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文本评审稿)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2011年3月《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阮日生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副组长:魏小安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林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连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志鹏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吕冠嵘湛江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成员:李卫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红市旅游局局长罗锡平市城市规划局局长杜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罗滇南市建设局局长张文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罗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康华市农业局局长梁车生市林业局局长车斯文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李更盛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梁培市财政局局长陈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许敏市体育局局长黄丽萍市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陈振华市旅游局副局长周广超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陈奇石雷州市副市长李启明廉江市副市长麦东生吴川市副市长符贤徐闻县副县长曾伟川遂溪县副县长肖培舜赤坎区副区长黄毅霞山区副区长叶焕泉麻章区副区长詹汉强坡头区副区长课题组名单首席专家:魏小安教授博导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课题负责人:王林教授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长:许春晓博士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主要专家:郑焱博士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翟辅东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叶文智中国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旅游营销专家吴甫成教授湖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赵玉燕博士后北京大学粟路军博士厦门大学蔡卫民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熊礼明博士四川大学刘江龙博士后中南大学李映辉博士教授长沙大学唐健雄博士后中南大学刘焱博士湖南大学周亮博士中南大学张慧硕士长沙大学王洁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周慧硕士长沙大学许杰兰硕士北京大学目录前言一、发展机遇编制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应当跳出城市看城市,跳出旅游谋旅游,跳出项目论项目,在多维视角中定位,在多方比较中择优,在多元思路下促进。
湛江,作为中国南部滨海工业港口旅游城市,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在中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乃至后工业化时期的发展过程之中,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因此,湛江需要把握历史性机遇,谋求跨越式发展。
一是广东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在形成消费溢出、市场溢出、投资溢出、品牌溢出、效益溢出;二是“十二五”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凸显湛江的优势;三是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使湛江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四是粤西、桂东、琼北的区位优势,将构建琼州海峡新的发展区;五是后工业化的发展需求,将使湛江的丰富资源深化挖掘,弱势转化为优势,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六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湛江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二、湛江定位总体判断,湛江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湛江旅游产业的重要任务,就是按照后工业化的视角,挖掘前工业化资源,形成超工业化的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
从现状出发,展望未来,湛江可以考虑四个方面的定位。
第一,珠三角的发动机——工业新城。
钢铁、炼化、造纸等大型工业项目落户湛江,与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业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格局,意味着湛江将成为广东省的又一个发动机,构造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第二,国际化的桥头堡——港口大市。
天然大港,深水良港,形成湛江的巨大优势。
临港工业区和保税区的发展成为必然。
首先是枢纽地,既是货物吞吐的枢纽,也是交通枢纽;二是开放地,港口城市必然具备开放意识,形成开发体系;第三是物产地,不仅是内陆腹地丰富的物产,同时也包括港口城市本身的物产;四是文化地,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时尚的集中;最后是综合地,形成综合发展的格局。
第三,海洋经济出发点——湾区特色。
湾区经济是港口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局面,而且湛江的湾区经济发展,比其它地方更加优越,面对着雷州湾和北部湾,意味着湛江的湾区经济发展更具有国际化的发展格局。
第四,后工业化创造地——休闲品质。
满足休闲需求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是市民生活质量的必要组成部分。
城市休闲以人为本,用休闲引人,休闲动人,休闲怡人,休闲养人。
休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最积极、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湛江完全可以用休闲创造快乐,休闲创造就业,休闲创造价值。
休闲,让城市更美好。
休闲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质量的提升,城市品牌的创造,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的体现。
三、国家海洋战略新布局的重镇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与海洋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发展国际贸易离不开海洋运输,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利用海洋资源。
中国大发展,必须建设海洋中国。
湛江的区位优势和海洋优势结合,使湛江成为国家海洋战略新布局的重镇,国家开发南海资源的战略基地。
一是南海通道,涉及国家的经济安全;二是湾区资源,涉及到地缘政治的稳定;三是开放的推进,要构造一个新型的国家窗口;四是优势的综合,应成为“两型社会”示范区;五是旅游发展,应该成为全国转型升级的典范。
