在现代的社会,现代的中国,医学生想要获取资料方法有很多种,如图书馆,网络,等等。

可以说能获取到的资料是海量的。

如果创新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是这座高楼的根基。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这些根基的知识。

应该对这些已有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汇总。

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而发现它们的不足与局限以及发现这些知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可以参加国内外的一些学术会议以及一些知识讲座。

这些都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进行创新的根本。

3 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在传统的中国教育中,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以至于大学都是被动的学习。

死记硬背条条框框,缺乏自主的思考,久而久之就缺少了自主思维与创新的意识,缺少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而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机器,是具有灵活性的,是具有特殊性的。

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同一种疾病,发生不同人的身上,治疗方法也会不同。

如果不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现在医学界所倡导的个体化治疗也就无从谈起。

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需要辩证的看待已有的知识与新鲜的信息。

已有的知识是创新的源泉,但不恰当的运用又会阻碍知识的创新。

一方面,已有的知识是过去的创新,现在的创新必须以其为基础。

另一方面,如果固执的坚信原有的知
识,就会对新鲜的事物不容易接受。

会认为其违背常理,这就会对创新产生阻碍的作用。

因此,必须在尊重原有知识的前提下,敢于对其提出疑问,敢于突破原有的理念,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才能产生新的东西。

4 培养及养成“发散思维”的能力。

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培养自己发散思维的能力。

例如看到某个病人的症状的时候,不只要局限于局部的症状,要想想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想想哪个生化过程发生了改变,哪些器官发生了改变。

也不只要局限于自己本学科的专业,还要从其他相关的学科对此症状进行分析。

这些对自己以后做学问打下良好的思维习惯。

5 学会逆向思维。

长期的思维习惯,很少有人具有逆行思维的行为。

有的时候,反过来想一想也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逆行思维有可能对长时间的疑问产生某些启迪,有可能给人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6 学会总结。

总结是指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归纳,发现其内在规律,从而把各个板块的零散的知识科学性的聚拢在一起。

从而发现新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

这也是学习知识的有效的方法,也是创新思维的一部分。

如何训练“总结”的能力,多多学习,多多的看书,多多的查阅文献,在拥有了大的知识库的前提下进行逻辑性训练。

久而久之,“总结”的能力自然而成。

7 抓住“灵感”。

“灵感”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转瞬即逝的东西。

古今中外,很多知识的创新,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灵感”。

但她转瞬即逝,我们要学会抓住它,并记录他,将其用于做学问中,创新也就随之而来。

但“灵感倾向于有准备的人”,其产生的前提是夯实的理论基础与博大的知识库。

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的学习现有的知识,充实自己。

才能在苹果砸到脑袋的时候有所想,并有所为。

8 合作是创新有效力量。

合作是进行创新的有效力量,这不只是一个口号。

如果想做科研,做出好的新的东西,单独的一个人乃至单独的实验室都是不容易完成的。

所以要讲究“团队”。

每个人的能力与精力有限,对方方面面的知识不可能都能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别人的帮助。

各个实验室也是如此。

每个导师想把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实验室打造成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是不可能的。

这就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进行沟通,进行合作。

“资源共享”是各个实验室以至于各个国家科学进步的“法宝”如人类基因组的测定就是很多国家一起合作的成果。

如果课题涉及到其他的学科,这就需要与其它学科进行合作,互相学习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这样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有所创新。

学术交流也是合作的一种表现形似。

各个高校应该重视学术交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了解现在世界科学的前沿,了解各个新的科学成果以及一些新的学习与研究的方法。

从而打破自己的瓶颈,开创思路,“灵感”也就随之而来。

创新也就应运而成。

9 兴趣与坚定的意志力是创新的根本。

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有兴趣,同时也要有坚定的意志力。

许多研究的开始只是因为爱好它,喜欢它。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起动机。

选择科研方向时,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乐于从事。

这样才能思维活跃,创新思维也就产生。

当代大多数的医学生都有着进取心和强烈的竞争感,但也有少数的人急功近利,有着莫大的虚荣心与物质愿望。

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正确,做学问不认真,应付了事。

所以如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与对科学的献身精神。

做学问很苦很累,会有很多的挫折,有可能暂时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着坚定的意志力,胜不骄败不馁,保持着对创新,对科学的执著的追求。

并充分掌握知识,同时有着自己的思维,不轻信书本,不轻信权威,保持创新思维的热情,并知难而进。

10 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和英语也很重要。

在当代社会,计算机已经普及与民间,更不要说科学领域。

做学问是时时刻刻离不开计算机的,如果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同时对自己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会有很好的作用。

熟练的掌握外语也很重要,各种文献基本上都是以英语的形式书写的,不能很好的掌握英语,这对自己吸收先进的科学成果与先进的科学理念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这有就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了障碍。

综上,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同时也需要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基于以上10条,创新思维的形成不会远,创新不会远,科技的进步与发达不会远,祖国的强盛也就不会远!
参考文献:
[1]钟飞,刘斌。

浅谈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33
[2]农晓琳。

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及研究能力的培养。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9
[3]高磊。

浅谈医学博士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现代医药卫生,23(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