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家长工作案例与分析
2
3
4
5
案例背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幼6
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7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特点,提高教育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家园配合工8
作,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
这些新9
的理念要求我们将幼儿园家长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广泛,更完善。
小班是幼儿10
园中年龄最小的班级,如何处理好小班的家长工作,是我这一学年来一直研究11
的主题。
为此,在进一步领会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同时,我在一12
日活动中关注细节,注重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录、研究反思,从案例分析入手,13
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家长沟通,努力把家长工作做得更好。
通过一学年14
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
15
案例描述一:轩轩的外公有一天来送孩子时支支吾吾地对我说:“沈16
老师,轩轩回去说在幼儿园没吃饭,是怎么回事?”我微笑着摸摸轩轩的头说:17
“轩轩每天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都是自己吃,很能干的。
”外公将信将疑地18
回去了。
19
事后我及时和轩轩妈妈电访,我了解到,轩轩每天放学在路上就要20
外公买各种零食给他吃,外公不依,他就大吵,说肚子饿,在幼儿园没吃饭,21
搞得外公很舍不得,只得依他,要买什么就买什么给他吃。
可是,到吃晚饭时,22
他就什么也不肯吃了,搞得家人很无奈。
了解情况之后,我向轩轩外公做解释。
23
轩轩在老师的鼓励下,每天饭吃得很好,我们经常给他贴笑脸花的。
可轩轩的24
外公觉得我在敷衍他,不相信轩轩在幼儿园的表现。
第二天早上,我特意邀请
25
轩轩的外公中午吃饭时“偷偷”地来园观摩。
外公过后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沈26
老师,这下我真正放心了,轩轩在幼儿园是有自己吃饭的,老师真有办法鼓励27
他吃的,看来我是错信孩子的话了,老师,真对不住了!”
28
分析与反思:我们老师知道:小班孩子想象的特点之一,就是想象29
容易与现实混淆,轩轩的这种行为,我们不能斥之为“说谎”。
其实,这是由孩30
子想象的特点造成的。
幼儿期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分清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线,31
他们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份,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还会加以夸大,还32
不十分理解什么是实际存在的东西,什么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常常把自己的幻33
想与真实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34
我们要让家长了解孩子这个年龄段的一些常见的行为特点,当家长35
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不必训斥,相信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想象36
的某些特征会逐渐得以消失。
37
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帮助家长逐步了解小班年龄段孩子易出现的38
一些行为现象和孩子在园的情况:
39
1、在家园联系栏《教师的话》中,将一些小班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一40
些行为现象向家长做宣传。
41
2、在家园联系中每天张贴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让家长及时了42
解孩子在园的一日活动,并用情真意切的语言表示,老师了解家长的心情,忠43
心承诺我们会尽心尽力地把每一个孩子都照顾好,请家长放心,在感情上拉近44
家长和老师的距离。
45
3、正确把握好早晚两次和家长见面关,取得家长的信任。
早上幼儿46
来园时,不管他是什么情绪,老师都从家长手中把孩子接过来,用脸上的微笑,47
亲切的话语,关爱的动作对待每个孩子,并及时询问孩子的情况,对家长有特48
殊要求的马上记下来,以免遗忘。
下午家长接孩子时,老师用三言两语主动向
49
每个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一天表现,包括吃饭、睡眠、大小便、一日活动时的50
情绪表现等等。
幼儿在园的点滴进步都要告诉家长,表示老师喜欢孩子,然后51
再耐心诚恳地指出存在的不足。
还讲讲孩子在园的一些趣事,让家长感到老师52
的细心,周到,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
当然,老师所说的一切要实事求是,53
不能夸大其词。
54
通过宣传家教知识,沟通幼儿在园情况,家长们渐渐地放心孩子在55
园的每一天了。
56
案例描述二:有一次,雅轩的妈妈小心翼翼地问我:“沈老师,我孩57
子在幼儿园午睡情况怎么样?”我不假思索地说:“雅轩每天午睡很不乖的,都58
要老师一直安抚她很久才能睡着”。
她妈妈听了焦虑地点点头就走了。
59
事情过后,我和班里的老师讲起雅轩妈妈的问话,觉得其中肯定有60
原因。
下午接孩子时,我请她先带孩子玩一会儿,等家长把孩子都接完了,我61
们再聊。
在交谈中,我才知道,她妈妈早上问我话的真正用意是担心孩子午睡62
时不睡,因为她在家要手一直捏一块绒布才能睡着。
我及时向她作了我们老师63
午睡时对孩子的保育工作,我们会让每个孩子正确、安静入睡的,并请她以后64
有什么事,尽管直说,老师和家长的愿望是一样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65
分析与反思:幼儿心理学上说,象雅轩这样喜欢捏东西睡觉的习惯,66
其实是孩子天生表现出皮肤对抚摸或接触的饥渴感,可发展为恋物癖或强迫依67
赖症,但只要及时进行语言沟通、劝制就可避免严重情况的发生。
了解到雅轩68
的这一情况,我及时采取措施,每天在一旁安抚她正确的午睡,渐渐帮她改掉69
坏习惯。
同时,和家长个别谈心,让她了解孩子睡觉时捏绒布的危害性,一定70
要在家配合老师的教育,这样,才能雅轩才能健康成长。
我想,这种情形不是71
独有的,应该让家长们了解这一现象的重要性。
于是我又采取了以下措施:
72
1、首先在班级论坛发表话题,你的孩子睡觉习惯怎样?进一步和家
73
长聊聊有关话题,帮助孩子有此类习惯的家长养成孩子正确健康的睡姿,使孩74
子健康成长。
75
2、要求家长对老师畅所欲言,有话直说,这样才能尽快融洽教师和76
家长的关系,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发生的情况,共同教育好每个孩子。
77
3、通过家长回帖我发现:一些家长由于不了解幼儿园中的一些保育78
做法,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他们常常以委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疑虑。
如果老79
师此时不做个“有心人”,听不出话中的潜台词,只从表面上去理解问题,不但80
得不到家长的认可,还会引起家长的误解。
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不光要注意81
语气和语言的委婉,还要“多个心眼”,听懂家长的潜台词,取得家长对老师、82
对幼儿园的信任。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3
总之,小班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由于对孩子的成长、对幼儿84
园的信用、服务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此,一旦孩子在幼儿园的现象和家长对85
幼儿园的高期望值不能完全符合家长的意愿时,家长就会产生各种怀疑、不满。
86
比如,家长带孩子在小区草坪上玩时,孩子摔了一跤,出现轻伤,家长会安慰87
孩子:“不要紧,下次小心。
”而如果这个孩子是在幼儿园摔的,家长就有可能88
产生诸如对幼儿园的设施、教师责任等等的抱怨。
老师受到抱怨当然不是一件89
愉快的事,特别是家长的情绪较为激烈时。
但是如果我们把家长的抱怨看作是90
一贴苦口的良药,多找找自身的不足,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可亲的态度、去迎91
接家长、孩子,则家长工作质量就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92
通过一学年来的家长工作案例分析研究,我的家长工作做得更得心93
应手,促进了班级保教工作更好的开展,我们班的孩子一个个都健康活泼的成94
长。
在“走进家长心门”和评选“家长满意教师”活动中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95
我觉得:要真正实现家园平等合作,关键是要通过老师与家长全方位真诚的沟96
通和交流。
通过家园共育,可以使幼儿、家长和老师共同得到提高。
只有家园97
共育与时俱进,我们的幼儿教育才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有生机。
才能真正
98
使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