四、城市理念和城市演进城市是发展的,也是生长的。
要形成新型城市观,强调创造、生活与文化。
在城市建设中,史是城之根,文是城之魂,房是城之体,水是城之容,绿是城之装。
突出城市文化,构造景城。
要进行完整的艺术设计,系统的形象设计。
作为南方城市、滨海城市、后发城市,湛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创造空间。
城市演进的传统模式是以资源形成产品,以产品构造产业,以产业聚集城市。
现代模式则是强化金融、科技、人才、市场,达到要素聚集、创造聚集。
经营城市应该优先经营文化和环境,这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城市需要城市能力。
中国城市能力结构现状是,一流水准是投资能力、建设能力、扩张能力、控制能力四个方面;二流水准是聚集能力、商业能力、科技能力、吸引能力、公共能力五个方面;三流水准是创造能力、文化能力、环境能力、输出能力、服务能力、生活能力六个方面。
湛江城市能力优势在于,投资能力、建设能力、扩张能力、控制能力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环境能力、生活能力等也达到一流能力水准。
湛江城市建设应当大力完善城市能力结构,大力培育创造能力、文化能力、环境能力、输出能力、服务能力、生活能力,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围绕生态和休闲铸造幸福城市。
五、城市与旅游第一,旅游推动城市发展。
以“服务大发展、配套大空间、发展大产业、提升大形象、发挥大功能、促进大文化、美化大环境”为基础,发挥旅游业在推动区域新发展、拓展旅游新体系、衍生城市新产业、促进城乡新和谐、提升城市新品质、培育社会新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形成城市经济的增长极、扩散极,建设良好人居环境,形成城市发展导向。
第二,促进城市全面提升。
用旅游激活城市,以激情创造明天。
基于旅游在经济拉动、社会和谐、形象树立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应立足现在、综观全局、着眼未来,在旅游体验理念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提升价值,改变形象,创造品牌。
通过实施社会化战略、特色化战略、精品化战略、生活化战略、转型化战略、科技化战略、系统化战略、综合化战略、双向化战略,致力于打造完美城市、品牌城市、精致城市、人本城市、悠闲城市、数字城市、联动城市、多元城市、开放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又好又快地发展城市的旅游业。
第三,全面强化城市功能。
把湛江城市建设成为客源集散地,消费集中地,文化吸引地,就业扩大地,税源形成地,品牌体现地。
第四、致力建设休闲城市。
政府应致力于提供公共空间、完善产业政策、推动非营利组织、培育市场主体,积极进行休闲城市的创建。
丰富休闲设施,让休闲活动普及在城市生活中;将旅游休闲产业摆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品牌,并构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让湛江市具备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特色城市、和谐城市等多元的要求,更加突出休闲功能,并且在居住、工作、交通环节应给予充分的统筹配套,进行休闲化设计。
通过扩展城市休闲功能和建设休闲城市,提升城市品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形成城市的休闲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创造独特的城市魅力。
六、旅游产业在湛江的新地位旅游产业是湛江市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幸福湛江的重要抓手。
是湛江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领航产业,是湛江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总论第一条规划背景近年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广西北部湾国际旅游目的地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三个文件的区域集中点,恰恰落在湛江。
此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旅游局编制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广东省粤西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也均对湛江旅游产业发展给予很高的定位和期望。
2010年3月,省政府粤西地区旅游工作现场会在湛江召开,要求湛江建设成为广东旅游的 “黄金海岸、生态海岛、休闲胜地”,建设国家级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010年,中共湛江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编制《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抓住机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
第二条规划编制的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广东省湛江市所辖的全部行政管理区域,包括陆域面积1249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19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2010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编制目标到2015年,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收入达到200亿元,占全市GDP的6.5%;到2020年,将湛江建设成为南中国海洋度假休闲旅游中心、中国著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超过600亿元,占全市GDP超过8%。
第五条编制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8,《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家旅游局,2000,《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旅游规划通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旅游局、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2009,《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2009-2020)》;湛江市旅游局、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2002年,《湛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2009年,《广东省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2010年,《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50年)》;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2005年,《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2003年,《湛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5年,《拟建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湛江、海口、北海)综合考察报告》;湛江市旅游局,2006年,《湛江市旅游资源》;北京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湛江市旅游局,2007年,《湛江市大湖光岩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等。