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一、露筋预防措施
1、混凝土垫块的强度及厚度必须满足要求,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扎一个,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严格检查,防止漏放或偏移。
2、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石子,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
3、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检查模板缝隙,过大时采用双面带胶的海棉条嵌缝。
4、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或溜槽下料。
5、严防踩踏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且不得过早拆模。
二、蜂窝预防措施
1、混凝土搅拌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并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拌合均匀,颜色一致。
2、现浇板混凝土自高处落下高度不得超过1m,墙柱不得超过2m,否则,必须使用串筒。
3、竖向模板下部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柱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填以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用铁锹入模。
4、柱混凝土应分段浇筑,每段长度不得大于3m,应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大于1.25L(L为振捣器有效部分长度),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5、混凝土振捣必须达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
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三、孔洞成型预控措施
1、钢筋密集处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并认真捣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采用人工配合捣固。
2、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棒棒相接,严防漏振。
4、控制好下料,确保混凝土浇筋时不产生离析。
四、混凝土缝隙夹层预防措施
1、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表面的水应予以清除。
(2)在浇筑前,施工缝处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减一半石子混凝土一层。
2、在模板下部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并冲洗;冬期施工时,如有冰雪等,要用热气喷化后清理干净,锯未等杂物,采用高压空气吹扫,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处理。
五、缺棱掉角防治措施:
1、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2、拆除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有足够的强度(1.2MPa以上),确保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会受到损坏。
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通道等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措施保护以免碰损。
5、冬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